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不规则安装的LED灯串,属于LED显示及照明技术领域,该灯串包括LED发光单元、连接件及屏体支架;所述LED发光单元包括LED灯珠、驱动板、连接器、灯板及外壳;所述外壳分为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下壳连接后构成一容置空间,所述LED灯珠、驱动板、连接器及灯板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连接件包括线套、内置于所述线套的导线、左底座及右底座;所述屏体支架包括多根钢绳,所述多根钢丝形成网状结构,所述LED发光单元固定于所述钢绳形成的网点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LED灯串的透光性较强,延展性较好,整个结构简单、轻巧、稳定且匀称,其装饰效果较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LED显示及照明
,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不规则安装的LED灯串。
技术介绍
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的功能是能够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散发出去。LED作为显示屏具有体积小、耗电量低、使用寿命长及环保等优点,正因为如此LED显示屏被广泛地运用在交通、通信、医疗及体育等领域,并由此开发出了一大批与LED相关的产品,这其中也包括用于装饰和照明的LED产品,这些LED产品被广泛地运用在各种需要装饰的场合,如大型运动会、大型的节日及大型集会等,其作为装饰品起到美化布局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大多数透光LED显示屏为灯条结构,灯条结构的LED显示屏有光线射出时,光线射出的面积大,以散射的方式向外辐射,透光性难以达到设计者所需的要求,而且灯条结构的LED显示屏不易扩展显示单元的长度,延展性较差。当需要将多个LED灯条串接起来时,会增加诸多附属构件,这些构件会增加了 LED显示屏的生产成本,并且这种多个灯条串接的结构会影响整个LED产品的结构,装饰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有必要对LED显示屏的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LED显示屏多为灯条结构,单个灯条结构的延展性较差,当需要将灯条结构长距离串接时,会增加诸多附属构件,这样致使LED显示屏的透光性降低,LED灯条串接后形成的LED显示屏整体结构不一致而影响其视觉效果,提供了一种可实现不规则安装的LED灯串。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新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LED灯串,包括LED发光单元、连接件及屏体支架;所述LED发光单元包括LED灯珠、驱动板、连接器、灯板及外壳;所述外壳分为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下壳连接后构成一容置空间,所述LED灯珠、驱动板、连接器及灯板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LED灯珠焊接于所述灯板上并通过所述连接器电连接所述驱动板,所述灯板经所述连接及驱动板固定于所述下壳内,所述驱动板设有外接导线的焊接点,所述下壳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对应于所述LED灯珠设置;所述连接件包括线套、内置于所述线套的导线、左底座及右底座;所述线套的两端底部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空间分别容置所述左底座及右底座;所述左底座上设有左底座弯角排针,所述右底座上设有右底座弯角排针,所述左底座弯角排针及所述右底座弯角排针的一端均为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左底座弯角排针的另一端与所述右底座弯角排针的另一端均焊接于相邻LED发光单元中驱动板的焊接点上;所述屏体支架包括多根钢绳,所述多根钢丝形成网状结构,所述LED发光单元固定于所述钢绳形成的网点上。其中,所述LED发光单元的上壳及下壳均为半球状结构,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成球状结构。其中,所述LED发光单元中的驱动板上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的一端为内螺纹连接段,所述螺柱的另一端为外螺纹连接段;所述上壳上设有承接部,所述承接部中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通过螺钉与所述螺柱的内螺纹连接段螺接,所述下壳上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与所述螺柱的外螺纹连接段螺接。其中,所述LED发光单元的上盖上还设有四个缺口,所述缺口位于以上壳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上。其中,所述LED彩珠发光单中的上壳与下壳包裹住所述钢绳形成的网点。其中,所述连接件的线套上设有卡槽,所述钢绳嵌接于所述卡槽中,所述卡槽与钢绳过盈配合。 其中,所述卡槽的内侧壁均设有用于卡位的凸条。其中,所述线套的底部还设有容置腔,所述导线的外侧包裹有线管,所述线管与容置腔相适配。其中,所述线套为软质材料,所述左底座及右底座为硬质材料。其中,所述线套与左底座及右底座一体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中LED显示屏多为灯条结构,单个灯条结构的延展性较差,当需要将灯条结构长距离串接时,会增加诸多附属构件,这样致使LED显示屏的透光性降低,LED灯条串接后形成的LED显示屏整体结构不一致而影响其视觉效果,本技术一种LED灯串,通过采用球形的LED发光单元和LED发光单元连接件便于拓展LED灯串的延展性,而且球形的LED发光单元由于半球形壳体能够提高光线的聚合度,因此其透光性要好;采用网状钢绳,结构轻巧,通透率强,并且能够做到大面积铺设的情况下无需其它固定结构来支撑;采用将LED发光单元固定在网状钢绳的交叉点上形成的LED灯串结构简单且稳定,无需增加诸多的附属构件,生产成本较低,而且位于网状钢绳上的LED发光单元整体结构匀称,具有较佳的视觉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LED灯串的透光性较强,延展性较好,整个结构简单、轻巧、稳定且匀称,其装饰效果较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LED发光单元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灯串的结构图。标号说明10-LED发光单元101-上壳,102-下壳,103-驱动板,104-灯板。108-连接器;106-螺钉,106a-第一螺钉,106b-第二螺钉;107_螺柱,107a-第一螺柱,107b-第二螺柱;20-连接件:201-线套,201a-卡槽,201c-容置腔;202_左底座;203_右底座,204-导线,205-线管;30-屏体支架301-钢绳,302-网点。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I至图3,本技术一种LED灯串,包括LED发光单元10、连接件20及屏体支架30 ;LED发光单元10,包括LED灯珠、驱动板103、连接器108、灯板104及外壳;所述外壳分为上壳101和下壳102,所述上壳101与下壳102连接后构成一容置空间,所述LED灯珠、驱动板103、连接器108及灯板104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LED灯珠焊接于所述灯板104上,LED灯珠通过连接器108与所述驱动板103电连接,所述灯板104经所述连接器及驱动板103固定于所述下壳102内,所述驱动板103设有焊接点,所述下壳102底部设有开口,其对应于所述LED灯珠设置;所述连接件20包括线套201、内置于所述线套201的导线204、左底座202及右底座203 ;所述线套201的两端底部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空间分别容置所述左底座202及右底座203 ;所述左底座202上设有左底座202弯角排针,所述右底座203上设有右底座203弯角排针,所述左底座202弯角排针及所述右底座203弯角排针的一端均为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通过导线204电连接,所述左底座202弯角排针的另一端与所述右底座203弯角排针的另一端均为连接相邻LED发光单元10中驱动板103的焊接端子;所述屏体支架30包括多根钢绳301,所述多根钢丝形成网状结构,所述LED发光单元10固定于所述钢绳301形成的网点302上。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壳101与下壳102均呈半球结构,上壳101与下壳102构成整个球状的LED发光单元10,其具有较佳的视觉效果,且半球结构的下壳102能够增强LED灯珠的透光性。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板103连接有螺柱107,所述螺柱的一端为内螺纹连接段,其另一端为外螺纹连接段;所述上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实现不规则安装的LED灯串,其特征在于,包括LED发光单元、连接相邻LED发光单元的连接件、承载LED发光单元及连接件的屏体支架;相邻LED发光单元之间通过连接件电连接,所述屏体支架包括多根钢绳,所述多根钢丝形成网状结构,所述LED发光单元固定于所述钢绳形成的网点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光明,肖尤金,徐小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立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