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用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1754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用婴儿车,包括主架、车斗、前轮、后轮、至少一个台阶轮;其中,台阶轮的直径远小于前轮直径,安装固定于主架接近地面的末端,高于地面,且位于前轮之前。(*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幼儿用品,特别是指一种易用婴儿车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在日用品的品质不断提高的同时,婴儿车的品质也越来越受到了家长的关注。而安全性和舒适度一直是家长对婴儿车的首要要求。现有技术中的婴儿车一般带有三个或四个车轮,家长推车时会经常需要上下台阶,车身晃动难以避免,此时容易将熟睡的婴儿吵醒。婴儿车在行进的过程中遇到不平的路面时,也难免会产生震动,对婴儿躺卧的舒适度造成影响。另外,现有婴儿车不能够根据周围环境要求调整角度,也给家长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方便舒适的易用婴儿车。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婴儿车,包括主架、车斗、前轮、后轮、至少一个台阶轮;其中,台阶轮的直径远小于前轮直径,安装固定于主架接近地面的末端,高于地面,且位于前轮之前。可选的,所述主架包括扶手部分、车斗支撑杆、支撑前减震结构、车斗支撑杆前端、后轮连接杆;扶手部分位于主架远离地面的一端;车斗通过连接构件固定在车斗支撑杆上;所述支撑前减震结构位于所述车斗支撑杆、车斗支撑杆前端和后轮连接杆三者相接之处,其侧壁与后轮连接杆固定;车斗支撑杆前端通过所述支撑前减震结构与所述车斗支撑杆接近地面的一端相连。可选的,所述支撑前减震结构包括一个前叉管、一个弹簧销;所述前叉管套在所述车斗支撑杆和车斗支撑杆前端的外部;所述弹簧销的两端分别与车斗支撑杆和车斗支撑杆前端连接。可选的,所述车斗支撑杆前端为管状结构,在其接近地面的末端安装固定所述台阶轮。可选的,所述婴儿车在固定车斗的部位还包括有车斗角度调整卡扣,用于调节并锁定车斗相对于主架的角度。可选的,所述车斗角度调整卡扣包括左侧卡扣和右侧卡扣,分别位于车斗的左右两侧,所述至少有一侧的卡扣包括弹簧锁定机构、固定槽和按钮。可选的,所述台阶轮位于主架接近地面的末端,且底端高于台阶面O. 5-2cm。可选的,所述台阶轮有两个。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婴儿车,通过增加了台阶轮、减震机构和车斗角度调整卡扣。解决了现有婴儿车的三大影响舒适度的问题,减少了车体行进过程中的震动,减少了车体上下台阶时的震动,允许家长在不同的环境下对车身调整角度,方便家长操作,也提高了婴儿坐卧舒适度。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完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基本结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基本结构右视图;图4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卡扣结构内侧示意图;图4B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卡扣结构外侧示意图;图4C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左侧卡扣8安装状态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架细节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婴儿车完整结构示意图。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婴儿车为四轮婴儿车,包括主架I、车斗角度调整卡扣8、9、车斗保护结构3、车斗4、两个前轮5、两个后轮6、两个台阶轮7。所述台阶轮7的直径远小于前轮直径,安装固定于主架接近地面的末端,高于地面,且位于前轮之前。车斗3通过连接构件固定在主架上,所述车斗角度调整卡扣包括左侧卡扣8和右侧卡扣9,分别位于车斗左右两侧,设置在主架I固定车斗3的部位上,用于调节并锁定车斗3相对于主架I的角度;其中,所述左侧卡扣8和右侧卡扣9安装在主架I上,位于车斗4与主架I结合的部位,二者均带有弹簧锁定机构以及按钮,所述按钮能够使弹簧锁定机构松开,从而使车斗4处于可旋转的状态。所述车身包括车身主架10。所述前轮5的直径比后轮6大。本实施例中前轮5的直径为25cm,后轮6的直径为10cm。在行进过程中,前轮5和后轮6共切于地面。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也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调整前轮和后轮的大小。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婴儿车基本结构右视图。包括主架I、前轮5、后轮6、左侧卡扣8和车斗主架10。在需要调整车斗4角度的时候,按下所述按钮使得其中的弹簧锁定机构松开,再旋转调整车斗主架10到需要的角度即可。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婴儿车基本结构左视图。包括主架I、前轮5、后轮6、右侧卡扣9和车斗主架10。右侧卡扣9的结构和左侧卡扣8相同,调整车斗4角度的时候,需要对两侧的卡扣同时进行同样的操作。图4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卡扣结构内侧示意图。本实施例采用两点卡扣,包括旋转面和固定面,在旋转面上设有两个弹簧锁定机构18,相对应地在固定面上设有与锁定机构配合的两个固定槽,可以将车斗4固定在两个角度,在所述两个固定点的部位分别设置有弹簧锁定机构。在锁定状态下,弹簧锁定机构18卡在固定槽内,卡扣不能旋转;在调整车斗角度的时候,按下前面所述的按钮,使得所述弹簧锁定机构松开,当旋转卡扣直到另一角度的固定槽和弹簧锁定机构18对准的时候,所述弹簧锁定机构18弹回到固定槽内,再次将卡扣锁定,从而将车斗角度锁定。图4B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卡扣结构外侧示意图。包括按钮19。在实际制作的时候,固定槽的位置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设计,该位置决定车斗4可调整的角度。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设计卡扣中固定槽(即弹簧锁定机构18)的个数,例如在卡扣内设计三个固定槽,从而可以将车斗4锁定到三个不同的角度。按钮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制作、使用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图4C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左侧卡扣8安装状态剖视图。本实施例为了使角度定位更加稳定,在两侧的卡扣中都设置了弹簧锁定机构18在实际制作所述婴儿车的时候,也可以只在其中一侧的卡扣内设置所述弹簧锁定机构18。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车斗角度调整卡口,使得家长可以根据需要把车斗调整到任意的角度。例如,在下坡的时候,可以使车斗向后倾斜,在避免对婴儿躺卧造成不适的同时,也排除了一些下坡的安全隐患。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婴儿车主架细节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从两幅图中可以看出,婴儿车主要包括主架I、后轮6、台阶轮7。所述主架I包括支撑前减震结构11、车斗支撑杆13、车斗支撑杆前端14、后轮连接杆16、扶手部分17。支·撑前减震结构11位于所述车斗支撑杆13、车斗支撑杆前端14和后轮连接杆16三者相接之处,包含有一个前叉管、一个弹簧销,所述前叉管的侧壁上固定着后轮连接杆16,其接近地面的一端与车斗支撑杆前端14固定。所述支撑前减震结构11位于车斗支撑杆13、车斗支撑杆前端14和后轮连接杆16相接之处。安装后,支撑前减震结构11的前叉管套在车斗支撑杆13和车斗支撑杆前端14的外面。车斗支撑杆13上安装固定车斗4,其直径小于车斗支撑杆前端14的直径,并可以伸入车斗支撑杆前端14之中,还可以在减震装置11的前叉管和支撑杆前端14内滑动。所述弹簧销的两端分别与车斗支撑杆13和车斗支撑杆前端14相连。在行进过程中,所述支撑前减震装置中的弹簧销可以对车斗4的上下晃动进行缓冲,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在两个所述车斗支撑杆前端14的端部各安装固定有一个台阶轮7。扶手部分17位于主架远离地面的一端。台阶轮7的底端略高于台阶面,在上台阶的时候,大轮5与台阶测沿接触,以其接触点位支点前推扶手部分17,使得台阶轮7与台阶面接触。随之继续沿着车斗支撑杆13的方向下压扶手部分17使得车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用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车斗、前轮、后轮、至少一个台阶轮;其中,台阶轮的直径远小于前轮直径,安装固定于主架接近地面的末端,高于地面,且位于前轮之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芳戴娜娜任竹凌崔赫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印刷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