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春旭专利>正文

海蛸鱼钩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8293 阅读:2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海蛸鱼钩及其制作方法,其不同之处在于铅坠(1)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件(2),其下端固定连接4-8根钩体(3),外侧连接发光体(4),通过制作模具、铸造成型、附发光体制成,因而结构简单,制作方法简单,捕捉效率高,特别适合于人们休闲垂钓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鱼钩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海洋的发展,特别是对海蛸的打捞,往往采用渔网进行, 现在人们崇尚休闲垂钓,特别是海蛸这一种海产品人们很喜欢,但是一直没有 合适的工具进行垂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垂钓效率高的。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海蛸鱼钩,其特征在于铅坠(1)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件(2),其下端固定连接4-8根钩体(3),外侧连接发光体(4)。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铅坠(1)为圆柱体、圆锥体的一种,发光体(4)为一层锡 纸,钩体(3)最佳为6根,并对称分布。为实现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为它包括以下步骤 - 制作模具将模具制作为圆柱体或圆锥体,在其上端的成直径对称留有放 钩体的凹槽,其下端有放连接件的凹槽;铸造成型将钩体放到模具放钩体的凹槽内,再放好连接件,最后将铅水 注入,既可成型;附发光体将一层锡纸贴在铅坠的外侧,或者在铅坠的外侧涂上一层发光 材料。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由于采用了铅坠(1)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件(2),其下端固定连接4-8根钩体(3),外侧连接发光体(4)的结构形 式,因而结构简单,垂钓效率高。 附图说明 _图l:为本专利技术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l的俯视图 1、 铅坠2、连接件3、钩体4、发光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J;铅坠.(l)为圆柱体,底面直径为15-20mm,高为45mm,其上底面的中心 位置固定连接连接件(2),连接件(2)为金属环,其下底面固定连接6根钩体 (3),并对称分布,外侧连接发光体(4),发光体(4)为一层锡纸。 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如下制作模具将模具制作为圆柱体或圆锥体,在其上端的成直径对称留有放 钩体的凹槽,其下端有放连接件的凹槽;铸造成型将钩体放到模具放钩体的凹槽内,再放好连接件,最后将铅水 注入,既可成型;附发光体将一层锡纸贴在铅坠的外侧,或者在铅坠的外侧涂上一层发光 材料。使用时,将鱼钩投入海水中,由于海蛸具有趋光性,轻轻拉动鱼钩,在发 光体的作用可吸引海蛸抓附,然后拉动鱼钩即可捕捉海蛸。 '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铅坠(1)为圆锥体,下底面直径为15-20mm,高 为50mm。制作方法与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权利要求1、一种海蛸鱼钩,其特征在于铅坠(1)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件(2),其下端固定连接4-8根钩体(3),外侧连接发光体(4)。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蛸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铅坠(1)为圆柱 体、圆锥体的一种。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蛸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体(4)为一 层锡纸。4、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海蛸鱼钩,其特征在于^f述钩体(3)最 佳为6根,并对称分布。5、 由权利要求1所的海蛸鱼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制作模具将模具制作为圆柱体或圆锥体,在其上端的成直径对称留有放钩体的凹槽,其下端有放连接件的凹槽;铸造成型将钩体放到模具放钩体的凹槽内,再放好连接^f牛,最后将铅水 注入,既可成型;附发光体将一层锡纸贴在铅坠的外侧,或者在铅坠的外侧涂上一层发光材料。全文摘要一种,其不同之处在于铅坠(1)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件(2),其下端固定连接4-8根钩体(3),外侧连接发光体(4),通过制作模具、铸造成型、附发光体制成,因而结构简单,制作方法简单,捕捉效率高,特别适合于人们休闲垂钓用。文档编号A01K95/00GK101406171SQ20071011322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2日专利技术者刘春旭 申请人:刘春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蛸鱼钩,其特征在于铅坠(1)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件(2),其下端固定连接4-8根钩体(3),外侧连接发光体(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旭
申请(专利权)人:刘春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