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凯专利>正文

新型中国象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8128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新型中国象棋涉及益智类娱乐产品技术领域,它可让术语中的“吃”变成真实的用户体验,并且可以避免棋子遗失和节省棋子收纳空间,所述的中国象棋为内部空心以及下宽上窄的类圆台形状,包括棋面、起支承作用的棋帮和便于摆放的棋托,整体纵剖面呈梯形,上部为棋面,两边为棋帮,下部两边外延为棋托,有利于摆放稳定;此项产品中的中国象棋个体在“吃子”时可以将一个棋子套在另一棋子之上即叠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吃”的用户体验效果,而且被吃棋子仍留在棋盘,方便统计与收纳,此项设计还能减少收纳空间,只需顺次叠加存放即可,外形新颖时尚,有利于让中国象棋更好的流行于年轻人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产品涉及中国象棋,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吃”的象棋子。
技术介绍
根据由国家体育总局审定,中国象棋协会编写,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象棋竞赛规则(1999年版)》中第一章第二条走棋与吃子规则“走一着棋时,如果己方棋子能够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对方棋子吃掉而占领那个位置。只有炮吃子时必须隔一个棋子(无论是哪一方的)跳吃,即俗称“炮打隔子”。除帅(将)外其他棋子都可以听任对方吃,或主动送吃。吃子的一方,必须立即把被吃掉的棋子从棋盘上拿走。”可以看出,传统中国象棋虽然在术语上将己方棋子占领对方棋子位置成为“吃”,但是只是取代其位置并将被“吃”棋子从棋盘上拿走,所以实际上并未真正实现“吃”这一用户体验。传统中国象棋基本都采用实心式的构造,“吃子”的过程只能采用替代其位置的方法来进行,被“吃”棋子则被拿离棋盘,所以并未真正实现“吃”这一象棋术语的用户体验,而且被替代棋子很容易遗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可以“吃”的新型中国象棋可以让术语中的“吃”变成真实的用户体验,并且可以避免棋子遗失和节省棋子收纳空间。根据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新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中国象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国象棋为内部空心以及下宽上窄的类圆台形状,包括棋面(1)、起支承作用的棋帮(2)和便于摆放的棋托(3),整体纵剖面呈梯形,上部为棋面(1),两边为棋帮(2),下部两边外延为棋托(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凯
申请(专利权)人:蒋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