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多孔密肋软钢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8383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复式多孔密肋软钢阻尼器。它包括:耗能肋及人字形支撑顶部,其矩形的耗能部位内部设有若干的内设孔;内设孔为椭圆形且长轴水平布置,内设孔开孔后形成横纵交错的耗能肋;相对内设孔的横向两侧为固定部位;固定部位设有连接孔,固定部位至少设有两片软钢阻尼器;且各软钢阻尼器之间设有钢垫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初始刚度较大、无明显应力集中现象、钢材屈服面积大、耗能效果好、钢材利用率高。阻尼器的平面外刚度大,保证了阻尼器在较大平面外受力时不至于被破坏。另外,复式多孔密肋软钢阻尼器的制作、安装简单、使用方便,既可以用于新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也可以用于已有工程的加固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震动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震动控制的建筑用复式多孔密肋软钢阻尼器
技术介绍
由于金属材料进入塑性以后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因而被用来制作各种类型的耗能装置。金属阻尼器装置一般由低屈服点或者极低屈服点钢板和其定位装置组装而成的一种被动耗能减震装置。其抗震机理简单,造价低,效果显著。同时,耗能装置一般是作为非承重构件安装在结构中,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其能够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在小震情况下, 建筑结构本身就能够满足抗震设防要求,此时结构的变形相对较小,金属阻尼器不进入或较少部分进入塑性阶段;在遇到大震或罕遇地震时,金属阻尼器要率先进入塑性阶段,依靠其产生的塑性能来减少结构的地震反应,其破坏不会影响整体结构的使用。耗能装置既可以用于新建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也可以用于已有建筑的加固维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软钢阻尼器是充分利用软钢进入塑性阶段后具有良好的滞回特性。1972年,Kelly 和Skinner等美国学者首先开始研究利用软钢的这种性能来控制结构的动力反应,并提出软钢阻尼器的几种形式,包括扭转梁、弯曲梁、U形条耗能器等。随后,其它学者又相继提出 许多形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复式多孔密肋软钢阻尼器,包括:耗能肋(2)及人字形支撑顶部(10),其特征在于:矩形的耗能部位(1)内部设有若干的内设孔(3);内设孔(3)为椭圆形且长轴水平布置,内设孔(3)开孔后形成横纵交错的耗能肋(2);相对内设孔(3)的横向两侧为固定部位(4);固定部位(4)设有连接孔,固定部位(4)至少设有两片软钢阻尼器;且各软钢阻尼器之间设有钢垫板(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