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柿树环剥切口包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92796 阅读:2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柿树环剥切口包膜方法,盛花末期至幼果形成期,在主干距地面15cm、主枝或骨干枝离基部5cm以上位置,用专用环割刀或锋利的小刀作环状切剥一圈,宽度0.5-1.5cm,深度以达到木质部为准,环剥完成后立即使用大于环剥宽度一倍以上的塑料薄膜包扎切口;30天后解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不仅保持了传统环剥技术提高柿树坐果率、增大单果重,减少生理落果的优点,而且通过切口包膜保护促进切口愈合、大幅降低环剥对柿树的伤害、减轻伤口流胶现象、促进提早成熟,具备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果树栽培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世界上柿生产的第一大国,环剥是柿生产上花果管理方面最重要的一项技术,也是一项技术含量最高的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切断皮层养分和水分运输通道来实现促进开花座果、保花保果的目的,因此环剥直接关系到柿树的产量和种植效益,环剥技术的好坏则还对树势、经济寿命、生育期等栽培技术具有较大的影响。传统的柿树环剥技术常常因为环剥后伤口愈合慢、流胶等而失去环剥促花保果的效果,甚至导致树体死亡或早衰, 特别是在南方产区,环剥时期正好是高温、高湿季节,不利环剥伤口愈合,加剧流胶,伤口还经常成为病虫源,给柿生产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长期试验研究基础上,对环剥切口进行包膜,有效的促进了伤口愈合,抑制了伤口流胶现象,基本消除了环剥技术本身和环剥操作人员技术偏差给柿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生产实践表明,柿环剥切口包膜技术还可以促进柿早熟,显著增加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不仅保持了传统环剥技术提高柿树坐果率、增大单果重,减少生理落果的优点,而且基本消除了传统环剥技术对柿树的伤害,具备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盛花末期至幼果形成期(根据树体长势和花蕾数量适当调整,树势旺、花蕾少的提早环剥),在主干距地面15cm、主枝或骨干枝离基部5cm以上位置,使用洗净消毒的专用环割刀作环状切剥一圈,切口平滑,宽度O. 5-1. 5cm,深度以达到木质部为准。环剥完成后立即使用大于环剥宽度一倍以上的塑料薄膜(透明、有色干净塑料薄膜均可,深色为佳)包扎切口 ;30天后解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效减少树体伤口流胶现象;避免高温高湿环境下的伤口感染,进而避免了感染伤口成为病虫源;可以减少单宁与空气接触氧化,加快切口愈合;减轻因环剥不当而导致树势早衰、加剧生理落果现象,在衰弱树、大龄树、重度环剥树上尤为明显。实践表明环剥后进行切口包膜,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快于不包膜的环剥操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不仅保持了传统环剥技术提高柿树坐果率、增大单果重,减少生理落果的优点,而且基本消除了传统环剥技术对柿树的伤害,促进早熟,具备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在福建省永定县湖坑镇李荣坤果园,2008-2012年选13年生、长势基本一致的‘早红’ 柿30棵(包膜与不包膜各15棵),进行切口包膜与不包膜环剥技术效果评价,调查发现切口包膜处理柿树,20天后出现肉眼可见愈合组织,较不包膜快3-7天;包膜后20-30天切口基本愈合完全,包膜切口愈合完整平滑,也未见伤口流胶现象,统计愈合率可达95%,而切口不包膜的柿树,切口愈合时间在25-45天之间,伤口愈合情况参差不齐,愈合较不平滑,出现流胶的树约有40%,部分树还在愈合切口出现了蛀干害虫。实施例2福建省永定县湖坑乡李汉斌果园,2008-2012年选8年生、长势基本一致的‘早红’柿30 棵(包膜与不包膜各15棵),进行切口包膜与不包膜环剥技术效果比较,结果表明环剥后进行包膜的柿树,切口愈合时间在20-30天之间,伤口愈合率100%,切口平整,而环剥后未包膜的柿树切口愈合时间在25-50天之间,受天气影响较大,切口愈合平整的树也只占2/3左右。实施例3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多兴村,2008-2012年连续5年进行的切口包膜与不包膜环剥技术效果调查,不包膜树容易出现切口腐烂现象,特别是2012年环剥时期阴雨天气较多,伤口愈合好的只有70%左右,愈合效果也较差,而用切口包膜处理的愈合率达100%,不受阴雨天气影响。另外,对该村同一技术人员环剥包膜与不包膜的柿树各随机调查100棵,发现环剥后包膜的柿树未见早衰或树体死亡现象,而未包膜的柿树出现树体早衰现象的有12棵, 达12%左右,主要表现为树势逐年减弱、花蕾数量明显减少、叶片黄化脱落、春梢抽生数量较少较短。表I本专利技术技术与传统技术的优劣比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柿树环剥切口包膜方法,其特征在于:盛花末期至幼果形成期,在主干距地面15cm、主枝或骨干枝离基部5cm以上位置,用专用环割刀或锋利的小刀作环状切剥一圈,宽度0.5?1.5cm,深度以达到木质部为准,环剥完成后立即使用大于环剥宽度一倍以上的塑料薄膜包扎切口;30天后解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柿树环剥切口包膜方法,其特征在于盛花末期至幼果形成期,在主干距地面 15cm、主枝或骨干枝离基部5cm以上位置,用专用环割刀或锋利的小刀作环状切剥一圈,宽度O. 5-1. 5cm,深度以达到木质部为准,环剥完成后立即使用大于环剥宽度一倍以上的塑料薄膜包扎切口 ;30天后解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汝玉沈清标金光周平郭瑞杨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