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可调变压器的分接开关的负载切换器,其具有扇形地固定在绝缘圆柱体处的、固定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并具有设置在此圆柱体内、活动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其被导入至至少一个导向板的径向开口中传导并可通过至少一个居中地位于绝缘圆柱体中的回转式开关活动。总的说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实质上简化该负载切换器,并且出于最佳的功率的目的进行设计。这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得以实现,即按相位开关扇形段开关部分从中间受限地可旋转且可推移地支承在固定的螺栓处,并且同样可旋转且可推移地与回转式开关相连,并设置有弧状的开口,活动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借助滚动螺栓嵌入此开口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可调变压器的分接 开关的负载切换器,其具有扇形地固定在绝缘圆柱体处的、固定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并具有设置在此圆柱体内、活动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其被导入至少一个导向板的径向开口中,并且可通过至少一个居中地位于绝缘圆柱体中的回转式开关(Schaltstern)活动。
技术介绍
这种已知的负载切换器(例如从DE1230903B中已知)的活动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大多固定在换档滑杆处,此换档滑杆通过回转式开关进行控制。这些换档滑杆根据已知的实施例(DE1207490B)也被导入至部分中,但其中此部分在绝缘圆柱体上的齿环中翻滚。此外,还已知一种负载切换器(DE707188C),它的活动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直接设置在部分的触点载体上,此触点载体在固定的触点上翻滚,并同时在齿环上翻滚。这取决于,活动的触点不是径向地朝固定的触点运动,这使例如真正的电弧腔的不能使用,因此并排燃烧的电弧的相互影响会强烈地限制控制功率。此外通过使用具有齿环的换档滑杆或部分,使这个负载切换器相当昂贵。此外还已知一种负载切换器,将其触点通过嵌入弧状开口中的滚动螺栓进行引导(D1224830B、DE1217492B)。在此,一方面整体上成对配套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借助折弯处直接地相互运动,这意味着负载切换器的触点的古怪运动,另一方面对每个活动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借助其传动连杆在一个或多个可变化的导向曲线中与其它主触点和辅助触点无关地进行控制,由此通过每个单个触点的附加的曲线控制为每个单个触点实现了换档功率的最大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实质上简化上述类型的负载切换器,并且出于最佳的功率的目的进行设计。这一点根据本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得以实现,即按相位开关部分从中间受限地可旋转且可推移地支承在固定的螺栓处,并且同样可旋转且可推移地与回转式开关相连,并设置有弧状的开口,活动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借助滚动螺栓嵌入此开口中。开关部分为此以有利的方式在弧状开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嵌入固定的螺栓的导向开口 ;并具有用于嵌入到构成为叉状的回转式开关的控制开口中的铰接设置的弹簧叉。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可调变压器的分接开关的负载切换器,具有扇形地固定在绝缘圆柱体处的、固定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并具有设置在所述圆柱体内的、活动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其被导入至至少一个导向板的径向开口中,并且可通过至少一个居中地位于所述绝缘圆柱体中的回转式开关活动,其特征在于,按相位开关扇形段开关部分从中间受限地可旋转且可推移地支承在固定的螺栓处,并且同样可旋转且可推移地与所述回转式开关相连,并设置有弧状的开口,所述活动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借助滚动螺栓嵌入所述开口中。可选地,所述开关扇形段开关部分在所述弧状开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嵌入所述固定的螺栓的导向开口,并具有用于嵌入到叉状地构造的回转式开关的控制开口中的铰接设置的弹簧叉。可选地,所述固定的螺栓以及具有插入的导轨的绝缘架以所述固定的螺栓固定在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导向板处,所述绝缘架承载着所述负载切换器的导出触点。可选地,将所述导出触点设置在所述绝缘架的端侧处,并通过所述绝缘圆柱体的孔口将所述导出触点朝外引导。可选地,将电弧腔分别设置在成对配套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的周围。可选地,在所述活动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的两侧,活动的持续主触点可受限地旋转且弹性地固定在开关部分上,所述持续主触点在所述开关部分摆动时与相应的、固定在所述绝缘圆柱体处的、固定的持续主触点相接触。可选地,每个活动的持续主触点都由两个位于所述开关部分的中间平面的上方和下方的分触点构成。可选地,倾斜地设置所述固定的持续主触点。在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固定的螺栓以及具有插入的导轨的绝缘架借助它固定在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导向板处,此绝缘架承载着负载切换器的导出触点。在此,此导出触点优选设置在绝缘架的端侧上,并通过绝缘圆柱体的孔口朝外引导。此外,在有利的实施形式中,电弧腔分别设置在成对配套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的周围。由于开关部分以及导向板都是由绝缘材料构成,并且电弧腔设置在电弧间隙的周围,所以单个电弧不可能相互影响。根据本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在活动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的两侧,活动的持续主触点受限地可旋转且可推移地固定在开关部分处,此持续主触点在开关部分摆动时与相应的、固定在绝缘圆柱体上的、固定的持续主触点相接触。由此,可省略以侧面方式分开设置的持续主触点装置。为了实现更好的接触闭合,有利的是,每个活动的持续主触点都由两个分触点构成,其位于开关部分的中间平面的上方和下方。此外还有利的是,倾斜地设置固定的持续主触点。通过根据本技术的负载切换器的这个构造,切换器的运动性非常简单,且使通过较小的质量实现更快的切换成为可能。此外,开关部分的弧状开口可与单个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的期望的接触速度相匹配,从而可实现最佳的开关功率。附图说明在附图中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I在纵向剖面中示出了三相的负载切换器,其中在剖面中左边能够看到输出触点,在右边能够看到接通的活动的触点;图2示出了从上方观察的同一个负载切换器,一方面是径向开口中的触点,另一方面只是下方导向板中的径向开口;图3示出了开关部分和回转式开关之间的连接的透视图;图4示出了在开关部分处的持续主触点的成对装置;图5-8示出了在负载切换器的部分处的切换过程。具体实施方式在绝缘圆柱体10处固定着固定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11、12、13和14,其经由接触螺栓15和导电带16与接触块17相连。主触点11、14的接触块17与选级器相连,并且辅助触点12、13的接触块与转换电阻相连。活动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21、22、23、24固定在每个桥载体25处,其被导入至上方和下方的导向板27的径向开口 26。通过螺栓28(图2)将这两个导向板27相互组合,并且其由绝缘材料构成。在导向板中支承着居中的驱动管29,回转式开关30固定在此驱动管上,此回转式开关通过以下方式具有叉状的实施形式,即其设置有带有控制开口 32的托架31。通过驱动管29,引导用于未示出的负载切换器的驱动轴33。电弧腔34设置在触点11、12、13、14和21、22、23、24的单个电弧间隙的周围,此电弧腔34位于绝缘圆柱体10和导向板27之间。在图2中为了清楚表示,只在扇形的触点13、23处示出了电弧腔34。在导向板27之间为每个相位都设置有开关部分35。每个开关部分都具有两个弧状的开口 36以及在其之间的导向开口 37。此外,弹簧叉38借助销钉39铰接地设置在开关·部分35处,此弹簧叉可在叉状的回转式开关30、31的控制开口 32中滑动。通过压力弹簧40,弹簧叉38总是向外挤压,由此开关部分35也总是朝外挤压。滚动螺栓41嵌入到开关部分35的弧状开口 36中,此滚动螺栓设置在活动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21、22、23、24的桥载体25处。开关部分35可旋转且可推移地支承在固定的螺栓42处,此螺栓穿透导向开口 37。同时以绝缘架43将固定的螺栓42固定在上方和下方的导向板27中。此绝缘架43设置有插入的导轨44,并且当作导出触点45的载体来用,此导出触点45在三相负载切换器中是开关的星型汇接点。导出触点45经由导电带46与导轨44和星型汇接点绞合线47相连。活动的主触点和辅助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可调变压器的分接开关的负载切换器,具有扇形地固定在绝缘圆柱体处的、固定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并具有设置在所述圆柱体内的、活动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其被导入至至少一个导向板的径向开口中,并且可通过至少一个居中地位于所述绝缘圆柱体中的回转式开关活动,其特征在于,按相位开关扇形段开关部分(35)从中间受限地可旋转且可推移地支承在固定的螺栓(42)处,并且同样可旋转且可推移地与所述回转式开关(30)相连,并设置有弧状的开口(36),所述活动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21、22、23、24)借助滚动螺栓(41)嵌入所述开口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亚历山大·伯莱特,安通·顺达,马克思·朴伯,
申请(专利权)人:莱茵豪森机械制造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