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银行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938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机银行卡,包括:卡本体,装设于所述手机中,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与手机中SIM卡的卡槽相配合的第一接口触点,所述第二表面设有与手机中SIM卡的接口触点对应接触的第二接口触点;所述第二接口触点与所述第一接口触点对应导通以保留所述SIM卡原有的电气连接;设置在所述卡本体内、装载有操作系统的微处理器;用于存储办理银行业务的银行控制程式、办理银行业务的交易信息及保证交易信息安全的安全服务信息的存储模块;与微处理器相连、用于办理银行业务时手机银行卡与银行后端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机办理银行业务安全性低,手机和银行业务软件兼容性差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融支付
,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机银行卡
技术介绍
手机支付也称为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是指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继卡类支付、网络支付后,手机支付俨然成为新宠,2009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已达到19. 74亿元,此外手机支付用户规模也早在2009年内增长到8250万人,2010年以来国内的三家运营商都加大了在手机支付上的投入力度,但是行业标准的缺失让运营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盲目性,行业标准的尽早出台势必能够加快手机支付业务的普及速度,目前工信部等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小额手机支付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 手机支付是目前新兴支付技术的热点之一,它的核心理念是将近距离非接触式智能卡和手机终端相结合,通过手机模拟卡片实现现场支付功能,并利用手机的网络通信实现远程支付功能,同时利用智能卡的高安全性来保障支付信息及支付过程的安全,手机支付具备易用、安全、快捷等特性。经过多年时间的市场培育,手机支付技术成熟度和用户体验不断提高,商业模式也日渐清晰,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手机支付的产业链较长,参与方众多,手机支付在现在和将来都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手段和支付渠道,对支付产业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和影响也将是极为深远的。但是,现有的在手机上实现的转账汇款、手机缴费等技术,都是通过银行业务软件的方式实现,安全性比较低,手机和银行业务软件兼容性差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银行卡,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机办理银行业务安全性低,手机和银行业务软件兼容性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手机银行卡,应用于基于手机和银行后端服务器构成的金融通信系统中,所述手机银行卡至少包括卡本体,装设于所述手机中,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与手机中SIM卡的卡槽相配合的第一接口触点,所述第二表面设有与手机中SIM卡的接口触点对应接触的第二接口触点;所述第二接口触点与所述第一接口触点对应导通以保留所述SIM卡原有的电气连接;设置在所述卡本体内、与第一接口触点连接、装载有操作系统的微处理器;与微处理器相连、用于存储办理银行业务的银行控制程式、办理银行业务的交易信息及保证交易信息安全的安全服务信息的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包括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以及存储有用于对银行业务办理的交易信息进行加密或解密的预共享密钥或公钥、及加密所需加密算法的智能卡芯片;与微处理器相连、用于办理银行业务时手机银行卡与银行后端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模块。可选地,所述通信模块通过所述第二接口触点与SM卡的通信模块相连。可选地,所述通信模块包括天线和NFC通信单元。可选地,所述智能卡芯片工作电压为5V,工作频率为5MHz或所述智能卡芯片工作电压为3V,工作频率为4MHz。可选地,所述SM卡设有一开口,所述第二表面还设有与所述开口相配以将手机银行卡与所述SIM卡固定的卡部。 可选地,所述手机银行卡与所述SIM卡粘合固定。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手机银行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中的手机银行卡可与手机中原有的SIM卡相配合后,插入手机的SIM卡槽内,在不影响手机及SIM卡原有功能的情况下,使手机可以具有办理银行业务的功 倉泛。2、本技术中的手机银行卡配置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办理银行业务时发送和接收的各种交易数据都是由手机银行卡与银行后台服务器直接点对点进行,完全不通过手机中原有的操作系统,所以本技术的手机银行卡的使用完全不受手机操作系统的限制,兼容性好,可以支持所有手机,而且不会感染手机中的病毒。3、本技术的手机银行卡是目前所有手机中唯一采用智能卡芯片进行点对点加密的方式,不依赖手机的任何软件,其安全级别及安全原理等同于银行的自助终端和柜员机,所以使用本手机银行卡进行银行业务办理时,具有极高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I显示为本技术的一种手机银行卡的正面结构放大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一种手机银行卡的反面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的一种手机银行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一种手机银行卡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I 手机银行卡11 第一表面111 第一接口触点12 第二表面122 第二接口触点123 卡部13 微处理器131 操作系统14 存储模块141 随机存储器142 只读存储器143 智能卡芯片15 通信模块151 天线152 NFC通信单元2银行后端服务器21加密机3手机运营网络4手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目前除手机支付以外的业务,现有的在手机上实现的转账汇款、手机缴费等技术,都是通过银行业务软件的方式实现,安全性比较低,手机和银行业务软件兼容性差的需求。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机银行卡,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机办理银行业务安全性低,手机和银行业务软件兼容性差的问题。以下将详细阐述本技术的一种手机银行卡的原理及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即可理解本技术的一种手机银行卡。如图I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机银行卡,应用于基于手机4和银行后端服务器2构成的金融通信系统中,手机银行卡I至少包括装设于所述手机4中的卡本体,所述卡本体具有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 ;设置在所述卡本体内、装载有操作系统131的微处理器13 ;用于存储办理银行业务的银行控制程式、办理银行业务的交易信息及保证交易信息安全的安全服务信息的存储模块14和用于办理银行业务时手机银行卡I与银行后端服务器2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模块15。在本技术中,所述手机银行卡I在安装到手机4中时,是与手机4中原有的SIM卡贴合在一起,但并不改变和影响原有SIM卡的功能和使用性能。将贴合好的手机银行卡I和SIM卡一起放入手机4中的SIM的卡槽内。为使所述手机银行卡I与SIM卡贴合后装配到手机4中,并且不改变和影响原有SIM卡的功能和使用性能,所述手机银行卡I的外部结构具有如下特征。如图I所示,所述第一表面11设有与手机4中SIM卡的卡槽相配合的第一接口触点111。在所述手机银行卡I装配到手机4上时,手机银行卡I放置在SIM卡的卡槽内,所述SIM卡再贴放在手机银行卡I上面。所述第一接口触点111应与卡槽内各触点相接触,以完成所述手机银行卡I与手机4的电气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机银行卡,应用于基于手机和银行后端服务器构成的金融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银行卡至少包括:卡本体,装设于所述手机中,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与手机中SIM卡的卡槽相配合的第一接口触点,所述第二表面设有与手机中SIM卡的接口触点对应接触的第二接口触点;所述第二接口触点与所述第一接口触点对应导通以保留所述SIM卡原有的电气连接;设置在所述卡本体内、与第一接口触点连接、装载有操作系统的微处理器;与微处理器相连、用于存储办理银行业务的银行控制程式、办理银行业务的交易信息及保证交易信息安全的安全服务信息的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包括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以及存储有用于对银行业务办理的交易信息进行加密或解密的预共享密钥或公钥、及加密所需加密算法的智能卡芯片;与微处理器相连、用于办理银行业务时手机银行卡与银行后端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辉东邱琦闵晓琼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方付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