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能够提高高炉产量的优选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选择适宜的混合高炉炉料的低温还原粉化性;选择适宜的混合高炉炉料的高温还原性;取得各混合高炉炉料的配矿比的配矿效率;将η1,η2,η3,……,ηn进行比较;从η1,η2,η3,……,ηn所对应的高炉生产各配矿比中挑选配矿效果η值最小的那个所对应的配矿比。发明专利技术在在配矿比投入生产之前在高碱度烧结矿,酸性球团矿,适量的生矿三者之间进行配矿比优化,能够保证高碱度烧结矿加上酸性球团矿再加上适量的生矿,获得很好的生铁冶炼效果,从而达到提高高炉产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炉炼铁
,具体的说是。技术背景高炉生产实践已经证明,高碱度烧结矿加上酸性球团矿再加上适量的生矿,能够获得很好的生铁冶炼效果,取得较好的高炉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而且,人们也已经在长期的高炉生产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配矿比模式,例如,烧结矿70%左右,球团矿15%左右,生矿 15%左右,这就容易使得人们坚信只要根据这个模式,由那些有实际生产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根据自己以往的操作经验,结合当期高炉原料的实际情况,参考前期本高炉的生产历史,拟定一个或几个配比,投入生产中,如果产量高,生产顺利,成本也还可以,就继续使用, 否则再进行微调,如此周而复始,就能够基本上顺利地完成配矿比效果的比较过程。以上配矿比配矿效果的比较过程,是以下面两点为基础⑴固定的配矿比模式,在这个模式中配矿,能够获得很好的生铁冶炼效果;⑵以产量高,生产顺利,成本也还可以为鉴定标准。然而,固定的配矿比模式范围内也常常会出现冶炼条件恶化现象,冶金性能很差的炉料甚至可能导致高炉停产,这当然只是极端的情况,但说明了就是在这样的配矿比模式范围内也很难保证每一个拟定的高炉生产配矿比所组合的混合高炉炉料获得理想的生铁冶炼效果。第二点,也就是以产量高,生产顺利,成本也还可以作为鉴定标准。这一点的不足之处是,必须让一个高炉生产配矿比实施以后,得出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这一方面会造成观察效果的周期很长,而且如果配矿比不行的话还有可能造成生产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影响产量高,生产顺利,成本也还可以”的影响因素很多,得出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所做的贡献,可以认为配矿比是主要的,但不能说是全部。因此,为了取得高炉生产最佳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还需要在配矿比投入生产之前在高碱度烧结矿,酸性球团矿,适量的生矿三者之间进行配矿比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高碱度烧结矿加上酸性球团矿再加上适量的生矿,获得很好的生铁冶炼效果,从而达到提闻闻炉广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能够保证高碱度烧结矿加上酸性球团矿再加上适量的生矿,获得很好的生铁冶炼效果,提高高炉产量。本专利技术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步骤进行㈠选择适宜的混合高炉炉料的低温还原粉化性,即保证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㈠选择适宜的混合高炉炉料的低温还原粉化性,即保证ηR = Yd Ri .Ni 公式(I)2 = 1所计算的值符合优选高炉炉料配矿比之前生产中采用的常用值,或者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认为不会影响生产的取值范围;式中R :混合炉料的低温还原粉化性RDI% ;Ri :某单一炉料的低温还原粉化性RDI% ;Ni :单一炉料占混合炉料的分数;N :混合炉料中所含单一炉料的种类数;㈡选择适宜的混合高炉炉料的高温还原性,即保证η1 = Σ ·Ν!公式(2)!=1所计算的值符合优选高炉炉料配矿比之前生产中采用的常用值,或者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认为不会影响生产的取值范围;式中I :混合炉料的还原性RI % ;Ii :某单一炉料的还原性RI % ;Ni :单一炉料占混合炉料的分数;N :混合炉料中所含单一炉料的种类数;㈢取得各混合高炉炉料的配矿比的配矿效率,即ηn= Sn/sn n = 1,2,3,......, n 公式(3)式中nn :为某个高炉炉料配矿比的配矿效率;Sn :某个高炉炉料配矿比的混合炉料的熔滴性能总特性值;sn :某个高炉炉料配矿比的混合炉料中所使用的烧结矿的熔滴性能总特性值;(四)将η ,η 2, η 3, ......, η η进行比较n= S/s公式(5)公式(5)分以下三种情况i n < 1,这时高炉生产处于正常的生产情况,数值越小,高炉生产配矿比的配矿效果越好; Π =1,这时高炉生产处于正常的生产情况,但是,高炉生产配矿比的配矿效果很差, 几乎没有效果;iii n > 1,这时高炉生产有可能处于非正常的生产情况,数值越大,非正常的生产情况越严重,高炉生产配矿比的配矿效果极差,有时甚至可以认为,配矿不但没有效果,在生产中还有破坏性的作用;㈤从η1,η2,η3,……,ηn所对应的高炉生产各配矿比中挑选配矿效果η值最小的那个所对应的配矿比。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能够提高高炉产量的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曰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⑴引入熔滴性能总特性值S,S值越小,熔滴性能越好,也就是该配矿比组合的混合高炉炉料的冶金性能越好,其计算式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提高高炉产量的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对高炉生产拟定的配矿比,计算每个高炉生产配矿比的熔滴性能总特性值Sn,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①拟定的高炉生产配矿比所组合的混合高炉炉料的熔滴性能的测定在铁矿石软熔滴落装置中进行,具体的操作流程为试样在N2或者Ar2保护下温度升至900°C时改通还原气体,还原气体由CO和N2按体积比30:70组成,流量为IOL / min,升温速度<900°C为 IO0C / min,900-1000°C 为 2°C / min, >1000°C 为 3-4°C / min,荷重为 LOkg / cm2 ;以试样收缩10%时温度为软化开始温度ta°C,矿石开始熔化压差陡升的温度表示矿石开始熔化温度ts°C,以第一滴液滴下落温度表示矿石滴落温度td°C ;开始熔融时的压差为APs, APs=APd / 2,单位为Pa,试验中出现的最大压差为Λ Pd,单位为Pa;②按照拟定的高炉生产配矿比,准备好高炉入炉混合炉料试样,将混合炉料试样,粒度为6. 3-10毫米,装入内直径为40毫米的石墨坩埚中,底层和上层各铺上20毫米的粒度为 10-20毫米的焦块,再将装有混合炉料试样和焦块的石墨坩埚装入铁矿石软熔滴落装置中进行测定,得到拟定的高炉生产配矿比的入炉混合炉料试样的熔滴性能总特性值Si ;③用与上面同样的方法在矿石软熔滴落装置中进行测定,得到其他拟定的高炉生产配矿比的入炉混合炉料试样的熔滴性能总特性值S2,S3,S4,……,Sn。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提高高炉产量的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⑶计算拟定的高炉生产配矿比中所使用的烧结矿的熔滴性能总特性值S,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①拟定的高炉生产配矿比中所使用的烧结矿的熔滴性能的测定在铁矿石软熔滴落装置中进行,具体的操作流程为试样在N2或者Ar2保护下温度升至900°C时改通还原气体, 还原气体由CO和N2按体积比30 70组成,,流量为IOL / min,升温速度〈900°C为10°C / min,900-1000。。为 2。。/ min,>1000°C为 3_4°C / 11^11,荷重为1.01^ / cm2 ;以试样收缩 10% 时温度为软化开始温度ta°C,矿石开始熔化压差陡升的温度表示矿石开始熔化温度ts°C, 以第一滴液滴下落温度表示矿石滴落温度td°C,开始熔融时的压差为APs,APs=APd / 2,单位为Pa,试验中出现的最大压差为Δ Pd,单位为Pa ;②将烧结矿试样,粒度为6.3-10毫米,装入内直径为40毫米的石墨坩埚中,底层和上层各铺上20毫米的粒度为10-20毫米的焦块,然后将装好烧结矿试样和焦块的石墨坩埚装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够提高高炉产量的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㈠选择适宜的混合高炉炉料的低温还原粉化性,即保证公式(1)所计算的值符合优选高炉炉料配矿比之前生产中采用的常用值,或者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认为不会影响生产的取值范围;式中R:混合炉料的低温还原粉化性?RDI%;Ri:某单一炉料的低温还原粉化性?RDI%;Ni:单一炉料占混合炉料的分数;N:混合炉料中所含单一炉料的种类数;㈡选择适宜的混合高炉炉料的高温还原性,即保证????????????????公式(2)所计算的值符合优选高炉炉料配矿比之前生产中采用的常用值,或者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认为不会影响生产的取值范围;式中I:混合炉料的还原性?RI?%;Ii:某单一炉料的还原性?RI?%;Ni:单一炉料占混合炉料的分数;N:混合炉料中所含单一炉料的种类数;㈢取得各混合高炉炉料的配矿比的配矿效率,即:ηn=?Sn/sn????n?=?1,2,3,?……,n????公式(3)式中ηn:为某个高炉炉料配矿比的配矿效率;Sn:某个高炉炉料配矿比的混合炉料的熔滴性能总特性值;sn:某个高炉炉料配矿比的混合炉料中所使用的烧结矿的熔滴性能总特性值;㈣将η1,η2,η3,……,ηn进行比较:η=?S/s????????????????????????????公式(5)公式(5)分以下三种情况:ⅰ:η<1,这时高炉生产处于正常的生产情况,数值越小,高炉生产配矿比的配矿效果越好;ⅱ:η=1,这时高炉生产处于正常的生产情况,但是,高炉生产配矿比的配矿效果很差,几乎没有效果;ⅲ:η>1,这时高炉生产有可能处于非正常的生产情况,数值越大,非正常的生产情况越严重,高炉生产配矿比的配矿效果极差,有时甚至可以认为,配矿不但没有效果,在生产中还有破坏性的作用;?????㈤从η1,η2,η3,……,ηn所对应的高炉生产各配矿比中挑选配矿效果η值最小的那个所对应的配矿比。2012103917456100001dest_path_image002.jpg,2012103917456100001dest_path_image004.jp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丹,刘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