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运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大型水电站建设施工中散装胶凝材料转运管理的散装胶凝材料并联卸灰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系统包括:1)散装胶凝材料储存罐;2)主管路系统;3)卸灰支管;4)上灰支管;5)库侧卸车接口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散装胶凝材料装卸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远程管理模式,是将以往散装胶凝材料装卸系统中例行工作从随意性较大的手工模式转变为规范的计算机作业模式,是一场工作方式的变革。在水电站散装胶凝材料装卸系统中,以其独特的方式实现了无人或少人值守,起到了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维护水平。大大提高了胶凝材料转运站散装胶凝材料装卸系统的能力,满足流域中各级水电站高峰年散装胶凝材料的需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输
,具体地说是涉及大型水电站建设施工中散装胶凝材料转运管理的散装胶凝材料并联卸灰系统。
技术介绍
水泥由传统的袋装运输改为散装运输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改革措施。由于工业建设发展迅速,水泥的用量日益增大。发达国家的散装水泥运量约占水泥总运量的80%以上,而且装卸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各厂家潜心研究最佳装卸设备和输送系统,以最短的停泊期、最轻度的粉尘污染等项技术经济指标,扩大各个厂家在世界上的影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混凝土浇筑量为2689万方,需要水泥586万吨,施工高峰年水泥用量80 到100万吨,其中散装水泥使用量占水泥总用量的80%。利用散装专用火车从水泥厂运至宜昌,然后由散装专用汽车从宜昌运至坝区,同时采用集装箱汽车从水泥厂运至宜昌,再由集装箱汽车从宜昌运至坝区。集装箱运输方式成熟后,主要采用集装箱汽车从水泥厂运至坝区,并辅助采用集装箱火车从水泥厂至宜昌,然后集装箱汽车从宜昌至坝区,以及散装专用火车从水泥厂至宜昌,散装专用汽车从宜昌至坝区。施工高峰期,增加船载集装箱水泥运抵工地,短期内采用散装专用汽车从水泥厂直抵坝区方式。雅砻江流域梯级电站散装胶凝材料采用火车集装箱由生产厂家运至漫水湾转运站,然后用散装专用汽车运至工地。并且正在施工的锦屏一级、二级水电站、官地水电站三个电站的施工高峰期重叠于2010年,高峰年散装胶凝材料需求量为120万吨,高于三峡工程高峰年80万吨的需求量。所以,漫水湾转运站散装胶凝材料转运系统无论从规模,还是从难度上都要大于三峡工程。随着2010年两河口水电站的开工,转运站散装胶凝材料装卸系统的卸料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如此大的散装胶凝材料用量,使用传统的火车罐体与散装材料储存罐一对一的卸车方式,即“单对单”的卸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并联卸灰系统存在如下缺点⑴在罐车车位与对应储存罐的距离就近时,卸车速度最快。反之,车位与对应储存罐的距离越远,速度越慢。(2)该系统的优势在于满足卸车台位上的任意卸车位置实现对16个储存罐中的任意若干罐的同时卸车,但是在实际卸灰过程中,散装物料“走近路”,离停车泊位远的罐难进灰或者是不进灰。(3)由于散装物料的生产厂家、规格型号繁多,以及储存罐的分配原因,无法实现“多对多”的卸灰方式,充其量以“8对4”的方式来卸。并且容易发生上灰管堵塞现象。由于改进后的并联卸灰系统主卸灰管路过长,转运站运行时出现了散装物料“走近路”和堵管现象,离停车泊位越远的罐,越难进灰,有的甚至不进灰。在空压机数量一定,卸灰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克服堵管及“走近路”现象成为系统改造的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并联系统技术存在的不足,采用“多对多”的卸车模式,多个火车罐同时对多个存储罐卸车,任意停车泊位对任何存储罐卸车,降低组车频率,提高卸车效率的散装胶凝材料并联卸灰系统。本技术一种散装胶凝材料并联卸灰系统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散装胶凝材料并联卸灰系统,包括散装胶凝材料储存罐、主管路系统、上灰支管、卸灰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I)散装胶凝材料储存罐所述的散装胶凝材料储存罐设置在采用槽钢焊接制成的储存罐支架上,用于从火车或汽车拉运的散装胶凝材料卸至散装胶凝材料储存罐内;2)主管路系统设置4路主管路,一路为主风管,2路主灰管,第一水平主灰管、第二水平主灰管和I路助吹管,用于通过上灰支管与储存罐并联连接及通过上卸式卸灰支管 和下卸式卸灰支管与火车集装箱和汽车运输罐并联连接;3)卸灰支管用于将火车或汽车运输罐中的胶凝材料输送至主管路,设置2路上卸式卸灰支管和2路下卸式卸灰支管;4)上灰支管上灰支管用于连接第一水平主灰管、第二水平主灰管及主风管至散装胶凝材料储存罐的顶部,上灰支管将火车罐车卸至主灰管中的胶凝材料从主灰管输送至散装胶凝材料储存罐中的管路;5)库侧卸车接口端在每个散装胶凝材料储存罐一侧各设置I个库侧卸车接口端,用于将散装胶凝材料储存罐中储存的胶凝材料从库侧的卸车接口端卸至汽车运输罐中。本技术一种散装胶凝材料并联卸灰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散装胶凝材料装卸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远程管理模式,是将以往散装胶凝材料装卸系统中例行工作从随意性较大的手工模式转变为规范的计算机作业模式,是一场工作方式的变革。在水电站散装胶凝材料装卸系统中,以其独特的方式实现了无人或少人值守,起到了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维护水平。⑵本技术大大提高了胶凝材料转运站散装胶凝材料装卸系统的能力,卸灰能力可以达到每天7200吨,满足锦屏一级、二级水电站及官地水电站2010年高峰年散装胶凝材料的需求。⑶胶凝材料转运站首次实现采用“多对多”的并联卸车方式,即多个火车罐车与多个储存罐对接进行卸灰,极大地缩短了多次对位的时间,同时按流水作业连接风、灰管路时节约了“单对单”连接风、灰管路的时间,实现多个火车罐同时向若干个储存罐卸灰。⑷大型散装胶凝材料并联卸灰系统工艺研究的成功应用,为今后国内大型水电站或流域有着众多梯级电站工程的散装胶凝材料的转运提供经验支持,也为散装胶凝材料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持。本技术散装胶凝材料装卸系统设置散装胶凝材料储存罐31个,管路系统,包括主灰管、主风管、上灰支管、卸灰支管,共有212路,卸车车位有22个,可同时卸车。管路系统与储存罐采用并行连接方式,在卸车线的22个卸车车位上,实现多个火车罐车与多个储存罐并联进行卸灰,实现“多对多”的并联卸车方式,并且实现单日转运散装胶凝材料7200吨,满足了锦屏一、二级水电站、官地以及雅砻江后续梯级开发水电站散装胶凝材料的需求。散装水泥运输的社会效益远大于其经济效益,因为它对社会的影响面十分广泛,收益的对象是千家万户,各行各业。社会意义⑴使用散装水泥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使人民生命财产少受损失。散装水泥出厂时安定性较好,质量有保证。运输与储藏中又不容易受潮变质,因而用于工程建设中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有保证。而袋装水泥在运输储存中容易受潮变质,降低强度,如不注意会给工程带来不安全的隐患或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⑵发展散装水泥可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实现水泥企业的文明生产。我国传统的水泥生产,都是以袋装方式出厂,包装车间大多数以体力劳动或半机械化操作为主,工人的劳动环境十分恶劣,身心健康受到较大影响。如果水泥以散装方式出厂,完全可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劳动,而且可以改变工厂的生产环境,使水泥生产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发展,从过去的高污染行业向花园式文明生产企业发·展。⑶发展散装水泥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袋装水泥不仅在装卸、运输过程中由于袋的破损,会给周围环境带来粉尘污染,而且在使用中由于不断拆袋,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另外,使用袋装水泥为主的现场搅拌混凝土施工,还会给周围地区带来噪声污染。使用散装水泥发展预拌混凝土就不会发生上述情况,对社会十分有益。经济意义⑴少人值守。如此规模的转运站,比传统的没有远程控制的转运站至少减少操作人员50人。每个人工按每月2000元,每年共可以节约人工费50人X2000元X 12 =120Jl 7X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装胶凝材料并联卸灰系统,包括散装胶凝材料储存罐(16)、主管路系统、上灰支管、卸灰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1)散装胶凝材料储存罐 所述的散装胶凝材料储存罐(16)设置在采用槽钢焊接制成的储存罐支架(17)上,用于从火车或汽车拉运的散装胶凝材料卸至散装胶凝材料储存罐(16)内;?2)主管路系统 设置4路主管路,1路为主风管(3),2路主灰管,第一水平主灰管(1)、第二水平主灰管(2)和1路助吹管(5),用于通过上灰支管(19)与储存罐(16)并联连接及通过上卸式卸灰支管(13)和下卸式卸灰支管(15)与火车集装箱和汽车运输罐并联连接;3)卸灰支管 用于将火车或汽车运输罐中的胶凝材料输送至主管路,设置2路上卸式卸灰支管(13)和2路下卸式卸灰支管(15); 4)上灰支管 上灰支管(19)用于连接第一水平主灰管(1)、第二水平主灰管(2)及主风管(3)至散装胶凝材料储存罐(16)的顶部,上灰支管(19)将火车罐车卸至主灰管中的胶凝材料从主灰管输送至散装胶凝材料储存罐(16)中的管路; 5)库侧卸车接口端 在每个散装胶凝材料储存罐(16)一侧各设置1个库侧卸车接口端(27),用于将散装胶凝材料储存罐(16)中储存的胶凝材料从库侧的卸车接口端卸至汽车运输罐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德,梁国辉,方彩霞,周新海,刘占昌,梁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第六分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