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及车床,其中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包括:车床底座;传动机构,连接车床的电机和回转工作台,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车床底座集成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及车床结构紧凑合理,布局合理,占用空间小,传动效率和传动精度较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床机械,特别涉及一种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及车床。
技术介绍
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大型机械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大型机械的加工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加工回转体零件和盘类零件的数控立式车床而言,加工回转类零件时,例如回转支承内外圈滚道、外圆、内圆、端面的精加工和油槽的粗精加工,需要结构紧凑、传动功率大、精度高、满足粗加工大切削量加工要求和精加工高线速度加工要求的传动箱。目前,一般机床采用齿轮箱传动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但均存在下述缺陷首先,传动机构的结构布局不合理,比较复杂,占用空间大且不便于维修;其次,各个传动级之间的配合结构不合理,且不够紧凑,致使传动精度和传动效率都严重降低,进而会影响到整·个机床的加工精度,并且不符合节能的要求。图I所示为一种现有的数控车床传动箱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方案的传动箱结构主要包括有高精度多级直齿齿轮传动系统及皮带轮动力输入机构,其存在的缺陷为机构布局比较复杂,零部件尺寸较大,传动尺寸过大,一方面造成传动精度不高,另一方面也造成整个的传动箱所占空间较大,另外,采用皮带轮动力输入机构在加工速度要求较高或者重载情况下,皮带容易打滑,无法保持准确的传动比,影响加工精度,而且皮带容易发生老化现象。图2所示为另一种现有的数控车床传动箱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方案采用了五级变速,并有部分的传送箱机构设置于电机下方,电机设置于工作台下方,其主要缺陷在于,整个传动机构布局不合理,维修电机及部分的传动机构十分不便,另外,传动级数较多,传动效率较低,传动精度也受到一定影响。鉴于上述情况,本设计人借其多年相关领域的技术经验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不断研发改进,并经大量的实践验证,提出了本技术的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及车床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布局合理,传动效率和传动精度较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床,设有本技术的回转工作台系统,结构紧凑合理,占用空间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包括车床底座;传动机构,连接车床的电机和回转工作台,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车床底座集成为一体。优选的,上述的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多个传动轴,设置于所述车床底座内并能在所述车床底座内转动,多个所述传动轴上分别设有齿轮并通过齿轮啮合依次连动,其中第一级传动轴位于所述电机下方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最后一级传动轴与所述回转工作台连接并能带动其转动。优选的,上述的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其中,所述车床底座为箱体,其有三层所述横向筋板,其分别为位于上方的操作台、位于中间的中壁板以及位于下方的底板,所述电机及回转工作台设置于所述操作台上。优选的,上述的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其中,所述回转工作台的转轴伸入于所述操作台和所述中壁板之间,所述转轴上设有工作台齿轮,最后一级的所述传动轴上设有齿轮,并与所述工作台齿轮相啮合。优选的,上述的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其中,多个所述传动轴竖直的设置于所述车床底座内部,第一级的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电机下方并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转轴相连接。优选的,上述的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其中,所述传动轴设有四个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优选的,上述的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轴顶端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电机输出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传动轴上设有第四齿 轮和第五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第四传动轴上设有第六齿轮和第七齿轮,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七齿轮与所述工作台齿轮相啮合。优选的,上述的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轴底端连接于所述底板,顶端连接于所述中壁板并且突出于所述中壁板,该突出的部分即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电机输出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中壁板和底板之间;所述第二传动轴底端连接于所述底板,顶端连接于所述中壁板;所述第三传动轴底端连接于所述底板,顶端连接于所述中壁板;所述第四传动轴底端连接于所述底板,顶端连接于所述中壁板并且突出于所述中壁板,该突出的部分设有所述第七齿轮,所述第六齿轮位于所述中壁板和底板之间。优选的,上述的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齿轮至第七齿轮以及所述工作台齿轮均为斜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至第四传动轴与各自轴上所设置的齿轮均为花键连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床,其设有上述的本技术的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由上述可知,本技术的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及车床具有下列优点及特点I、本技术的车床回转工作台的传动机构整个于车床的车床底座内,使得整个回转工作台的布局合理,占用空间小,进一步缩小了整个车床的占地面积。2、本技术的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的传动机构的结构设计紧凑,传动级数较少,例如可为四级传动,提高了传动精度和传动效率。3、本技术的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的第一级传动轴采用联轴器直接和电机相连,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皮带在高速、重载的情况下的弹动和打滑现象,提高了整个机床的加工精度。4、本技术的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的各传动轴之间采用斜齿轮传动,传动轴和斜齿轮的轮盘之间采用花键连接,保证传动精度,避免不必要的传动功率损失,符合节能的要求。5、本技术的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及车床可实施于目前现有的机床结构基础上,适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I为一种现有的数控车床传动箱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种现有的数控车床传动箱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0 电机20回转工作台I车床底座11操作台111 转轴112工作台齿轮12中壁板13 底板2传动轴21第一传动轴211 第一齿轮22第二传动轴221 第二齿轮222第三齿轮23第三传动轴231第四齿轮232第五齿轮24第四传动轴241第六齿轮242第七齿轮3联轴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其仅为优选实施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实质范围。请参考图3,为本技术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回转工作台系统主要包括有车床底座1,其为整个车床的底座;传动机构,连接车床的电机10和回转工作台20,传动机构与车床底座I集成为一体。进一步的,传动机构包括有多个传动轴2,设置于车床底座I内并能在车床底座内转动,多个传动轴2上分别设有齿轮,通过齿轮啮合依次连动,其中第一级传动轴位于电机10下方并与电机10连接,受其驱动而能与电机输出轴同步转动,最后一级传动轴与回转工作台连接并能带动其转动。车床底座I是整个车床的底座,也是本技术中各级传动轴的安装基础。车床底座I为一箱体,按照常见的构成形式,车床底座I为横向筋板和纵向筋板相互组接形成的固定箱体,本实施例中,车床底座I包括有三层横向筋板,即位于上方的操作台11、位于中间的中壁板12以及位于下方的底板13,电机10及回转工作台20设置于操作台11上,回转工作台20的转轴111伸入于操作台11和中壁板12之间,转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床回转工作台系统包括:车床底座(1);传动机构,连接车床的电机(10)和回转工作台(20),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车床底座(1)集成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亚林,王友,陈士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一精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