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控制送风、送煤速度的燃煤热油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754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控制送风、送煤速度的燃煤热油炉,包括热油炉本体、供煤机构、炉排驱动机构、鼓风机、引风机、导热油输入管路、导热油输出管路及导热油输入管路和导热油输出管路上的热油循环泵,导热油输入管路上设有检测进口导热油输入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导热油输出管路上设有检测出口导热油输出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热油炉本体上设有检测热油炉本体的炉膛内气压的压力传感器,还设有通过电路连接至炉排驱动装置、鼓风机、引风机、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中央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检测导热油进油和出油的温度及炉膛内的气压,由中央控制器自动控制送风、送煤速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消除安全隐患。(*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煤锅炉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根据温度、气压自动控制送风、送煤速度的燃煤热油炉
技术介绍
燃煤热油炉是以煤为燃料,导热油为热载体,利用循环油泵强制液相循环,将热能输送给用热设备后,继而返回重新加热的直流式特种工业炉,能在较低的运行压力下获得较高的工作温,广泛用于如石化、纺织、印染、塑料、橡胶、食品加工、木材加工、浙青加热、纸箱生产、蔬菜脱水、烤漆、铸造砂模烘干等领域。例如申请号为01800650. 7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橡胶、鞋材、纺织、印染、化工等行业中的燃煤热油炉,其炉膛位于炉壳内,炉膛内腔与炉壳内腔隔离加热管下端与 炉膛相通,上端与烟道相通,炉膛外表面与炉壳内表面之间为装有导热油的夹套层,该夹套层被导流板分隔成几个串联的单元室,用内循环泵将导热油在各单元室之间强制循环,还装有外循环泵用于将夹套层内的导热油循环送出至工位和收回。燃煤热油炉工作过程中需要控制送风、送煤速度以达到能源的合理利用,传统的燃煤热油炉工作时其送风、送煤速度控制过程较复杂,工人劳动强度大,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人员的经验判断,控制不当还存在安全隐患。燃煤热油炉是以煤为燃料,加热过程中通过供煤装置向往炉膛内供煤,较常见的供煤装置包括设置在炉排上方的煤斗和设置在煤斗中的给煤滚筒,通过滚筒的转动向炉排供煤,燃煤的颗粒大小不等,大煤块与细煤末同时下落至炉排上,细煤末填塞在大煤块的空隙中,使煤层燃烧时的供风阻力大,燃料燃烧不充分,锅炉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送风、送煤速度的燃煤热油炉,通过检测导热油进油和出油的温度及炉膛内的气压,由中央控制器自动控制送风、送煤速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消除安全隐患。一种自动控制送风、送煤速度的燃煤热油炉,包括热油炉本体、供煤机构、炉排驱动机构、鼓风机、引风机、导热油输入管路、导热油输出管路及设置在导热油输入管路和导热油输出管路上的热油循环泵,所述导热油输入管路上设有检测导热油输入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导热油输出管路上设有检测导热油输出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热油炉本体上设有检测热油炉本体的炉膛内气压的压力传感器,还设有通过电路连接至所述炉排驱动装置、鼓风机、引风机、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中央控制器。工作时,通过鼓风机和弓I风机调节炉膛内的风压,通过供煤机构向燃煤热油炉本体的炉膛内供煤,通过煤的燃烧对热油炉本体中的导热油加热,热煤燃油炉加热后的高温油输出对需加热设备加热,冷却后的低温油由热油循环泵重新输回燃煤热油炉中,第一温度传感器米集输入的低温油的温度信息传输给中央控制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米集输出的高温油的温度信息传输给中央控制器,压力传感器米集热油炉本体的炉膛内的压力信息传输给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根据接收来自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信息,调整炉排驱动机构、鼓风机及引风机的供给速度,自动控制送风、送煤速度。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技术还改进了燃煤热油炉的供煤机构,所述供煤机构包括炉排、煤斗、设置在煤斗内的给煤滚筒和向所述煤斗内供煤的自动送煤斗提机,所述给煤滚筒与煤斗内壁之间形成落煤通道,所述落煤通道下方设有述钢筋箅。煤斗设置在炉排输入端的上方,通过自动送煤斗提机将燃煤送进煤斗中,给煤滚筒转动将煤斗中燃煤由落煤通道下落至炉排上,块煤不能通过钢筋箅下落,只能随给煤滚筒的转动从钢筋箅上滑落至炉排的输入端,分布在炉排上的最下层,炉排向前输送;碎煤则从钢筋箅的空隙中下落至炉排上,运动至钢筋箅下方的炉排上已经分布了一层块煤,因此,碎煤则分布在块煤的上方。炉排上煤层均匀分布,上部为碎煤,下部为块煤。为了方便钢筋箅的安装,优选地,所述落煤通道位于所述给煤滚筒与所述煤斗中·位于沿炉排行进方向前方侧的内壁之间。优选地,所述钢筋箅由主杆及一端固定在主杆上的若干根钢筋条组成,所述钢筋条相对竖直方向倾斜α角;所述主杆与给煤滚筒的轴线平行设置。钢筋箅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以直接利用废钢筋焊接而成,节省成本。为了使燃煤在炉排上更好的分层,优选地,所述钢筋条延伸至所述给煤滚筒下方。为了提高所述钢筋箅对燃煤的筛分作用,更优选地,所述钢筋箅相邻两根钢筋条之间的间距为4 6cm。钢筋箅的钢筋条的倾斜角度对燃煤的筛分效果会有一定的影响,优选地,所述的α角为45 60度。为了避免送煤时打滑,一般采取增加给煤滚筒表面的粗糙度,例如可以在给煤滚筒表面开设若干凹槽,也可以再给每滚筒表面缠绕若干筋条,本技术中,选择第二种技术方案,即所述给煤滚筒的外壁上设有若干筋条。所述筋条一般采用钢筋条,增加给煤滚筒表面的粗糙度,防止送煤时打滑。所述筋条的设置目的只是为了增加给煤滚筒外壁的粗糙度,因此其布置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是沿所述给煤滚筒轴向布置,也可是沿所述给煤滚筒径向布置,还可以是随意缠绕在所述给煤滚筒上。本实施方式中,为方便所述筋条在给煤滚筒上的加工,优选地,所述筋条沿所述给煤滚筒轴线方向布置。优选地,所述中央控制器为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给煤滚筒与所述炉排联动控制,联动控制通过如下方案实现所述炉排安装在与炉排驱动机构相连的主轴上,所述给煤滚筒安装在副轴上,所述主轴与副轴用链条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传统的燃煤热油炉工作时其送风、送煤速度控制过程较复杂,工人劳动强度大,控制不当还存在安全隐患。本技术的燃煤热油炉通过在导热油进口和出口处增设温度传感器、在锅炉炉膛内增设压力传感器,中央控制器PLC采集导热油进口处与出口处的温度信息和炉膛内的压力信息自动控制送风、送煤速度,操作安全,工作效率高。燃煤热油炉传统的供煤方式,煤层燃烧时的供风阻力大,燃料燃烧不充分,锅炉效率低。本实用新中改进燃煤热油炉的供煤机构,通过增设钢筋箅,对燃煤进行筛分,使燃煤在炉排上能够均匀分布,块煤位于下半部,碎煤位于上半部,改善炉排上煤层的通风效果,使燃煤能够充分燃烧,且本技术中增设的钢筋箅加工方便,可以直接采用废钢筋焊接而成,达到废料回收、节省成本的目的。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导热油流动方向);图2是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热油炉本体与供煤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A向视图。图中所示附图标记如下I-第二温度传感器2-导热油输出管路3-热油炉本体4-第一温度传感器 5-导热油输入管路 6-热油循环泵7-供煤机构8-炉排驱动机构9-压力传感器10-鼓风机11_引风机701-煤斗702-给煤滚筒703-钢筋箅704-主轴705-炉排706-筋条707-副轴708-链条709-燃煤。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所示,一种自动控制送风、送煤速度的燃煤热油炉,包括热油炉本体3,热油炉本体3采用市售的常规燃煤热油炉,内部设有炉膛和导热油夹套,炉排705布置在炉膛内,在燃煤热油炉本体3外部设置鼓风机10,鼓风机10通过风管联通至炉膛底部的进风口,炉膛的出风口连通烟道,烟道上设置引风机11,导热油夹套分别与导热油输入管路5和导热油输出管路2连通,在导热油输入管路5和导热油输出管路2上均设有热油循环泵6,热油炉本体3外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控制送风、送煤速度的燃煤热油炉,包括热油炉本体(3)、供煤机构(7)、炉排驱动机构(8)、鼓风机(10)、引风机(11)、导热油输入管路(5)、导热油输出管路(2)及设置在导热油输入管路(5)和导热油输出管路(2)上的热油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油输入管路(5)上设有检测导热油输入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4),所述导热油输出管路(2)上设有检测导热油输出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1),所述热油炉本体(3)上设有检测热油炉本体(3)的炉膛内气压的压力传感器(9),还设有通过电路连接至所述炉排驱动装置(8)、鼓风机(10)、引风机(11)、第一温度传感器(4)、第二温度传感器(1)和压力传感器(9)的中央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林叶苗良冯全明鲁吉生许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劲光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