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气源燃气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6276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1:16
一种双气源燃气阀门,燃气进气口开在所述阀体上,且与设于所述阀体内部的第一燃气通道及所述第二燃气通道连通,所述容置空腔设于所述阀体上,且通过所述皮膜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密封,所述弹簧设于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调压栓设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内,且所述调压栓与所述皮膜铰接,所述第二燃气通道内与所述调压栓匹配处设有所述密封圈;所述第一喷嘴与所述第一燃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喷嘴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连通;所述阀芯上腔体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连通,所述阀芯下腔体与所述第一燃气通道连通;所述点火装置与所述燃气进气口连通,且所述点火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喷嘴及所述第二喷嘴的邻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使用,更换不同的燃气时,不需要更换喷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气源燃气阀门
技术介绍
在燃气行业中有这样一类阀门,其具有开关阀的作用并将喷嘴集成在阀门,使用时与燃烧器直接相连。因为不同的燃气具有不同的热值且具有不同的压力,所以一旦燃气不同则需要更换相应的零件如喷嘴等。所以现有的这类阀门不能直接应用在双气源燃气具中。通常情况下,燃气系统要么是天然气,要么是液化气;由于不同的燃气的压力和热 值都不一样,所以要达到同样功率的情况下,不同燃气所需要的喷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人为的去更换喷嘴。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出一种双气源燃气阀门,其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技术的双气源燃气阀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气源燃气阀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阀体、阀芯、第一喷嘴、第二喷嘴、燃气进气口、调压弹簧、容置空腔、皮膜、密封圈、调压栓、第一燃气通道、第二燃气通道、点火装置;所述燃气进气口开在所述阀体上,且所述燃气进气口与所述第一燃气通道及所述第二燃气通道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容置空腔设于所述阀体上,且通过所述皮膜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密封,所述调压弹簧设于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调压栓设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内,且所述调压栓与所述皮膜铰接,所述第二燃气通道内与所述调压栓匹配处设有所述密封圈,所述皮膜可在燃气的带动下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所述调压栓向上运动至与所述密封圈接触;所述第一喷嘴设于所述第一燃气通道的出口处,所述第二喷嘴设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的出口处;所述阀芯设于所述阀体内,且所述阀芯包括阀芯上腔体及阀芯下腔体,所述阀芯上腔体设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内,所述阀芯下腔体设于所述第一燃气通道内;所述点火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喷嘴及所述第二喷嘴的邻近处。所述第一燃气通道包括第一通道、第五通道、第七通道及第六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燃气进气口连通,且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阀芯下腔体连通后与所述第七通道连通,所述第七通道与所述第五通道连通,所述第五通道与所述第一喷嘴连通;所述第二燃气通道包括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六通道及第八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燃气进气口连通,且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连通,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阀芯上腔体连通后与所述第八通道连通,所述第八通道与所述第六通道连通后与所述第一喷嘴连通,所述调压栓设于所述第三通道内。所述点火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喷嘴及所述第二喷嘴邻近处,且所述点火装置包括压电点火装置、点火线、点火管、点火通道、点火头、点火喷嘴,所述压电点火装置、所述点火头、所述点火管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压电点火装置通过所述点火线与所述点火头连接,所述点火通道设于所述阀体内,且所述点火通道与所述阀芯下腔体连通后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点火喷嘴及所述点火通道设于所述点火管内,所述点火头设于所述点火喷嘴临近处。所述阀芯下腔体上设有一点火孔,所述点火通道通过所述点火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阀芯内设有阀芯堵头和阀芯密封圈,所述阀芯堵头把所述阀芯分割成阀芯上腔体和阀芯下腔体;顶杆、顶杆密封圈、阀芯密封圈和弹簧置于阀芯下腔体内,所述顶杆一端设有卡簧,弹簧置于卡簧上,且套在顶杆上,所述弹簧另一端设有垫片,阀芯密封圈置于所述垫片与所述阀体之间,顶杆另一端与阀体匹配处设有顶杆密封圈,所述顶杆上铰接一阀杆。还包括一调压栓钉,所述调压栓钉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容置空腔的一端,且所述 调压弹簧通过所述调压栓钉定位,所述空置空腔上还设有一阀盖。所述阀芯上腔体及所述阀芯下腔体上分别设有一第一通孔及一第二通孔,所述阀芯上腔体及所述阀芯下腔体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及所述第一燃气通道连通。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方便使用,更换不同的燃气时,不需要更换喷嘴。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面第一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三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阀芯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使用高压力燃气大火档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使用高压力燃气小火档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使用低压力燃气大火档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使用低压力燃气大火档的结构示意图。图I I是本技术使用低压力燃气小火档的结构示意图。图I 2是本技术点火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如图I至图6所不,一种双气源燃气阀门,其包括阀体3、阀芯4、第一喷嘴I、第二喷嘴2、燃气进气口 9、调压弹簧13、容置空腔27、皮膜11、密封圈10、调压栓12、第一燃气通道、第二燃气通道、点火装置;所述燃气进气口 9开在所述阀体3上,且所述第一燃气通道及第二燃气通道设于阀体3内,所述燃气进气口 9分别与第一燃气通道及第二燃气通道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容置空腔27设于所述阀体3上,且通过所述皮膜11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密封,所述调压弹簧13设于所述容置空腔27内;所述调压栓12设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内,且所述调压栓12与所述皮膜11铰接,所述第二燃气通道内与所述调压栓12匹配处设有所述密封圈10,所述皮膜11可在燃气的带动下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所述调压栓12向上运动至与所述密封圈10接触;所述第一喷嘴I设于第一燃气通道出口处,所述第二喷嘴2设于第二燃气通道出口处;所述阀芯4设于所述阀体3内,且所述阀芯4包括阀芯上腔体4-7及阀芯下腔体4-8,所述阀芯上腔体4-7设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内,所述阀芯下腔体4-8设于第一燃气通道内;所述点火装置与所述燃气进气口 9连通,且所述点火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喷嘴I及所述第二喷嘴2的邻近处。所述第一燃气通道包括第一通道8、第五通道23、第七通道25及第六通道24 ;所述第一通道8与所述燃气进气口 9连通,且所述第一通道8与所述阀芯下腔体4-8连通后 与所述第七通道25连通,所述第七通道25与所述第五通道23连通,所述第五通道23与所述第一喷嘴I连通;所述第二燃气通道包括第二通道18、第三通道17、第四通道16、第六通道24及第八通道26 ;所述第二通道18与所述燃气进气口 9连通,且所述第二通道18与所述第三通道17连通,所述第三通道17与所述第四通道16连通,所述第四通道16与所述阀芯上腔体4-7连通后与所述第八通道26连通,所述第八通道26与所述第六通道24连通后与所述第一喷嘴I连通,所述调压栓12设于所述第三通道17内。所述点火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喷嘴I及所述第二喷嘴2邻近处,且所述点火装置包括压电点火装置5、点火线6、点火管20、点火通道21、点火头19、点火喷嘴22,所述压电点火装置5、所述点火头19、所述点火管20设于所述阀体3上,所述压电点火装置5通过所述点火线6与所述点火头19连接,所述点火通道21设于所述阀体3内,且所述点火通道21与所述阀芯下腔体4-8连通后与所述第一通道8连通;所述点火喷嘴22及所述点火通道21设于所述点火管20内,所述点火头19设于所述点火喷嘴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气源燃气阀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阀体、阀芯、第一喷嘴、第二喷嘴、燃气进气口、调压弹簧、容置空腔、皮膜、密封圈、调压栓、第一燃气通道、第二燃气通道、点火装置;所述燃气进气口开在所述阀体上,且所述燃气进气口与所述第一燃气通道及所述第二燃气通道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容置空腔设于所述阀体上,且通过所述皮膜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密封,所述调压弹簧设于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调压栓设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内,且所述调压栓与所述皮膜铰接,所述第二燃气通道内与所述调压栓匹配处设有所述密封圈,所述皮膜可在燃气的带动下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所述调压栓向上运动至与所述密封圈接触;所述第一喷嘴设于所述第一燃气通道的出口处,所述第二喷嘴设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的出口处;所述阀芯设于所述阀体内,且所述阀芯包括阀芯上腔体及阀芯下腔体,所述阀芯上腔体设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内,所述阀芯下腔体设于所述第一燃气通道内;所述点火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喷嘴及所述第二喷嘴的邻近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卫邓
申请(专利权)人:普鲁卡姆电器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