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低音音箱,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声转换发出声音的双扬声器对称式音箱,该音箱包括内外嵌套的两个各自独立的箱体,每个箱体的内部均安装有与环境大气相连通、在环境大气与各自箱体之间传导声气流的导声管,其中第二箱体位于第一箱体内,在第二箱体两相对箱板上安装有两只与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连接的扬声器;两扬声器对称安装,即振膜对振膜或磁体对磁体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音频功率放大器驱动后,两扬声器振膜产生振动,通过两个箱体和两个扬声器互相作用,经各自的导声管从两个出声口发出低频声波,由于两个扬声器的对称作用和两个箱体的互相作用,使低音声波得到大幅度增强,达到双重低音倍增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低音音箱,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声转换发出声音的双扬声器对称式音箱。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现代音响频谱中,低音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使音响很好 地重现声音,必须将低音很好地重放出来,否则就很难实现理想重放。目前,基本上全部都是单箱体和双箱体低音音箱或低音炮,为了达到较好的播放低音效果,它不得不采用较大尺寸(如8寸 15寸)的扬声器单元;这样低音音箱的体积就很大、占地多,并且质量很重,同时成本也就很高,低音效果不好。在国防工业出版社于2006年6月出版的《实用扬声器技术手册》中,公开了密闭式低频音箱(244-247页)、开口式低频音箱(248-255页)、传输线低频音箱(259-261页)以及带通式低频音箱(247页),其中密闭式低频音箱、开口式低频音箱及传输线低频音箱均为单箱体音箱,这些音箱的扬声器振膜前面是裸露在大气中的,有利于发中音和高音,而低音由于没有音箱的增强,对低音来说则浪费掉了。但带通式低频音箱只有一个出声口,只是单通道低音增强,低音效果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灵敏度高、失真小、低音效果好的双扬声器对称式音箱。该音箱由一大、一小两个箱体组成,每个箱体上都设有各自的出声口 ;此音箱由两只低音扬声器组成,这两只低音扬声器采用对称式安装,共同形成双重低音增强通道,发出失真更低、更浑厚的低音。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该音箱包括内外嵌套的两个各自独立的箱体,每个箱体的内部均安装有与环境大气相连通、在环境大气与各自箱体之间传导声气流的导声管,其中第二箱体位于第一箱体内,在第二箱体两相对箱板上安装有两只与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连接的扬声器。其中所述扬声器为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该第一扬声器及第二扬声器安装在第二箱体两相对的上箱板及下箱板上,或第一扬声器及第二扬声器安装在第二箱体两相对的左箱板及右箱板上;所述第一扬声器与第二扬声器对称设置,即第一、二扬声器的振膜对振膜设置或磁体对磁体设置;所述第一、二扬声器位于第二箱体外并在第一箱体内,或第一、二扬声器位于第二箱体内;所述第一扬声器与第二扬声器之间为同极性并联连接,即第一扬声器的正极接第二扬声器的正极,第一扬声器的负极接第二扬声器的负极;所述第一扬声器与第二扬声器之间为同极性串联连接,即第一扬声器的负极接第二扬声器的正极,第一扬声器的正极和第二扬声器的负极电连接音频功率放大器,或第一扬声器的正极接第二扬声器的负极,第一扬声器的负极和第二扬声器的正极电连接音频功率放大器;所述第一箱体及第二箱体上分别设有第一出声口及第二出声口,在第一箱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出声口相连的第一导声管,在第二箱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二出声口相连的第二导声管;所述第一出声口的截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出声口的截面积,第一、二出声口的形状为四边形或圆形;所述第一、二导声管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在竖直面的投影相平行或在水平面的投影相互垂直,第一、二导声管沿深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或圆形,其中第一导声管沿深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出声口的形状对应,第二导声管沿深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二出声口的形状对应;所述第一箱体的体积大于第二箱体的体积,第二箱体的宽度与第一箱体的宽度相同,即第一、二箱体的两侧面共面;所述第二出声口位于第一箱体的前面板上,所述第一出声口位于除第一箱体的下箱板及上箱板以外的任一侧箱板上;所述第一箱体的体积大于第二箱体的体积,所述第一箱体的宽度与第二箱体的长度相同,即第二箱体的前面板及后面板分别与第一箱体的两侧面共面;所述第二出声口位于第一箱体的左右两侧面的任一侧上,所述第一出声口位于除第一箱体的下箱板及上箱板以外的任一侧箱板上。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I.本技术的音箱为大小箱体嵌套结构,两个箱体分别有各自独立的出声口, 每个出声口都连接相应的导声管,形成双重低音增强通道,使低音更强劲、浑厚、丰满,下潜更深,低音更柔美而不生硬。2.本技术的第一箱体容积大于第二箱体容积,第一箱体容积越大,其谐振频率越低,而第二箱体的容积较小,其谐振频率较高;这样就在整个低频频段,形成双峰曲线结构,使低频很好地向下延伸。3.本技术使用了两个扬声器单元,并采用了对称式安装,提高了发声灵敏度,降低了失真度。4.本技术的出声口有两个,并各自都连接着对应的导声管,当低频声波通过两个导声管时,得到有效增强。5.本技术充分利用了扬声器振膜前后的双重声波,实现了体积小、重量轻、低音效果好的目的。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图;图2为图I的A—A首I]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主视结构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主视结构图;图6为图5的B— B剖视图;图7为扬声器与音频功率放大器一种连接方式的连接示意图;图8为扬声器与音频功率放大器另一种连接方式的连接示意图;图9为扬声器与音频功率放大器再一种连接方式的连接示意图;其中1为第一箱体,2为第二箱体,3为第一导声管,4为第二导声管,5为第一出声口,6为第二出声口,7为第一扬声器,8为上箱板,9为第二扬声器,10为下箱板,11为音频功率放大器,12为前面板,13为左箱板,14为右箱板,15为后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一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的双扬声器对称式音箱包括内外嵌套的两个各自独立的箱体,即第一箱体I和第二箱体2,其中第一箱体I上设有第一出声口 5,在第一箱体I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导声管3,该第一导声管3的一端与该第一出声口 5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位于第一箱体I中;第二箱体2位于第一箱体I内,形成大箱套小箱的箱中箱结构,第二箱体2上设有第二出声口 6,在第二箱体2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导声管4,该第二导声管4的一端与该第二出声口 6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位于第二箱体2中;第一导声管3与环境大气相连通,在环境大气与第一箱体I之间传导声气流,第二导声管4与环境大气相连通,在环境大气与第二箱体2之间传导声气流。第一箱体I的体积(或容积)大于第二箱体2的体积(或容积),本实施例中第二箱体2的体积V2 :第一箱体I的体积Vl=I :3 6。所述第二箱体2的宽度与第一箱体I的宽度相同,即第一、二箱体1、2的两侧面共面,所述第一箱体I与第二箱体2的前面板12共面,第二出声口 6位于第一箱体I的前面板12上,所述第一出声口 5位于除第一箱体I的下箱板及上箱板以外的任一侧箱板上,本实施例的第一出声口 5位于前面板12上。第一出声口5的截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出声口 6的截面积(本实施例第一、二出声口的截面积相等),第一、二出声口 5、6的形状为四边形或圆形。第一、二导声管3、4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在竖直面的投影相平行,第一、二导声管3、4沿深度方向的截面积可以是不等截面积,也可以是等截面积,第一导声管3沿深度方向的截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导声管4沿深度方向的截面积,第一、二导声管3、4沿深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或圆形,其中第一导声管3沿深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出声口 5的形状对应,第二导声管4沿深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二出声口 6的形状对应。在第二箱体2相对的上箱板8及下箱板10上对称安装了两只分别与音频功率放大器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扬声器对称式音箱,其特征在于:该音箱包括内外嵌套的两个各自独立的箱体,每个箱体的内部均安装有与环境大气相连通、在环境大气与各自箱体之间传导声气流的导声管,其中第二箱体(2)位于第一箱体(1)内,在第二箱体(2)两相对箱板上安装有两只与音频功率放大器(11)电连接的扬声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扬声器对称式音箱,其特征在于该音箱包括内外嵌套的两个各自独立的箱体,每个箱体的内部均安装有与环境大气相连通、在环境大气与各自箱体之间传导声气流的导声管,其中第二箱体(2)位于第一箱体(I)内,在第二箱体(2)两相对箱板上安装有两只与音频功率放大器(11)电连接的扬声器。2.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扬声器对称式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为第一扬声器(7)和第二扬声器(9),该第一扬声器(7)及第二扬声器(9)安装在第二箱体(2)两相对的上箱板(8)及下箱板(10)上,或第一扬声器(7)及第二扬声器(9)安装在第二箱体(2)两相对的左箱板(13)及右箱板(14)上。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扬声器对称式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7)与第二扬声器(9)对称设置,即第一、二扬声器(7、9)的振膜对振膜设置或磁体对磁体设置;所述第一、二扬声器(7、9)位于第二箱体(2)外并在第一箱体(I)内,或第一、二扬声器(7、9)位于第二箱体(2)内。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扬声器对称式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7)与第二扬声器(9)之间为同极性并联连接,即第一扬声器(7)的正极接第二扬声器(9)的正极,第一扬声器(7)的负极接第二扬声器(9)的负极。5.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扬声器对称式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7)与第二扬声器(9)之间为同极性串联连接,即第一扬声器(7)的负极接第二扬声器(9)的正极,第一扬声器(7)的正极和第二扬声器(9)的负极电连接音频功率放大器(11),或第一扬声器(7)的正极接第二扬声器(9)的负极,第一扬声器(7)的负极和第二扬声器(9)的正极电连接音频功率放大器(11)。6.按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双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全录,
申请(专利权)人:郑全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