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包括背压腔,该背压腔内的背压气体与料缸内液面上方的背压气体之间管道连通;灌装阀,该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还包括背压阀、第一卸压阀、第二卸压阀、排气阀和卸压腔,该背压阀将摆动管与背压腔连通,该第一卸压阀将摆动管与卸压腔连通;所述阀座的下端套装有由密封套升降装置驱动升降的容器口密封套,该容器口密封套与阀座外周面之间设有回气间隙,所述第二卸压阀、排气阀将回气间隙与卸压腔连通。该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减小灌装过程中物料的增氧量,以降低物料翻泡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灌装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用于灌装如易拉罐等含汽饮料的灌装机上的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
技术介绍
液体灌装装置主要有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其中,机械式的液体灌装装置由于生产成本低,维护简单而被广泛采用。但是,现有的机械式液体灌装装置结构都比较复杂,且难以形成完全等压灌装,从而易导致灌装含汽液体时产生翻泡现象,灌装后容器内液位偏差较大。而且,在机械式的液体灌装装置中,灌装机的转速高低会对灌装精度产生影响,从而灌装误差难以控制。而且,在现有的机械式液体灌装装置中,结构上清洗困难,不卫生;物料进入容器时流动稳定性差,物料在灌装过程中增氧量高,灌装后容器内液位偏差较大。而目前的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完全等压灌装,灌装稳定,灌装精度不受灌装机转速高低的 影响;但是其电气控制复杂,灌装时,容器内的气体返回至料缸内,使得料缸内的背压气体纯度下降,引起灌装后物料的含氧量增加。另外,目前的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在卸压时,液体物料易产生翻泡,从而影响灌装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灌装时,容器内的气体可以选择回到料缸或者排出,当选择排至卸压腔中时,可使料缸中的背压气体纯度不下降,减小灌装过程中物料的增氧量。另外该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在卸压时也可以降低物料翻泡的可能性,减小灌装过程中物料的增氧量,提高灌装精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该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用于将料缸内的液体物料灌装到液体容器中,包括背压腔,该背压腔内的背压气体与料缸内液面上方的背压气体之间管道连通;灌装阀,该灌装阀包括阀座和中空的阀杆,阀杆竖直滑动安装于阀座上,该阀杆与阀座之间设有液体灌装通道,所述液体灌装通道的下端为出液口,所述液体灌装通道与料缸通过供液管道连通,该供液管道上设有流量计,所述阀杆下端与阀座之间通过密封件配合密封,所述阀杆由阀杆升降装置驱动升降实现出液口的开启或关闭;所述阀杆的中空部分连通摆动管,该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还包括背压阀、第一卸压阀、第二卸压阀、排气阀和卸压腔,该背压阀将摆动管与背压腔连通,该第一卸压阀将摆动管与卸压腔连通;所述阀座的下端套装有由密封套升降装置驱动升降的容器口密封套,该容器口密封套与阀座外周面之间设有回气间隙,所述第二卸压阀、排气阀将回气间隙与卸压腔连通。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阀座外安装有连接导向罩,该连接导向罩的开口朝下,该容器口密封套竖直滑动安装于连接导向罩内。与现有的结构相比较,容器口密封套与连接导向罩之间的滑动面是由连接导向罩罩着,连接导向罩的开口朝下,防止灌装阀外表面的液体随着容器口密封套的上下移动带入灌装阀的内部,减小物料受污染的机率。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供液管道与阀座之间的连接口倾斜朝上,液体物料由上而下从供液管道倾斜流入液体灌装通道。这种结构使物料更加均匀的在阀座的液体灌装通道内流动,使物料更加均匀地流入所灌装的容器内,减小灌装过程中物料的增氧量,并提高液面精度。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灌装阀安装于灌装阀安装环上,该背压腔和卸压腔设置于灌装阀安装环上。·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阀杆的外周密封套装有波纹管,该波纹管设置于阀杆和阀座之间的液体灌装通道内。因此,此结构可以避免阀杆外部的杂质进入到液体灌装通道内而污染物料。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还包括蒸汽腔和蒸汽阀,该蒸汽阀将蒸汽腔和摆动管连通。因此,利用蒸汽阀可将高温蒸汽从摆动管进入,经阀杆中空部分进入到容器内对其进行消毒,确保容器的卫生达标,提高产品的安全性。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是1.灌装时,液体物料经料缸从液体灌装通道进入到容器内,根据灌装物料的增氧量的要求严格程度,如果增氧量要求严格,那么容器内的气体可以经阀杆中空部分、摆动管、第一卸压阀从卸压腔排出;如果增氧量要求不严格,那么可以关闭第一卸压阀,而打开背压阀,容器内的气体经阀杆中空部分、摆动管、背压阀而进入到背压腔中,而背压腔由与料缸液体上方的背压气体连通,这样就回到了料缸内,减小了背压气体的消耗。2.灌装结束后需要卸压,此时,第一卸压阀、第二卸压阀同时打开,容器内液体上方的一部分气体和回气间隙内的气体从第二卸压阀排出,而容器内液体上方的另一部分气体以及阀杆中空部位内以及摆动管内气体分别从第一卸压阀排出,这样,避免阀杆中空部位内的气体和摆动管内的气体从阀杆下端冲出,直接吹在容器的液面上而引起液面的扰动而易产生翻泡现象。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体灌装装置的灌装阀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体灌装装置的各气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液阀气缸;2.连接块;3.复位弹簧;4.波纹管;5.阀杆;6.滚轮;7.凸轮;8.连接导向罩;9.阀座;10.液阀密封圈;11.罐口密封圈;12.容器口密封套;13.流量计;14.供液管道;15.容器;16.托板;17.第二卸压阀;18.背压腔;19.卸压腔;20.物料;21.料缸;22.背压气体;23.导向杆;24.摆动管;25.气阀座;26.排气阀;27.第一卸压阀;28.背压阀;29.上口密封圈;30.密封套托板;31.蒸汽阀;32.蒸汽腔;33.蒸汽管;34.挡圈;35.挡板;36.灌装阀安装环;37.下压弹簧。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I至图3所示,一种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该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用于将料缸21内的液体物料20灌装到容器15中,包括背压腔18,该背压腔18内的背压气体22与料缸21内物料20液面上方的背压气体22之间管道连通,该背压气体22优选为二氧化碳;灌装阀,该灌装阀包括阀座9和中空的阀杆5,其中阀座9是固定安装在灌装阀安装环36上,阀杆5的中空部分轴向延伸直至贯穿整个阀杆5,阀杆5竖直滑动安装于阀座9上,该阀杆5与阀座9之间设有环形的液体灌装通道,所述液体灌装通道的下端为出液口,所述液体灌装通道与料缸21通过供液管道14连通,其供液管道14与阀座9之间的连接口倾斜朝上,液体物料20由上而下从供液管道14倾斜流入液体灌装通道,即阀座9的进料口采用对称半蜗壳结构。这种结构使物料20更加均匀地在液体灌装通道内流动,扰动很少,降低灌装后容器15内的物料20翻泡的可能性,提高灌装液面精度,减小灌装过程中物料20的增氧量。该供液管道14上设有流量计13,流量计13可以准确地测量物料20的流量。所述阀杆5下端与阀座9之间通过密封件配合密封,具体的,所述阀座9下端在出液口处设有内锥面,其阀杆5的下端设有与该内锥面起配合的锥形面,其密封件是设置在该阀杆5的锥形面上的与内锥面配合的液阀密封圈10。而阀杆5和阀座9之间的液体灌装通道的出液口成 伞形,如图2所示,该形状可以保证出液口流出的物料沿容器15内壁流入。所述阀杆5由阀杆升降装置驱动升降实现出液口的开启或关闭;所述阀杆5的中空部分连通摆动管24,具体的,该摆动管24通过连接块2与阀杆5的中空部分连通,该连接块2固定在阀杆5的上端,摆动管24的一端插入连接块2,另一端则可摆动的安装在气阀座25上。连接块2优选弹性材质,其主要作用是使摆动管24在阀杆5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该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用于将料缸(21)内的液体物料(20)灌装到液体容器(15)中,包括背压腔(18),该背压腔(18)内的背压气体(22)与料缸(21)内液面上方的背压气体(22)之间管道连通;灌装阀,该灌装阀包括阀座(9)和中空的阀杆(5),阀杆(5)竖直滑动安装于阀座(9)上,该阀杆(5)与阀座(9)之间设有液体灌装通道,所述液体灌装通道的下端为出液口,所述液体灌装通道与料缸(21)通过供液管道(14)连通,该供液管道(14)上设有流量计(13),所述阀杆(5)下端与阀座(9)之间通过密封件配合密封,所述阀杆(5)由阀杆升降装置驱动升降实现出液口的开启或关闭;所述阀杆(5)的中空部分连通摆动管(24),其特征在于:该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还包括背压阀(28)、第一卸压阀(27)、第二卸压阀(17)、排气阀(26)和卸压腔(19),该背压阀(28)将摆动管(24)与背压腔(18)连通,该第一卸压阀(27)将摆动管(24)与卸压腔(19)连通;所述阀座(9)的下端套装有由密封套升降装置驱动升降的容器口密封套(12),该容器口密封套(12)与阀座(9)外周面之间设有回气间隙,所述第二卸压阀(17)、排气阀(26)将回气间隙与卸压腔(19)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平,黄粤宁,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乐惠轻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