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88910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中的透镜载体、磁石组件、线圈、上弹片和下弹片;所述透镜载体设置在上弹片和下弹片之间,所述磁石组件设置在透镜载体外周;所述线圈设置在磁石组件与透镜载体之间;所述线圈的内壁通过胶水粘结固定在透镜载体外壁上,所述透镜载体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容置多余胶水的容胶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较为合理紧凑,不再需要传统透镜驱动装置中的导磁环,从而避免发生因导磁环磁力过强而导致的透镜载体偏心的弊病,不仅简化了制造工艺,还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应用于照相机、摄像机或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机等设备上以驱动镜头移动从而调节焦距的镜头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照相机其调节焦距的驱动装置通常包括步进电机、齿轮、凸轮及连杆等构件组成,如中国专利文献CN2938165Y公开了一种具有稳定自动对焦功能的镜头结构,包括壳体、马达、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镜头模块及弹性组件,所述马达设置于该壳体内,所述第一齿轮设置该壳体内并固定于该马达的轴心上,所述第二齿轮设置于该壳体内并与该第一齿轮垂直地啮合在一起,所述第二齿轮的上表面具有一螺旋状斜面,所述镜头模块设置于该壳体内,并且镜头模块具有一与第二齿轮的螺旋状斜面接触的凸块。其中涉及电机、两个齿轮、壳体、螺旋斜面和凸块及镜头模块,部件众多,使得照相机的尺寸较大,传动复杂,因此很难适应照相机小型化的趋势。·为适应相机小型化的需要,一种采用利用磁场产生动力的驱动装置使用越来越广泛,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035200Y公开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一安装在底座上的具有带圆孔的方形轮廓并兼为透镜驱动装置的外部筐体的磁轭环,该磁轭环内安置有磁石与线圈,磁轭环的圆孔中设置有带一透镜载体的透镜,该透镜载体的前后各设置有带前侧垫片的前侧弹簧与带后侧垫片的后侧弹簧。这种技术方案的原理是将线圈置于磁石产生的磁场中,给线圈通电使其受到电磁力的驱动从而带动与其固定在一起的透镜载体移动,将透镜驱动到预定的位置。由于这种装置无需电机、齿轮、凸轮、螺杆等传动工具因此体积小,且制作与装配工艺简单。但上述专利文献所披露的技术方案,磁石产生的磁力线较为分散,线圈中的磁感应强度较小,使得驱动带有镜头的载体的电磁力也较小。要使其达到驱动带有镜头的载体的目的,需要增大线圈的长度或加大线圈中的电流,而增加线圈的长度就必然会加大驱动装置的尺寸。因此,目前一般生产厂家都是采用加大线圈中的电流的方法,这就造成了能量的浪费。并且透镜驱动装置的磁路是经磁石的一极到环口,再沿环口回到磁石另一极。即所述磁路依靠环口来完成,这需要在磁石与线圈之间、线圈与载体之间保留一定的空隙,这不利于将驱动装置的结构设计得更加紧凑,也不利于线圈和载体之间的固定。另夕卜,在透镜支撑体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易受到径向的力而摇晃,导致透镜拍摄到的图像模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较为合理、性能较为稳定可靠的镜头驱动装置。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中的透镜载体、磁石组件、线圈、上弹片和下弹片;所述透镜载体设置在上弹片和下弹片之间,所述磁石组件设置在透镜载体外周;所述线圈设置在磁石组件与透镜载体之间;所述线圈的内壁通过胶水粘结固定在透镜载体外壁上,所述透镜载体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容置多余胶水的容胶槽。上述方案中,所述透镜载体外壁上设有沿径向凸出的定位凸台,所述线圈的底端设置在定位凸台上。上述方案中,所述容胶槽正对线圈内壁设置。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上弹片支架和下绝缘垫片;所述壳体包括导磁材料制成的上盖和绝缘材料制成的底座;所述上弹片支架设置在上弹片与上盖顶壁之间,所述下绝缘垫片设置在下弹片与底座之间。上述方案中,所述磁石组件包括多个位于同一平面的磁石,各磁石排成环状,相邻的两磁石之间留有间隙,各磁石接近透镜载体的内侧端是一种磁极,在远离透镜载体的径向方向上是另一磁极。·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弹片包括位于四角处的四个固定区、用于固定在透镜载体上的内环区、连接相应固定区和内环区的多个弹性臂区、以及连接相邻两个固定区的增强板,各增强板垂直于固定区所在平面。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弹片还包括用于连接相邻两个固定区的连接区,所述各连接区与固定区位于同一平面。上述方案中,所述增强板高出固定区所在平面;所述各增强板位于上弹片支架的外周边缘与上盖的侧壁之间,或者所述各增强板位于上弹片支架的透孔中。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I)本技术结构较为合理紧凑,不再需要传统透镜驱动装置中的导磁环,从而避免发生因导磁环磁力过强而导致的透镜载体偏心的弊病,不仅简化了制造工艺,还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另外由于透镜载体外壁上设有容胶槽,在把线圈粘结固定在透镜载体外壁上时,可以收容多余的胶水,有效克服因胶水过多而溢出带来的种种弊端。(2)本技术中的上弹片包括连接相邻两个固定区的增强板,各增强板垂直于固定区所在平面,这种增强板可以在不提高占用面积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上弹片的强度,使其在安装操作时,不易发生永久形变,有效提高了成品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造成本。尤其是通过采用增强板结构方式,还可以有效减小上弹片的占用面积,从而减小整体体积。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音圈马达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音圈马达的一种剖视图;图4为图I所示音圈马达的一种爆炸图;图5为图I所示音圈马达中上弹片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种结构中上弹片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所示标记为壳体1,上盖11,侧壁111,底座12,透镜载体2,定位凸台21,容胶槽22,磁石组件3,磁石31,线圈4,上弹片5,固定区51,间隙511,内环区52,弹性臂区53,增强板54,缺口 541,连接区55,下弹片6,上弹片支架7,透孔71,下绝缘垫片8。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图I至图5显示了本技术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I为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音圈马达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音圈马达的一种剖视图;图4为图I所示音圈马达的一种爆炸图;图5为图I所示音圈马达中上弹片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一种透镜驱动装置,见图I至图5,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I中的透镜载体2、磁石组件3、线圈4、上弹片5、下弹片6、上弹片支架7和下绝缘垫片8 ;所述透镜载体2设置在上弹片5和下弹片6之间,所述磁石组件3设置在透镜载体2外周;所述线圈4设置在磁石组件3与透镜载体2之间。所述壳体I包括导磁材料制成的上盖11和绝缘材料制成的底座12 ;所述上弹片 支架7设置在上弹片5与上盖11顶壁之间,所述下绝缘垫片8设置在下弹片6与底座12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磁石组件3包括多个位于同一平面的磁石31,各磁石31排成环状,相邻的两磁石31之间留有间隙,各磁石31接近透镜载体2的内侧端是一种磁极,在远离透镜载体2的径向方向上是另一磁极;所述透镜载体2外壁上设有沿径向凸出的定位凸台21,所述线圈的底端设置在定位凸台21上。所述线圈4的内壁通过胶水粘结固定在透镜载体2外壁上,所述透镜载体2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容置多余胶水的容胶槽22。所述容胶槽22正对线圈4内壁设置。所述上弹片5包括位于四角处的四个固定区51、用于固定在透镜载体2上的内环区52、连接相应固定区51和内环区52的多个弹性臂区53、以及连接相邻两个固定区51的增强板54,各增强板54垂直于固定区51所在平面。所述增强板54高出固定区51所在平面;所述各增强板54位于上弹片支架7的外周边缘与上盖11的侧壁111之间,或者所述各增强板54位于上弹片支架7的透孔71中。所述各增强板54位于各固定区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中的透镜载体(2)、磁石组件(3)、线圈(4)、上弹片(5)和下弹片(6);所述透镜载体(2)设置在上弹片(5)和下弹片(6)之间,所述磁石组件(3)设置在透镜载体(2)外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4)设置在磁石组件(3)与透镜载体(2)之间;所述线圈(4)的内壁通过胶水粘结固定在透镜载体(2)外壁上,所述透镜载体(2)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容置多余胶水的容胶槽(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绍平方绍斌夏太红金士雷黄晓敏颜石磊
申请(专利权)人: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