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孔装订机的下管机构,设置在打孔行走电机的一侧,包括基台和设于基台用于通过铆管的竖直下料管,基台上开设有与竖直下料管连接并可使铆管穿过的穿孔,下料管的侧壁上开有缺口,基台上铰接有下料挡杆,电机的座体朝向基台一侧设置有拨杆,下料挡杆具有彼此交叉的受压臂和从动臂,从动臂上连接有复位弹簧,臂体停靠在缺口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降低了生产该打孔装订机的成本,还将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且工作不稳定的电子结构转化为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机械结构,显著降低了打孔装订机的故障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显著的进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装订机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装订机下管机构。
技术介绍
装订机可以用来装订财务凭证、票据等。目前市场上的装订机一般分为热熔式装订机、梳式胶圈装订机、铁圈装订机、订条装订机和财务装订机等等。其中财务装订机一般采用尼龙管热压铆装订的工作方式。这种财务装订机分为钻孔机构和切管压铆机构,其在装订时的操作步骤有钻孔、送管、切管、装管、定位和压铆等。市场上的尼龙管热压铆式装订机中一般都安装有电磁阀,通过控制电磁阀内铁芯的伸和缩来控制铆管的是否掉落。这种安装有电磁阀的装订机具体结构如图I所示装订机的钻头I安装在行走电机2的底面,行走电机2安装在导柱3上。装订机在执行钻孔任 务时,为了将钻头I送达预定工作位,行走电机2要沿着导柱3向底板方向行走,当电机2沿导柱3下行到预定位置时钻头I触碰导电橡胶垫,形成闭合回路,此时控制器4向电磁阀5发出“闭合”的电信号,电磁阀5接收到控制信号后控制铁芯6向内收缩并离开铆管7从而停止对铆管7的限位,不受束缚的铆管7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在托板8上,再由切管机构对其完成切割;当钻孔完毕后,电机2回升钻头I与导电橡胶垫脱开,此电路断开,再由控制器4向电磁阀5发出“断开”信号,电磁阀放开铁芯6,铁芯6向外弹出并顶在铆管7上并阻止铆管7下落,从而达到控制铆管7下落时机的目的。但是,采用电磁阀限位的下管机构存在的问题是1、使用电磁阀下料系统控制铆管下落成本较高,造成整个装订机的成本大大增加,不利于推广普及。2、电磁阀的电路结构复杂从而导致装订机的故障率高、后继维护成本大和影响用户获得较佳的使用体验。因此,开发一种低成本、低故障率和性能稳定切的下管机构,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用于打孔机的结构简单稳定且限位效果好的下管机构。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打孔装订机的下管机构,设置在打孔行走电机的一侧,包括基台和设于基台用于通过铆管的竖直下料管,基台上开设有与竖直下料管连接并可使铆管穿过的穿孔,下料管的侧壁上开有缺口,基台上铰接有下料挡杆,电机的座体朝向基台一侧设置有拨杆,下料挡杆具有彼此交叉的受压臂和从动臂,从动臂上连接有复位弹簧;当电机向下移动时,拨杆压下受压臂,下料挡杆克服复位弹簧的拉力形成正转,从动臂正对缺口处的部分臂体离开缺口 ;当电机向上移动时,拨杆离开受压臂,下料挡杆在复位弹簧的拉力下形成反转,从动臂正对缺口处的部分臂体进入缺口。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打孔装订机的下管机构,设置在打孔行走电机的一侧,包括基台和设于基台用于通过铆管的竖直下料管,基台上开设有与竖直下料管连接并可使铆管穿过的穿孔,下料管的侧壁上开有限位孔,基台上铰接有下料挡杆,电机的座体朝向基台一侧设置有拨杆,下料挡杆具有彼此交叉的受压臂和从动臂,在从动臂正对限位孔处设有与该孔相配的限位螺钉,从动臂上连接有复位弹簧;当电机向下移动时,拨杆压下受压臂,下料挡杆克服复位弹簧的拉力形成正转,限位螺钉离开限位孔;当电机向上移动时,拨杆离开受压臂,下料挡杆在复位弹簧的拉力下形成反转,限位螺钉进入限位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基台上铰接下料挡杆和在电机座体上设置与之相配合拨杆的手段,巧妙地利用打孔装订机装订时钻孔作业和切管作业几乎为同步进行以及电机要向下行走的特点。将在钻孔之初电机向下行走时产生的向下的推力,用于推动下料挡杆产生正向旋转,从而使铰接处另一端的从动臂的压迫机构离开铆管,以达到控制铆管下落的目的。实现了与现有下管机构完全一致的限位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不仅降低了该钻孔装订机的成本,还将现有技术中结 构复杂且工作不稳定的电子结构转化为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机械结构,显著降低了打孔装订机的故障率。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显著的进步。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和改进有为了进一步提高拨杆对受压臂的控制效果,下料挡杆安装于基台的侧面上。进一步完善是所述基台包括朝向电机的第一侧面和远离电机的第二侧面,所述基台的第一和第二侧面上分别安装有螺钉,所述下料挡杆通过所述螺钉铰接在基台的第一和第二侧面上。可以进行的变换是所述基台包括朝向电机的第一侧面和远离电机的第二侧面,所述基台的第一和第二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第二转轴,所述下料挡杆通过所述第一、第二转轴铰接在基台的侧面上。还可以进行的变换是所述基台包括朝向电机的第一侧面和远离电机的第二侧面,所述基台内部贯穿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个端部分别延伸到所述基台第一和第二侧面之外,所述转轴一端朝向电机,另一端远离电机,所述下料挡杆通过该转轴铰接在基台的侧面上。为了下料挡杆更好的安装,所述从动臂是U形,所述下料挡杆由受压臂与从动臂U形的侧边竖直相交形成跨栏形并横跨在基台上方。为了便于调节铆管的切割长度,所述基台正下方设有用于接住下落铆管的托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三维中空织物复合板作进一步说明。图I是现有打孔装订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装有本技术下管机构的打孔装订机局部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下管机构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下管机构的左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下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下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五的下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装订机的下管机构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下管机构包括基台12和竖直设于基台12用于通过铆管的下料管10、铰接在基台12上的下料挡杆和复位弹簧9,下料挡杆具有彼此交叉的受压臂8. I和从动臂8. 2,从动臂8. 2上连接有复位弹簧9。前述下料管10的侧壁上开有缺口 10. I。装有本实施例中下管机构的装订机如图2所示,导柱3竖直安装在底座上,电机2安装在导柱3上。在待机时电机2停靠在导柱3的上部,当需要钻孔时该电机2沿着导柱3向下移动,钻孔完毕后电机2回位。导柱3顶部安装有顶板11,下管机构吊装在顶板11上并位于电机2的一侧。基 台12上开有与下料管10孔径相应的下料孔,下料管10连接到基台12的下料孔处。托板12. I设置在该基台12的正下方。在电机2的座体朝向基台3 —侧上设置有拨杆8. 3,当电机2向下移动时,拨杆8. 3压下受压臂8. 1,下料挡杆克服复位弹簧9形成正转,从动臂8. 2正对缺口处的部分臂体离开缺口 10. I ;当电机2向上移动时,拨杆8. 3离开受压臂8. 1,下料挡杆在复位弹簧9的牵引下形成反转,从动臂8. 2正对缺口处的部分臂体进入缺口 10. I内。为更好的描述上述技术方案,有必要对本技术的装订机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说明当上述装订机处于待机状态时,电机2停靠在导柱3的上部,下料管10内插有铆管7,从动臂8. 2正对缺口 10. I处的部分臂体位于缺口 10. I内并抵靠在铆管7上,利用从动臂8. 2臂体对铆管7紧压形成的静摩擦力对铆管7进行有效限位。当装订机开始执行装订任务时,为了将钻头送达纸张处执行打孔,电机2要先沿导柱3下行走,当电机2行到设定位置(即等同于现有技术中电机2触发开关所处的位置)时,设在电机2座体上的拨杆8. 3压下下料挡杆的受压臂8. I,下料挡杆克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孔装订机的下管机构,设置在打孔行走电机的一侧,包括基台和设于基台用于通过铆管的竖直下料管,所述基台上开设有与竖直下料管连接并可使铆管穿过的穿孔,所述下料管的侧壁上开有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上铰接有下料挡杆,所述电机的座体朝向基台一侧设置有拨杆,所述下料挡杆具有彼此交叉的受压臂和从动臂,所述从动臂上连接有复位弹簧;当所述电机向下移动时,所述拨杆压下受压臂,所述下料挡杆克服复位弹簧的拉力形成正转,所述从动臂正对缺口处的部分臂体离开缺口;当所述电机向上移动时,所述拨杆离开受压臂,所述下料挡杆在复位弹簧的拉力下形成反转,所述从动臂正对缺口处的部分臂体进入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赵春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