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凌晴专利>正文

一种上颌窦底提升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93707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颌窦底提升装置,包括一螺杆和一底座,所述底座为一中空柱状结构,其外表面设有一自攻螺纹和一第一受力机构,所述自攻螺纹和第一受力机构由一挡圈隔开,所述底座内表面设有与所述自攻螺纹方向一致的内表面螺纹;所述螺杆为一柱状结构,其表面设有与所述内表面螺纹相匹配的螺杆螺纹和一第二受力机构,其底部设有一加力盘;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所述底座与螺杆组合安装并固定在种植窝中,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底座向上颌窦底施加提升力,提升所述上颌窦底至预定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缓慢并可精确控制的提升上颌窦底,同时避免了锤击造成的不适,更优的,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采用辅助工具或手段固定底座,而且底座本身对上颌窦区骨高度就有少许的提升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牙科种植领域,尤其是一种上颌窦底的提升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治疗缺牙最先进的方法是种植牙修复,但在上颌窦区常因牙槽嵴的吸收,上颌窦气腔化造成可用骨高度不足,上颌窦提升术可 以解决骨高度不足的问题。即在上颌窦底和上颌粘膜之间制造空间,放置骨或者骨代替品,以增加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的距离,使安放种植体成为可能。上颌窦提升术分为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和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上颌窦内提升术是指在牙槽嵴顶制备种植窝,当制备至上颌窦底l_2mm时,使用专门的上颌窦内提升工具锤击造成上颌窦底骨质断裂,提升窦底粘膜,可植骨或不植骨。该术式能少量提升上颌窦底,手术反应较上颌窦外提升术轻。但该手术是在盲视下进行的,该术式虽方法简单但操作难度高,仅凭手感和听觉判断,敲击力度难以精确控制,容易造成粘膜穿破,而且粘膜穿孔很难补救。由于张口度的限制,在上颌第二磨牙区应用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该方法需要锤击使上颌窦底骨板折裂,患者常感到恐惧,尤其当骨质较硬时,往往需要大力敲击,患者常诉精神高度紧张,头部有剧烈震动感或头痛。现有技术也有取代敲击上颌窦底骨板的技术,但操作起来大多都比较繁琐,实地操作难度较大。现急需一种操作简单、效果好并且能大幅度减轻患者手术中生理和心理痛苦的上颌窦底提升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颌窦底提升装置,包括一螺杆和一底座, 所述底座为一中空柱状结构,其外表面设有一用于将所述底座旋进并固定在种植窝中的自攻螺纹和一用于为旋动机构实施旋力提供支点的第一受力机构,所述自攻螺纹和第一受力机构由一挡圈隔开,所述底座内表面设有与所述自攻螺纹方向一致的一内表面螺纹;所述螺杆为一柱状结构,其表面设有与所述内表面螺纹相匹配的螺杆螺纹和一为另一旋动机构提供实施旋力支点的第二受力机构,其底部设有一用于推挤上颌窦底的加力盘,所述螺杆通过螺纹结构旋进所述底座。较佳地,所述自攻螺纹向所述挡圈方向的螺纹结构逐渐加深设置。较佳地,所述加力盘的直径大于螺杆直径小于底座外径,其边缘设有突起,所述突起高度为O. 5-1. 5mm。本专利技术同时也提供了一种上颌窦底提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上颌窦底提升装置,所述上颌窦底提升装置包括一底座和一螺杆,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 在距上颌窦底O. 5-2mm处制备一种植窝,将所述种植窝直径设置为小于所述底座外径; 将所述底座与螺杆组合后旋进并固定在所述种植窝中,旋转所述螺杆向上颌窦底施加提升力,提升所述上颌窦底至预定高度; 卸下所述底座和螺杆。较佳地,所述底座外表面设有一用于将底座旋进并固定在种植窝中的自攻螺纹和一用于为旋动机构实施旋力提供支点的第一受力机构以及一挡圈,所述挡圈将所述自攻螺纹和第一受力机构隔开。较佳地,所述底座内表面设有与所述自攻螺纹方向一致的一内表面螺纹。 较佳地,所述自攻螺纹向所述挡圈方向的螺纹结构逐渐加深设置。较佳地,所述螺杆设置为一柱状结构,其表面设有与所述内表面螺纹相匹配的螺杆螺纹和一为旋动机构提供实施旋力的支点的第二受力机构。较佳地,所述螺杆底部设有一用于推挤上颌窦底的加力盘,所述加力盘的直径设为大于螺杆直径小于底座外径,其底部边缘设有突起结构,所述突起高度设置为O.5-1. 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专利技术可以缓慢并可精确控制的提升上颌窦底,防止上颌窦底的穿孔;同时本专利技术避免了锤击造成的不适;更优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嵌入式的底座,不仅不需要采用辅助工具或手段固定底座,而且底座本身就对上颌窦区骨高度就有少许的提升作用。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上颌窦底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上颌窦底提升装置底座的结构示意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上颌窦底提升装置螺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颌窦底提升装置,该装置包括螺杆2和底座I。如图2所75,底座I为一中空柱状结构,其外表面设有自攻螺纹5和第一受力机构3,本实施例第一受力机构3为一多边形结构,自攻螺纹5和第一受力结构3由挡圈4隔开,挡圈4为圆形、方形或多边形中的任一形状,本实施例选用圆形结构,自攻螺纹5自底部向挡圈4方向的螺纹结构逐渐加深或不变,螺纹结构逐渐加深是为了使底座更稳定的设置在种植窝中并尽量增加螺杆推挤上颌窦底时的拮抗力,本实施例选择逐渐加深的自攻螺纹5结构,自攻螺纹5用于将底座I通过旋动机构实施旋力旋进并固定在种植窝中,第一受力机构3为旋动机构实施旋力提供支点,该旋动机构可以为扳手、老虎钳、人手或其他机构,本实施例中旋动机构是一扳手,底座I内表面设有自攻螺纹5方向一致的内表面螺纹;如图3所示,螺杆2为一柱状结构,其表面设有与内表面螺纹相匹配的螺杆螺纹7和第二受力机构8,螺杆2旋进底座I通过第二受力机构8为另一旋动机构提供实施旋力的支点,该旋动机构可以为扳手、老虎钳、人手或其他机构,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是扳手,螺杆2底部设有一加力盘,该加力盘为圆盘状,其直径大于螺杆2直径小于底座I外径,该加力盘边缘处设有突起6,用以推挤提升上颌窦底,突起6高度为O. 5-1. 5mm,本实施例中突起6的高度为1mm。 本专利技术一种上颌窦底提升装置的实施方式如下 在上颌后部缺牙区制备种植窝至上颌窦底O. 5-2mm处,该种植窝直径小于底座I外径,将螺杆2旋设进底座I中后将底座I连通螺杆2旋入种植窝,通过旋动机构以第一受力机构3为支点将底座I在种植窝中旋紧,再通过旋动机构以第二受力机构8为支点加力于螺杆2,此时上颌窦底通过螺杆2的上升得到提升,螺杆推挤提升上颌窦底的拮抗力来自底座旋入种植窝骨壁后产生的摩擦力和所述自攻螺纹嵌入骨壁的抵抗力,同时底座I的抵抗力也会轻微的将该区牙槽骨向反方向(冠方)提升。继续旋动螺杆2使上颌窦底达到预定的高度,若已达到预定高度则停止加力,旋出底座I和螺杆2,植入种植体。本专利技术可以缓慢并可精确控制的提升上颌窦底,防止上颌窦底的穿孔;同时本专利技术避免了锤击造成的不适;更优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嵌入式的底座,不仅不需要采用辅助工具或手段固定底座,而且底座本身就对上颌窦区骨高度就有少许的提升作用。以上公开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专利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颌窦底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螺杆和一底座,所述底座为一中空柱状结构,其外表面设有一用于将所述底座旋进并固定在种植窝中的自攻螺纹和一用于为旋动机构实施旋力提供支点的第一受力机构,所述自攻螺纹和第一受力机构由一挡圈隔开,所述底座内表面设有与所述自攻螺纹方向一致的一内表面螺纹;所述螺杆为一柱状结构,其表面设有与所述内表面螺纹相匹配的螺杆螺纹和一为另一旋动机构提供实施旋力支点的第二受力机构,其底部设有一用于推挤上颌窦底的加力盘,所述螺杆通过螺纹结构旋进所述底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颌窦底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螺杆和一底座, 所述底座为一中空柱状结构,其外表面设有一用于将所述底座旋进并固定在种植窝中的自攻螺纹和一用于为旋动机构实施旋力提供支点的第一受力机构,所述自攻螺纹和第一受力机构由一挡圈隔开,所述底座内表面设有与所述自攻螺纹方向一致的一内表面螺纹; 所述螺杆为一柱状结构,其表面设有与所述内表面螺纹相匹配的螺杆螺纹和一为另一旋动机构提供实施旋力支点的第二受力机构,其底部设有一用于推挤上颌窦底的加力盘,所述螺杆通过螺纹结构旋进所述底座。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上颌窦底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攻螺纹向所述挡圈方向的螺纹结构逐渐加深设置。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上颌窦底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力盘的直径大于螺杆直径小于底座外径,其边缘设有突起,所述突起高度为O. 5-1. 5mm。4.一种上颌窦底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上颌窦底提升装置,所述上颌窦底提升装置包括一底座和一螺杆,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 在距上颌窦底O. 5-2mm处制备一种植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烨扬
申请(专利权)人:凌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