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协议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1460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协议转换器,包括有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通过其多个端口包括分别连接有以太网接口电路、CAN局域网通信模块、485通信模块、Wiegand驱动模块、1-Wire通信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协议转换器复用性好,辅以适合的协议转换软件及方法,可帮助PC机与各种采用不同协议的设备间实现数据信息交互,尤其适合应用于停车场车位管理系统,便于与以太网相连的PC机和车位信息采集器、显示屏、道闸、栏杆机、读卡器、温湿度传感器等分别采用CAN、485、1-Wire、Wiegand总线的多种设备间进行数据信息交互管理。(*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业协议转换设备,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多协议转换器
技术介绍
200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第四版IEC61158现场总线标准,采纳了 20种总线作为国际标准。不同现场总线有不同的应用领域,没有一种适用于所有控制领域的现场总线标准。各现场总线协议之间不完全兼容,导致不同现场总线协议上的用户设备不能直接通信。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法是采用工控机加现场总线接口卡来实现总线通信,不过这种方案的缺点是成本高,开发周期长。目前在现场总线领域,广泛应用的总线有CAN、485、l_Wire、Wiegand等。不同的现 场总线传输介质不一样,对应的硬件接口电路也不同,运行的通信协议各异。例如在停车场车位管理时,为了提供准确、高效、便捷的管理及服务,PC机需要与多种设备(如车位信息采集器、显示屏、道闸、栏杆机、读卡器、温湿度传感器等)进行数据信息交互,然而由于这些设备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通信方式以及通信协议,无法直接与PC机所处的以太网直接连接。现有技术中,协议转换器仅有I路CAN与以太网相互转发,或者仅有I路485与以太网相互转发,无法满足多协议、多线路间的数据转发。为实现不同协议的转换,需要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协议转换器,包括有微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通过其多个端口包括分别连接有以太网接口电路、CAN局域网通信模块、485通信模块、Wiegand驱动模块、1?Wire通信模块;所述以太网接口电路,其一侧端口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MII/RMII接口,另一侧端口设有用于与以太网相连接的RJ45接口;所述CAN局域网通信模块,其一侧端口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CAN通信接口,另一侧端口设有用于与CAN局域网总线相连接的CAN接口;所述485通信模块,其一侧端口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串口,另一侧端口设有用于与485总线相连接的485接口;所述Wiegand驱动模块,其一侧端口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相应I/O口,...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协议转换器,包括有微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通过其多个端口包括分别连接有以太网接口电路、CAN局域网通信模块、485通信模块、Wiegand驱动模块、I-Wire通信模块; 所述以太网接口电路,其一侧端口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MII/RMII接口,另一侧端口设有用于与以太网相连接的RJ45接口 ; 所述CAN局域网通信模块,其一侧端口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CAN通信接口,另一侧端口设有用于与CAN局域网总线相连接的CAN接口; 所述485通信模块,其一侧端口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串口,另一侧端口设有用于与485总线相连接的485接口 ; 所述Wiegand驱动模块,其一侧端口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相应I/O 口,另一侧端口用于与Wiegand总线相连接; 所述I-Wire通信模块,其一侧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南宁泰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