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门与车体内隙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88057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背门与车体内隙测量装置,包括套筒,在所述套筒顶部设置有与其顶部边沿平齐的磁铁,在所述套筒内套装有调整块,所述调整块的调整杆下部向下延伸出套筒外,在置于套筒内的调整块外周面套装设置有橡胶圈;在调整块的自由滑动过程中橡胶圈起阻尼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在游标卡尺的配合使用下,可准确测量后背门与车体间的内隙。降低了后背门内隙测量数据的测量误差率,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一种放置在后背门与车体后背门框之间,测量后背门与车体内隙的后背门与车体内隙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车体后背门处的内隙涉及的车体分总成较多,增加了内隙的测量难度。而内隙符合设计尺寸的程度又关联着门框处水密的好坏。传统的测量内隙方法是将橡皮泥放置在内隙处,用钢板尺测量橡皮泥上压痕的深度。由于橡皮泥有很强的塑性,且橡皮泥与车体的接触面较大,不易找到最小内隙的位置。这样容易造成内隙的测量数据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准确、误差率低的后背门与车体内隙测量装 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后背门与车体内隙测量装置,包括套筒,在所述套筒顶部设置有与其顶部边沿平齐的磁铁,在所述套筒内套装有调整块,所述调整块的调整杆下部向下延伸出套筒外,在置于套筒内的调整块外周面套装设置有橡胶圈;在调整块的自由滑动过程中橡胶圈起阻尼作用。所述调整块的调整杆底端为锥形结构。本技术优点在于在游标卡尺的配合使用下,可准确测量后背门与车体间的内隙。降低了后背门内隙测量数据的测量误差率,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背门与车体内隙测量装置,包括套筒(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筒(1)顶部设置有与其顶部边沿平齐的磁铁(2),在所述套筒(1)内套装有调整块(3),所述调整块(3)的调整杆下部向下延伸出套筒(1)外,在置于套筒(1)内的调整块(3)外周面套装设置有橡胶圈(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午阳施素玲黄锦祥杨进荣付杰康笑阳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