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建发专利>正文

防污染烧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8606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污染烧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侧壁底部设有一环状的容液盘,所述容液盘的外径大于所述杯体上边沿的外径,所述杯体内壁上设有一竖直的导液管,该导液管的顶端设有一进液斗,其底端悬于杯底上方。由于在杯体底部外侧设置有容液盘,由杯体内溢出的液体会收纳到该容液盘内,避免其污染实验台;在杯体内设置带进液斗的导液管,可在进液斗内添加液体,液体经导液管流入杯体内,避免了倒入液体易飞溅而出的缺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烧杯,具体涉及一种防污染烧杯
技术介绍
烧杯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皿,主要由杯体构成,当杯体内的溶液较多且杯体内正在发生产生液体或气体实验时,部分溶液便会由杯口溢出,从而流落至杯体边缘的实验台上,导致实验台被污染;另外,在向杯体内添加浓硫酸等强腐蚀性化学药品时,若直接将其倒入烧杯,容易飞溅伤人,因此其需要操作者极其小心地操作,否则将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污染烧杯,它能够避免烧杯内溶液溢出至实验台造成的污染,还可避免添加溶剂时的飞溅。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污染烧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侧壁底部设有一环状的容液盘,所述容液盘的外径大于所述杯体上边沿的外径,所述杯体内壁上设有一竖直的导液管,该导液管的顶端设有一进液斗,其底端悬于杯底上方。作为优选,所述导液管通过连接柱与杯体内壁相接。作为优选,所述进液斗的上边沿与所述杯体的上边沿齐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杯体底部外侧设置有容液盘,由杯体内溢出的液体会收纳到该容液盘内,避免其污染实验台;在杯体内设置带进液斗的导液管,可在进液斗内添加液体,液体经导液管流入杯体内,避免了倒入液体易飞溅而出的缺陷。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杯体;2、容液盘;3、导液管;4、进液斗;5、连接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一种防污染烧杯,包括杯体1,所述杯体I侧壁底部设有一环状的容液盘2,所述容液盘2的外径大于所述杯体I上边沿的外径,所述杯体I内壁上设有一竖直的导液管3,所述导液管3通过连接柱5与杯体I内壁相接,该导液管3的顶端设有一进液斗4,其底端悬于杯底上方,所述进液斗4的上边沿与所述杯体I的上边沿齐平。由于在杯体I底部外侧设置有容液盘2,由杯体I内溢出的液体会收纳到该容液盘2内,避免其污染实验台;在杯体I内设置带进液斗4的导液管3,可在进液斗4内添加液体,液体经导液管3流入杯体I内,避免了倒入液体易飞溅而出的缺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 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防污染烧杯,包括杯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I)侧壁底部设有一环状的容液盘(2),所述容液盘(2)的外径大于所述杯体(I)上边沿的外径,所述杯体(I)内壁上设有一竖直的导液管(3),该导液管(3)的顶端设有一进液斗(4),其底端悬于杯底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污染烧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管(3)通过连接柱(5)与杯体(I)内壁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污染烧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斗(4)的上边沿与所述杯体(I)的上边沿齐平。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防污染烧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侧壁底部设有一环状的容液盘,所述容液盘的外径大于所述杯体上边沿的外径,所述杯体内壁上设有一竖直的导液管,该导液管的顶端设有一进液斗,其底端悬于杯底上方。由于在杯体底部外侧设置有容液盘,由杯体内溢出的液体会收纳到该容液盘内,避免其污染实验台;在杯体内设置带进液斗的导液管,可在进液斗内添加液体,液体经导液管流入杯体内,避免了倒入液体易飞溅而出的缺陷。文档编号B01L3/00GK202700518SQ201220377029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日专利技术者陈建发 申请人:陈建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污染烧杯,包括杯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侧壁底部设有一环状的容液盘(2),所述容液盘(2)的外径大于所述杯体(1)上边沿的外径,所述杯体(1)内壁上设有一竖直的导液管(3),该导液管(3)的顶端设有一进液斗(4),其底端悬于杯底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发
申请(专利权)人:陈建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