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昌阵专利>正文

一种插芯门锁用的内旋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4770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0:23
一种插芯门锁用的内旋钮结构,在面板主体内通孔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两层弹簧卡槽,还设有弹簧复位件、两片旋钮弹簧、椭圆形开关拨片和轴用弹性卡圈,并依次套装入方杆及其支承部,两片旋钮弹簧卡装在对应的弹簧卡槽内,设在两片旋钮弹簧中央的弧形凹槽分别与弹簧复位件的两对定位弧形凹槽匹配弹性连接,轴用弹性卡圈卡接在支承部的卡簧槽内,椭圆形开关拨片与其上方的微动开关接触。本内旋钮结构能保证内旋钮在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时与面板保持在正确的相对位置上,消除了内旋钮的晃动,信号输出准确,外形美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门锁
,特别涉及一种插芯门锁用的内旋钮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插芯门锁及防盗锁均设置有内旋钮,内旋钮的初始位置与最终位置成90°直角关系,当内旋钮在转动90度时,通过其端部的方杆或方片,带动锁体上的小呆舌机构,控制小呆舌的伸出或缩回,从而实现门锁在门内的反锁与开锁。现有一种插芯门锁的内旋钮结构,其内旋钮在旋转的初始位置及最终位置,大多靠插芯门锁内部的呆舌复位弹簧进行定位,不单独在面板上设置复位机构。由于内旋钮与面板之间、以及内旋钮与方杆或方片之间、方杆或方片与呆舌复位件之间的间隙影响,内旋钮在最终位置和初始位置时都会摆动比较大,与面板的相对位置可能处于下垂状态,很不 美观。重要的是,当此种内旋钮结构用于装有反锁开关的电子锁内面板时,除了存在上述问题外,还可能由于旋钮摆动间隙的影响,导致反锁开关在应该接通信号的时侯未接通,而不需要接通信号的时侯又接通了,从而导致信号输出错误,出现误操作,大大影响电子锁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插芯门锁用的内旋钮结构,它能基本消除内旋钮在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时可能出现的摆动间隙,保证内旋钮在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时能与面板保持在正确的相对位置上,消除了内旋钮的晃动,信号输出准确,外形美观。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插芯门锁用的内旋钮结构,包括旋钮组件I、面板主体2,旋钮组件I包括卡簧槽1-1、方杆1-2和支承部1-3,面板主体2内设有微动开关3和开关座4,微动开关3装在开关座4上,方杆1-2及卡簧槽1-1通过面板中间通孔2-2穿入面板主体2内,在面板主体2内通孔2-2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两层弹簧卡槽2-1,还设有弹簧复位件5、两片旋钮弹簧6、椭圆形的开关拨片7和轴用弹性卡圈8,并依次套装入方杆1-2及其支承部1-3,两片旋钮弹簧6卡装在所述对应的弹簧卡槽2-1内,设在两片旋钮弹簧6中央的弧形凹槽6-1分别与弹簧复位件5的两对定位弧形凹槽5-1匹配弹性连接,轴用弹性卡圈8卡接在支承部1-3的卡簧槽1-1内,所述椭圆形开关拨片7与其上方的微动开关3接触。所述旋钮组件I的支承部1-3的横截面外形为方圆形,其一对应边为一对平行直线,另一对应边为一对圆弧线,所述弹簧复位片5的中心孔、椭圆形开关拨片7的中心孔与支承部1-3匹配套接。所述弹簧复位件5为两级结构,大级为圆片,小级呈方筒形,每个方筒面中部设有定位弧形凹槽5-1,相邻两个定位弧形凹槽5-1之间设有过渡圆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由于在内旋钮结构中设置了两片带弧形凹槽的旋钮弹簧,分别与弹簧复位件的方筒面上的两对定位弧形凹槽匹配弹性连接,当内旋钮处于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时,依靠旋钮弹簧和复位件的弧位进行定位,从而,消除了内旋钮摆动的间隙。同时,当内旋钮正反方向转动时,快到初始位置或最终位置时,可以通过旋钮弹簧和弹簧复位件之间匹配的弧位定位,实现一定角度偏差范围内(例如±15°角度左右)的自动复位,使内旋钮相对面板无论在初始位置还是最终位置,都能保证其与面板处于准确的相对位置,不会晃动,保持外形美观。(2)本技术还考虑了对安装有反锁开关的电子锁的适用性,在设计带动微动开关动作的开关拨片时采用了椭圆形形状,可以确保内旋钮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的摆动角度下(例如±15°角度左右),在初始位置或最终位置时,均能准确地实现对微动开关的开关接通与断开的信号输出,不会出现误操作。本技术不单适用于插芯门锁,也适用于带反锁开关的电子锁。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插芯门锁用的内旋钮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I所示开关拨片7的椎圆形长轴位于水平位置时开关拨片7与微动开关3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是图I所示开关拨片7的椭圆形长轴位于垂直位置时开关拨片7与微动开关3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是图I所示开关拨片7的椭圆形长轴位于偏离垂直状态α角度时开关拔片7与微动开关3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5是图I所示两片旋钮弹簧6与弹簧复位件5之间匹配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旋钮组件;1_1、卡簧槽;1_2、方杆;1_3、支承部;2、面板主体;2-1、弹簧卡槽;2-2、通孔;3、微动开关;4、开关座;5、弹簧复位件;5-1、定位弧形凹槽;6、旋钮弹簧;6-1、弧形凹槽;7、椭圆形开关拨片;8、轴用弹性卡圈。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参见图I-图5所示,一种插芯门锁用的内旋钮结构由旋钮组件I、面板主体2、弹簧卡槽2-1、微动开关3、开关座4、弹簧复位件5、旋钮弹簧6、椭圆形开关拨片7和轴用弹性卡圈8组成。旋钮组件I由方杆1-2、支承部1-3和设在支承部1-3上的卡簧槽1-1组成,旋钮组件I的方杆1-2和支承部1-3通过面板中间的通孔2-2穿入面板主体2内,在面板主体2内通孔2-2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两层的弹簧卡槽2-1,所述弹簧复位件5、两片旋钮弹簧6、椭圆形开关拨片7和轴用弹性卡圈8依次套装入方杆1-2及支承部1-3,两片旋钮弹簧6卡装在对应的弹簧卡槽2-1内,两片旋钮弹簧6中央设有弧形凹槽6-1分别与弹簧复位件5的两对定位弧形凹槽5-1匹配弹性连接,轴用弹性卡圈8卡接在支承部1-3的卡簧槽1-1内,经上述部件连接固定在旋钮组件I的支承部1-3上。在面板主体2的通孔2-2上方装有开关座4,微动开关3装在开关座4上,所述椭圆形开关拨片7可与其上方的微动开关3接触,也就是说,当椭圆形开关拨片7的长轴处于水平位置时,开关拨片7与微动开关3不接触,有一定的间隙,微动开关3为断开状态,当旋钮组件I旋转90°角度之后,椭圆形开关拨片7的长轴处于垂直位置时,开关拨片7与微动开关3相接触,微动开关3为接通状态。旋钮组件I的支承部1-3的横截面外形为方圆形,其一对应边为一对平行直线,另一对应边为一对圆弧线,弹簧复位片5的中心孔、椭圆形开关拨片7的中心孔与支承部1-3匹配套接。弹簧复位件5为两级结构,大级为圆片,小级呈方筒形,每个方筒面中部设有定位弧形凹槽5-1,相邻两个定位弧形凹槽5-1之间设有过渡圆弧。由于弹簧复位件5和旋钮弹簧6之间采用弧位定位结构,它不但能消除内旋钮摆动的间隙,而且,当内旋钮正反向转动时,在快到初始位置或最终位置时,能实现一定角度偏差范围内(例如,±15°角度左右)的自动复位。对于装有反锁开关的电子锁而言,由于采用了椭圆形开关拨片7,可以确保内旋钮 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的摆动角度下(例如,α=±15°角度左右),在初始位置或最终位置均能实时准确的开关接通和断开的信号输出,不会出现误操作。权利要求1.一种插芯门锁用的内旋钮结构,包括旋钮组件(I)、面板主体(2),旋钮组件(I)包括卡簧槽(1-1)、方杆(1-2)和支承部(1-3),面板主体(2)内设有微动开关(3)和开关座(4),微动开关(3)装在开关座(4)上,方杆(1-2)及卡簧槽(1-1)通过面板中间通孔(2-2)穿入面板主体(2)内,其特征在于在面板主体(2)内通孔(2-2)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两层弹簧卡槽(2-1),还设有弹簧复位件(5)、两片旋钮弹簧(6)、椭圆形的开关拨片(7)和轴用弹性卡圈(8 ),并依次套装入方杆(1-2 )及其支承部(1-3 ),两片旋钮弹簧(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芯门锁用的内旋钮结构,包括旋钮组件(1)、面板主体(2),旋钮组件(1)包括卡簧槽(1?1)、方杆(1?2)和支承部(1?3),面板主体(2)内设有微动开关(3)和开关座(4),微动开关(3)装在开关座(4)上,方杆(1?2)及卡簧槽(1?1)通过面板中间通孔(2?2)穿入面板主体(2)内,其特征在于:在面板主体(2)内通孔(2?2)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两层弹簧卡槽(2?1),还设有弹簧复位件(5)、两片旋钮弹簧(6)、椭圆形的开关拨片(7)和轴用弹性卡圈(8),并依次套装入方杆(1?2)及其支承部(1?3),两片旋钮弹簧(6)卡装在所述对应的弹簧卡槽(2?1)内,设在两片旋钮弹簧(6)中央的弧形凹槽(6?1)分别与弹簧复位件(5)的两对定位弧形凹槽(5?1)匹配弹性连接,轴用弹性卡圈(8)卡接在支承部(1?3)的卡簧槽(1?1)内,所述椭圆形开关拨片(7)与其上方的微动开关(3)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昌阵
申请(专利权)人:胡昌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