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接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9871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引接线,为了解决引接线的柔韧性无法达到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引接线,该引接线由内而外包括导体层、内编织层、绝缘层以及外编织层,所述内编织层与外编织层均由聚酯纤维制成,所述绝缘层由聚酯薄膜制成,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05mm-0.15mm,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即可有效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化工设备
,涉及一种引接线,所述引接线应用于电机中。
技术介绍
电机是一种重要的机电设备,它能够为其他各种设备提供动力,在工业生产的自动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电机引接线是机电的重要外设组件,通常要求引接线具有一定的柔韧性,目前,增加柔韧性的举措一般是对构成引接线的各层材质进行替换,替换层柔韧性更好的材料,但类似措施往往增加了引接线的制作成本,并且还会影响引接线的其他性能,例如耐电压及抗冻性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引接线的柔韧性无法达到要求的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供一种引接线。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引接线,由内而外包括导体层、内编织层、绝缘层以及外编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编织层与外编织层均由聚酯纤维制成,所述绝缘层由聚酯薄膜制成,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 O. OSmm-Q. 15mm。本技术所述引接线,内编织层及外编织层均采用聚酯纤维制成,使得引接线至少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而绝缘层采用了绝缘性能良好的聚酯薄膜,所述绝缘层的厚度设定在O. 05mm-0. 15mm,这个厚度在确保一定绝缘效果的同时,能够为整个引接线优良的柔韧性做出贡献。本技术还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引接线还包括位于内编织层及绝缘层之间的内护层,所述内护层由四氟乙烯薄膜制成。对引接线进行上述结构调整后,可以增加压缩机引接线耐电压、抗冻性等性能,即便增加的内护层能够降低引接线的整体柔韧性,但本技术发现,由于采用了厚度为O.05mm-0. 15mm的绝缘层,依然可以使整个引接线具备良好的柔韧性。附图说明图I是实施例所述一种引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见图1,一种引接线,用于制冷压缩机电机,从内至外依次为导体层I、内编织层2、内护层3、绝缘层4以及外编织层5,所述内护层3由四氟乙烯薄膜制成,所述内编织层I及外编织层5均由聚酯纤维制成,所述绝缘层4由聚酯薄膜制成,内编织层2绕包在导体层I上,所述绝缘层5的厚度为O. 1mm。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 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引接线,由内而外包括导体层、内编织层、绝缘层以及外编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编织层与外编织层均由聚酯纤维制成,所述绝缘层由聚酯薄膜制成,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 O. 05mm-0. 15mm。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引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接线还包括位于内编织层及绝缘层之间的内护层,所述内护层由四氟乙 烯薄膜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化工设备
,涉及一种引接线,为了解决引接线的柔韧性无法达到要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引接线,该引接线由内而外包括导体层、内编织层、绝缘层以及外编织层,所述内编织层与外编织层均由聚酯纤维制成,所述绝缘层由聚酯薄膜制成,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05mm-0.15mm,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即可有效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文档编号H01B7/17GK202711784SQ20122031560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专利技术者盛哲铭 申请人:富阳天平线缆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引接线,由内而外包括导体层、内编织层、绝缘层以及外编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编织层与外编织层均由聚酯纤维制成,所述绝缘层由聚酯薄膜制成,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05mm?0.15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哲铭
申请(专利权)人:富阳天平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