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速起振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1216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4:16
本专利介绍了一种加速起振电路,包括采用晶体开关管的自激振荡推挽电路,在每个晶体管的基极都串联加速起振电路,用以加速反馈电路的正反馈过程,提高晶体管关断时的电压摆幅du/dt,从而实现晶体管的快速关断及另一只晶体管的快速导通,实现了振荡过程的快速转换。本专利通过在通过在自激振荡推挽电路左半桥臂驱动电路和右半桥臂驱动电路中增加的两个功能电路,避免了主功率变压器磁心的过饱和;同时提供一种三极管基极电压判断电路,用来解决自激振荡推挽变换器中主功率变压器过饱和的问题,从而提高电源产品的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路,特别是一种加速起振电路
技术介绍
体积小、重量轻是人们对各种电源产品的始终要求,而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除了科学技术进步的力量之外,提高电源效率也有利于减小电源的体积,减轻电源的重量。传统的自激振荡推挽变换器(Switchmode power supply handbood. NewYork: McGraw-Hi 11, Inc, 1989)如图I所示由器件I 15组成,其中器件7、10为主功率变压器的一对原边绕组,器件11、12为主功率变压器的一对反馈绕组,器件13为主功率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电路的构成关系为原边绕组7和三极管2串联构成自激振荡推挽变换器的左半桥臂;电阻4、反馈绕组11、电阻3组成的串联支路自激振荡推挽变换器的左半桥·臂驱动电路;同理,原边绕组10和三极管9串联构成自激振荡推挽变换器的右半桥臂;电阻4、反馈绕组12、电阻8组成的串联支路自激振荡推挽变换器的右半桥臂驱动电路;副边绕组13、二极管14、电容15构成输出部分。自激振荡推挽变换器的工作原理为三极管2的导通周期内,左半桥臂工作,三极管9处于关断状态,右半桥臂不工作,反之亦然。在每个三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速起振电路,其特征是:加速起振电路是一种带有加速起振功能和三极管基极电压判断功能的自激振荡推挽变换器,由左半桥臂、左半桥臂驱动电路、右半桥臂、左半桥臂驱动电路、输出部分、第一电容(1)、第二电容(5)、第一二极管(6)、第三二极管(18)、第四二极管(23)组成;其中:左半桥臂由第一原边绕组(7)、第一三极管(2)、第四电阻((19))组成的串联支路构成;左半桥臂的输入信号为供电电压,第一原边绕组(7)的一端连接输入信号,第一原边绕组(7)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2)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2)的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19))接至输入电源地,左半桥臂的输出为第一三极管(2)的基极;?左半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速起振电路,其特征是加速起振电路是一种带有加速起振功能和三极管基极电压判断功能的自激振荡推挽变换器,由左半桥臂、左半桥臂驱动电路、右半桥臂、左半桥臂驱动电路、输出部分、第一电容(I)、第二电容(5)、第一二极管(6)、第三二极管(18)、第四二极管(23)组成;其中 左半桥臂由第一原边绕组(7)、第一三极管(2)、第四电阻((19))组成的串联支路构成;左半桥臂的输入信号为供电电压,第一原边绕组(7)的一端连接输入信号,第一原边绕组(7)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2)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2)的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19))接至输入电源地,左半桥臂的输出为第一三极管(2)的基极; 左半桥臂驱动电路由第二电阻(4)、第一反馈绕组(11)、第一电阻(3)、第四电容(16)、第一稳压管(20)组成的串联支路构成;左半桥臂驱动电路的输入信号为供电电压,第二电阻(4)的一端连接输入信号,第二电阻(4)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反馈绕组(11)的一端,第一反馈绕组(11)另一端连接第一电阻(3)的一端、第四电容(16)的一端,第一电阻(3)的另一端并联后连接第一稳压管(20)的一端,第一稳压管(20)的另一端接至输入电源地;左半桥臂驱动电路的输出为第一稳压管(20)接至第一电阻(3)的一端; 左半桥臂输出与左半桥臂驱动电路的输出相互连接; 右半桥臂由第二原边绕组(10)、第二三极管(9)、第五电阻(22)组成的串联支路构成;右半桥臂的输入信号为供电电压,第二原边绕组(10)的一端连接输入信号,第二原边绕组(1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9)的集电极,第二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大志宋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隆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