一种新型的立活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06183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立活套装置,包括机架、进入装置、提升装置、出口装置、检测装置;所述的检测装置设于出口装置上,所述的进入装置、提升装置、出口装置从左至右依次设于机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操作方便、使用方便、实用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轧机设备
,尤其涉及到一种新型的立活套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立活套装置在双线交叉转换中使用单一的、只有一个输出口的一组活套装置;此结构方式不能保证走料保持在一直线上,往往造成下一道轧制的料咬入不顺,产生堆钢事故。专利号为201120003078. 0,名称为一种高速线材精轧机可拆卸立活套,技术方案为包括立活套活套架、五个固定销、两个垫块、三个叉耳和三个斜楔,第一固定销插入精轧 机左导板和第一垫块相对应的销孔中与立活套活套架的左端锁紧;第二固定销插入精轧机右导板和第二垫块相对应的销孔中与立活套活套架的右端锁紧;立活套活套架的中间连接处分别插入三个叉耳中,第三、第四、第五固定销分别插入三个叉耳和立活套活套架的中间连接处相对应的销孔中固定,三个叉耳和立活套活套架的中间连接处通过三个斜楔楔紧。此结构采用活动连接代替现有的焊接连接;但是其没有根本解决料咬入不顺,堆钢的生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操作方便、使用方便、实用的新型的立活套装置。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新型的立活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I、进入装置、提升装置、出口装置、检测装置9 ;所述的检测装置9设于出口装置上,所述的进入装置、提升装置、出口装置从左至右依次设于机架I上。所述的进入装置包括支架2、输入辊3,所述的支架2设于机架I的左端;所述的支架2上设有第一进入槽21和第二进入槽22 ;所述的输入辊3设于支架2上,且位于第一进入槽21和第二进入槽22的上方;所述的输入辊3相对支架2可转动。所述的提升装置设于进入装置的右侧;所述的提升装置包括流动架4、转动架5、支撑座6、气缸7、中间辊8,所述的转动架5和支撑座6分别设于机架I上,且转动架5位于支撑座6的右边;所述的流动架4的一端连接于转动架5,另一端与支撑座6相接;所述的气缸7的一端连接于流动架4上,另一端连接于机架I上;气缸7可带动流动架4以转动架5为轴心上下移动;所述的流动架4上设有第一流动槽41和第二流动槽42 ;所述的第一流动槽41和第二流动槽42分别位于第一进入槽21和第二进入槽22的出口端;所述的中间辊8设于流动架4上,且位于第一流动槽41和第二流动槽42的上方;所述的中间辊8相对于流动架4可转动。所述的出口装置包括输出架10、输出辊11,所述的输出架10设于机架1,且位于提升装置的右端;所述的输出架10上设有第一输出槽101和第二输出槽102,所述的输出棍11设于输出架10的右端,且位于第一输出槽101和第二输出槽102的上方;所述的输出辊11相对输出架10可转动;所述的检测装置9设于输出架10的左端上方,且高于流动架4的顶端;所述的第一输出槽101和第二输出槽102分别位于第一流动槽41和第二流动槽42的出口端;所述的第一输出槽101的槽深低于第二输出槽102的槽深;所述的第一输出槽101和第二输出槽102两者呈一度的角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加工、稳定性好、便于调节;本技术通过在输出架中设计了有上下的第一输出槽和第二输出槽,使材料导入下一轧制孔的料更顺畅。附图说明图I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2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所示,一种新型的立活套装置,包括机架I、进入装置、提升装置、出口装置、检测装置9 ;所述的检测装置9设于出口装置上,进入装置、提升装置、出口装置从左至右依次设于机架I上;进入装置包括支架2、输入辊3,所述的支架2设于机架I的左端;支架2上设有第一进入槽21和第二进入槽22 ;输入辊3设于支架2上,且位于第一进入槽21和第二进入槽22的上方;输入辊3相对支架2可转动;提升装置设于进入装置的右侧;提升装置包括流动架4、转动架5、支撑座6、气缸7、中间辊8,所述的转动架5和支撑座6分别设于机架I上,且转动架5位于支撑座6的右边;流动架4的一端连接于转动架5,另一端与支撑座6相接;气缸7的一端连接于流动架4上,另一端连接于机架I上;气缸7可带动流动架4以转动架5为轴心上下移动;流动架4上设有第一流动槽41和第二流动槽42 ;第一流动槽41和第二流动槽42分别位于第一进入槽21和第二进入槽22的出口端;中间辊8设于流动架4上,且位于第一流动槽41和第二流动槽42的上方;中间辊8相对于流动架4可转动;出口装置包括输出架10、输出辊11,所述的输出架10设于机架1,且位于提升装置的右端;输出架10上设有第一输出槽101和第二输出槽102,输出棍11设于输出架10的右端,且位于第一输出槽101和第二输出槽102的上方;输出棍11相对输出架10可转动;检测装置9设于输出架10的左端上方,且高于流动架4的顶端;第一输出槽101和第二输出槽102分别位于第一流动槽41和第二流动槽42的出口端;所述的第一输出槽101的槽深低于第二输出槽102的槽深;所述的第一输出槽101和第二输出槽102两者呈一度的角度。本技术通过在输出架10中设计了有上下的第一输出槽101和第二输出槽102,使材料导入下一轧制孔的料更顺畅。本技术通过检测装置9检测第一流动槽41和第二流动槽42上的轧料,当轧料的流速大于所设定的流速,则报警;而后启动气缸7,气缸7带动流动架4以转动架5为轴心向上移动,将第一流动槽41和第二流动槽42的轧料的流速减慢;反之亦然。权利要求1. 一种新型的立活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I)、进入装置、提升装置、出口装置、检测装置(9);所述的检测装置(9)设于出口装置上,所述的进入装置、提升装置、出口装置从左至右依次设于机架(I)上; 所述的进入装置包括支架(2)、输入辊(3),所述的支架(2)设于机架(I)的左端;所述的支架(2)上设有第一进入槽(21)和第二进入槽(22);所述的输入辊(3)设于支架(2)上,且位于第一进入槽(21)和第二进入槽(22)的上方;所述的输入辊(3)相对支架(2)可转动; 所述的提升装置设于进入装置的右侧;所述的提升装置包括流动架(4)、转动架(5)、支撑座(6)、气缸(7)、中间辊(8),所述的转动架(5)和支撑座(6)分别设于机架(I)上,且转动架(5)位于支撑座(6)的右边;所述的流动架(4)的一端连接于转动架(5),另一端与支撑座(6)相接;所述的气缸(7)的一端连接于流动架(4)上,另一端连接于机架(I)上;气缸(7)可带动流动架(4)以转动架(5)为轴心上下移动;所述的流动架(4)上设有第一流动槽(41)和第二流动槽(42);所述的第一流动槽(41)和第二流动槽(42)分别位于第一进入槽(21)和第二进入槽(22 )的出口端;所述的中间辊(8 )设于流动架(4 )上,且位于第一流动槽(41)和第二流动槽(42)的上方;所述的中间辊(8)相对于流动架(4)可转动; 所述的出口装置包括输出架(IO )、输出辊(11 ),所述的输出架(IO )设于机架(I ),且位于提升装置的右端;所述的输出架(10)上设有第一输出槽(101)和第二输出槽(102),所述的输出棍(11)设于输出架(10)的右端,且位于第一输出槽(101)和第二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立活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进入装置、提升装置、出口装置、检测装置(9);所述的检测装置(9)设于出口装置上,所述的进入装置、提升装置、出口装置从左至右依次设于机架(1)上;所述的进入装置包括支架(2)、输入辊(3),所述的支架(2)设于机架(1)的左端;所述的支架(2)上设有第一进入槽(21)和第二进入槽(22);所述的输入辊(3)设于支架(2)上,且位于第一进入槽(21)和第二进入槽(22)的上方;所述的输入辊(3)相对支架(2)可转动;所述的提升装置设于进入装置的右侧;所述的提升装置包括流动架(4)、转动架(5)、支撑座(6)、气缸(7)、中间辊(8),所述的转动架(5)和支撑座(6)分别设于机架(1)上,且转动架(5)位于支撑座(6)的右边;所述的流动架(4)的一端连接于转动架(5),另一端与支撑座(6)相接;所述的气缸(7)的一端连接于流动架(4)上,另一端连接于机架(1)上;气缸(7)可带动流动架(4)以转动架(5)为轴心上下移动;所述的流动架(4)上设有第一流动槽(41)和第二流动槽(42);所述的第一流动槽(41)和第二流动槽(42)分别位于第一进入槽(21)和第二进入槽(22)的出口端;所述的中间辊(8)设于流动架(4)上,且位于第一流动槽(41)和第二流动槽(42)的上方;所述的中间辊(8)相对于流动架(4)可转动;所述的出口装置包括输出架(10)、输出辊(11),所述的输出架 (10)设于机架(1),且位于提升装置的右端;所述的输出架(10)上设有第一输出槽(101)和第二输出槽(102),所述的输出辊(11)设于输出架(10)的右端,且位于第一输出槽(101)和第二输出槽(102)的上方;所述的输出辊(11)相对输出架(10)可转动;所述的检测装置(9)设于输出架(10)的左端上方,且高于流动架(4)的顶端;所述的第一输出槽(101)和第二输出槽(102)分别位于第一流动槽(41)和第二流动槽(42)的出口端;所述的第一输出槽(101)的槽深低于第二输出槽(102)的槽深;所述的第一输出槽(101)和第二输出槽(102)两者呈一度的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平袁晓辉蒋熠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乾达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