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微型可视化穿刺系统,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穿刺探查/引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规,通常以体表特殊标记为进针点,根据操作者经验完成盲法穿刺。由于受个体解剖变异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操作相关并发症,甚至死亡的风险。近期随着X线,CT及超声等影像学引导技术的开展,大大提高了穿刺探查/引流操作的安全性。然而现有可视化穿刺技术均存在自身不足,其中X线成像是多个体层信息的叠力口,无法准确提供穿刺针针尖与穿刺径路中相应血管及重要脏器的动态距离,因此仍无法显著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同时由于X线对操作者及患者产生的潜在致畸,白细胞降低等辐射相关副作用,故不适宜于孕妇等特殊人群的运用,缩小了 X线引导穿刺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尽管基于CT引导技术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分辨率,然而该技术时间分辨率较低,无法实时引导穿刺进针,同时CT设备庞大,不能够满足床旁操作的要求,且同样存在X线辐射的潜在风险。另外上述可视化穿刺引导技术获取的是断层重建图像序列,尚不能提供相应靶向区域的颜色,性状等真实直观信息。基于超声引导可视化穿刺是目前临床推荐的理想方法,然而对于透声窗环境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微型可视化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图像监视器模块及光源控制模块;(2)、准备临床常用的穿刺针系统;(3)、根据密闭性的需要,准备带瓣阀的接口并与穿刺针尾部连接;(4)、准备整合光源的超微型光纤成像系统,尾端与图像监视器模块及光源控制模块接口连接,头端直接或通过带瓣阀接口逐渐送入穿刺针;(5)、开启光源,在超微型光纤成像的实时引导下,新型微型可视化穿刺针进入靶向穿刺区域完成相应的探查、引流、注射等相关功能,从而制得新型微型可视化穿刺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微型可视化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图像监视器模块及光源控制模块; (2)、准备临床常用的穿刺针系统; (3)、根据密闭性的需要,准备带瓣阀的接口并与穿刺针尾部连接; (4)、准备整合光源的超微型光纤成像系统,尾端与图像监视器模块及光源控制模块接口连接,头端直接或通过带瓣阀接口逐渐送入穿刺针; (5)、开启光源,在超微型光纤成像的实时引导下,新型微型可视化穿刺针进入靶向穿刺区域完成相应的探查、引流、注射等相关功能,从而制得新型微型可视化穿刺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微型可视化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图像监视器模块及光源控制模块可以为两个独立的模块,放置于移动支架上,便于床旁操作; (2)或者图像监视器模块及光源控制模块可以集成为一单独模块,放置于移动支架上; (3)或者进一步运用集成技术,将图像监视器模块及光源控制模块整合成能够手持操作,并满足便携、移动要求的微缩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微型可视化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带瓣阀可为单向膜瓣或旋转式瓣阀结构,以实现新型微型可视化穿刺系统的密闭功能; (2)同时根据需要,密闭系统除带瓣阀接口外,尚可延展出其他接口功能,以实现在可视化穿刺过程中,完成同步抽吸或注射等诊断及治疗功能。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微型可视化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睿,邓辉胜,冯燕梅,黄晶,周发春,徐昉,张勇,刘勋,刘义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