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植物纤维地膜,主要涉及一种大豆秸杆纤维地膜。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用价格低廉且可再生的农作物秸杆生产制造可降解的植物纤维地膜已开始研究,并取得进展。但是,由于各种农业作物秸杆物理学特性的差异,其不同作物秸杆纤维地膜性能差别较大,应用受到限制。目前,用大豆秸杆纤维为主料制成的大豆秸杆纤维地膜存在整体强度低、不适应机械化铺放作业使用的技术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提供一种新结构的大豆秸杆纤维地膜结构,达到提高大豆秸杆纤维地膜整体强度、满足和适应机械化作业使用·的目的。本技术的基本设计是,在大豆秸杆纤维地膜上、下表面上均配置蓖麻油型聚氨酯/苄基魔芋葡苷聚糖半互穿网络再生膜生物基涂层,所述的蓖麻油型聚氨酯/苄基魔芋葡苷聚糖半互穿网络再生膜生物基涂层的厚度H为O. 05-0. IOmm,且大豆秸杆纤维地膜上、下表面呈平滑状,或在大豆秸杆纤维地膜一侧表面上设有凹凸相间的网状格纹。本技术结构简单,整体强度好,可满足机械化铺膜作业使用。附图说明图I是大豆秸杆纤维地膜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俯向视图。图中件号说明I、大豆秸杆纤维地膜、2、蓖麻油型聚氨酯/苄基魔芋葡苷聚糖半互穿网络再生膜生物基涂层、3、网状格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大豆秸杆纤维地膜结构,在大豆秸杆纤维地膜I上、下表面上均配置蓖麻油型聚氨酯/苄基魔芋葡苷聚糖半互穿网络再生膜生物基涂层2,所述的蓖麻油型聚氨酯/苄基魔芋葡苷聚糖半互穿网络再生膜生物基涂层2的厚度H为O. 05-0. IOmm,且大豆秸杆纤维地膜I上、下表面呈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豆秸秆纤维地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大豆秸秆纤维地膜(1)上、下表面上均配置蓖麻油型聚氨酯/苄基魔芋葡苷聚糖半互穿网络再生膜生物基涂层(2),所述的蓖麻油型聚氨酯/苄基魔芋葡苷聚糖半互穿网络再生膜生物基涂层(2)的厚度H为0.05?0.10mm,且大豆秸秆纤维地膜(1)上、下表面呈平滑状,或在大豆秸秆纤维地膜(1)一侧表面上设有凹凸相间的网状格纹(3)。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大豆秸杆纤维地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大豆秸杆纤维地膜(I)上、下表面上均配置蓖麻油型聚氨酯/苄基魔芋葡苷聚糖半互穿网络再生膜生物基涂层(2),所述的蓖麻油型聚氨酯/苄基魔芋葡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