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体的内夹式夹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9280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筒体的内夹式夹紧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上并对金属筒体进行夹紧,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第一夹紧块沿竖直方向安装在工作台上,第二夹紧块沿水平方向可相对于第一夹紧块滑动的设置而使第二夹紧块相对第一夹紧块具有一收缩位置和张开位置,第二夹紧块沿靠近第一夹紧块的方向滑动而使第二夹紧块位于收缩位置,金属筒体套于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上,第二夹紧块沿远离第一夹紧块的方向滑动而使第二夹紧块位于张开位置,则套于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上的金属筒体内壁被第二夹紧块和第一夹紧块共同夹紧。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地防止金属筒体因外部夹紧而导致金属筒体的变形而导致金属筒体的报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夹紧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对金属筒体进行内部夹紧的筒体的内夹式夹紧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为人们生活提供丰富的消费品,从而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以适应于人们的个性化追求。其中,金属罐型包装盒的消费品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从而为金属罐型包装盒的生产厂商提供良好的发展T D O众所周知,金属罐型包装盒是一个为待包装的物件提供一个承装空间的产品,使待包装的物件在置于承装空间内便能快速地被包装,从而便于包装好的物件于市场上的销售。由于金属罐型包装盒主要由筒体、底盖及顶盖组成,该底盖套于筒体的底端并与筒体一起固定连接形成罐体,从而使罐体具有供物件承装的承载腔,而顶盖是可打开的连接于罐体的顶端上,从而使得装于承载腔内的物件被封闭于由筒体、底盖及顶盖形成的包装盒内。其中,在筒体与底盖的装配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夹紧机构对筒体进行固定后,才能使得装配模具使底盖套于筒体的底端上,并使套于筒体底端上的底盖与筒体固定连接。但是,现有的夹紧机构在筒体与底盖装配过程中是对筒体的外部进行夹紧的,由于筒体是空心的金属结构,故夹紧机构在对筒体进行夹紧时极易使得筒体朝其内部产生弯曲变形,一方面影响到筒体夹紧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使得筒体因为变形而导致筒体的报废。因此,急需要一种筒体的内夹式夹紧机构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筒体的内夹式夹紧机构,该筒体的内夹式夹紧机构能有效地防止金属筒体因外部夹紧而导致金属筒体的变形,一方面提高金属筒体夹紧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能有效地防止金属筒体的报废。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筒体的内夹式夹紧机构,适应于设置在工作台上并对金属筒体进行夹紧,其中,所述筒体的内夹式夹紧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所述第一夹紧块沿竖直方向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夹紧块沿水平方向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夹紧块滑动的设置而使所述第二夹紧块相对所述第一夹紧块具有一收缩位置和张开位置,所述第二夹紧块沿靠近所述第一夹紧块的方向滑动而使所述第二夹紧块位于所述收缩位置,所述金属筒体套于所述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上,所述第二夹紧块沿远离所述第一夹紧块的方向滑动而使所述第二夹紧块位于所述张开位置,则套于所述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上的金属筒体内壁被所述第二夹紧块和第一夹紧块共同夹紧。较佳地,所述筒体的内夹式夹紧机构为数个,数个所述筒体的内夹式夹紧机构呈圆形布置的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使得本技术筒体的内夹式夹紧机构能适应于自动化作业的场合中,为提高金属筒体的生产效率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地,所述工作台为圆形的转盘,以使得工作台的布局更合理,占用的空间更小。较佳地,所述第二夹紧块还枢接有一与外界物件相抵触而驱使该第二夹紧块朝靠近所述第一夹紧块处滑动的滚动件,使外界物件借助滚动件便能简单且可靠地使第二夹紧块相对于第一夹紧块滑动而具有上述提到的收缩位置和张开位置。具体地,所述滚动件为一滚动轮,以使得滚动件的结构更简单。较佳地,所述第二夹紧块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夹紧块上,且所述第二夹紧块与所述第一夹紧块之间连接有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使第二夹紧块在自然状态处于上述提到的张开位置,在第二夹紧块位于上述的收缩位置时,为第二夹紧块的滑动复位提供弹力。 较佳地,所述第一夹紧块包括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的安装部及固定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套接部,所述第二夹紧块包括滑动的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的滑动部及固定在所述滑动部上的夹紧部,所述夹紧部与所述套接部相互配合形成一套接夹紧结构,所述弹性元件连接于所述滑动部和安装部之间,所述滚动件枢接于所述滑动部处。其中,借助安装部和套接部形成的第一夹紧块,使得第一夹紧块的结构简单实用,借助滑动部和夹紧部形成的第二夹紧块,使得第二夹紧块的结构简单实用。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第一夹紧块沿竖直方向安装在工作台上,第二夹紧块沿水平方向可相对于第一夹紧块滑动的设置而使第二夹紧块相对第一夹紧块具有一收缩位置和张开位置,故在第二夹紧块沿靠近第一夹紧块而使第二夹紧块位于收缩位置,此时的第一夹紧块与第二夹紧块形成能供金属筒体套入的套接夹紧端,故使此时的金属筒体能套于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上;在金属筒体套于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上后,此时的第二夹紧块沿远离第一夹紧块的方向滑动而使第二夹紧块位于张开位置,则使套于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上的金属筒体的内壁被第二夹紧块和第一夹紧块共同夹紧,因此,本技术筒体的内夹式夹紧机构能有效地防止金属筒体因外部夹紧而导致金属筒体的变形,一方面提高金属筒体夹紧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能有效地防止金属筒体的报废。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筒体的内夹式夹紧机构安装在工作台上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筒体的内夹式夹紧机构的立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I和图2,本技术筒体的内夹式夹紧机构100是安装在工作台200上并对金属筒体进行夹紧,具体地是,工件台200上安装有数个本技术筒体的内夹式夹紧机构100,数个本技术筒体的内夹式夹紧机构100呈如图I所示的圆形布置的设置于工作台200上,以使得本技术筒体的内夹式夹紧机构100能适应于自动化作业的场合中,为提高金属筒体的生产效率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所述工作台200较优设计成一圆形的转盘,以使得工作台200的布局更合理和占用的空间更小。而本技术筒体的内夹式夹紧机构100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夹紧块10和第二夹紧块20。所述第一夹紧块10沿竖直方向安装在所述工作台200上,所述第二夹紧块20沿水平方向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夹紧块10滑动的设置而使所述第二夹紧块20相对所述第一夹紧块10具有一收缩位置和张开位置,该收缩位置是指第二夹紧块20朝靠近第一夹紧块10处滑动而具有的位置,而所述张开位置是指第二夹紧块20朝远离第一夹紧块10的方向滑动而具有的位置。当第二夹紧块20沿靠近所述第一夹紧块10的方向(即是图2中第二夹紧块20内的箭头所指相反方向)滑动而使所述第二夹紧块20位于所述收缩位置,所述金属筒体套于所述第一夹紧块10和第二夹紧块20上;当所述第二夹紧块20沿远离所述第一夹紧块10的方向(即是图2中第二夹紧块20内的箭头所指方向)滑动而使所述第二夹紧块20位于所述张开位置,则套于所述第一夹紧块10和第二夹紧块20上的金属筒体内壁被所述第二夹紧块20和第一夹紧块10共同夹紧。其中,为了使外界物件能简单且可靠地使第二夹紧块20相对于第一夹紧块10滑动而具有上述提到的收缩位置和张开位置,故所述第二夹紧块20还枢接有一与外界物件相抵触而驱使该第二夹紧块20朝靠近所述第一夹紧块10处滑动的滚动件30,该滚动件30为一滚动轮,以使得滚动件30的结构更简单。更具体地,如下较优者,所述第二夹紧块20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夹紧块10上,且所述第二夹 紧块20与所述第一夹紧块10之间连接有一弹性元件(图中未示),该弹性元件使第二夹紧块20在自然状态处于上述提到的张开位置,而在第二夹紧块20位于上述的收缩位置时,为第二夹紧块20的滑动复位提供弹力。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紧块10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筒体的内夹式夹紧机构,适应于设置在工作台上并对金属筒体进行夹紧,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内夹式夹紧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所述第一夹紧块沿竖直方向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夹紧块沿水平方向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夹紧块滑动的设置而使所述第二夹紧块相对所述第一夹紧块具有一收缩位置和张开位置,所述第二夹紧块沿靠近所述第一夹紧块的方向滑动而使所述第二夹紧块位于所述收缩位置,所述金属筒体套于所述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上,所述第二夹紧块沿远离所述第一夹紧块的方向滑动而使所述第二夹紧块位于所述张开位置,则套于所述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上的金属筒体内壁被所述第二夹紧块和第一夹紧块共同夹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筱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精丽制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