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吸引器的吸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7932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吸引器的吸头,包括金属吸管,其特征是:还包括可挠性管和橡胶软管;可挠性管的一端与金属吸管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橡胶软管的一端与可挠性管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由于吸引器的吸头端部为橡胶软管,因此即使吸头触碰到手术创口的神经组织,也不会造成神经血管的损伤;由于在金属吸管与橡胶软管之间设置了可挠性管,可挠性管可以任意弯曲并固定形状,因此能够任意调整橡胶软管的吸引角度,对手术创口周边的污迹的吸引效果更好,保证清晰的手术视野,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吸引器的吸头
技术介绍
在临床上做神经外科手术的过程中(例如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需要采用医用吸引器将手术创口周边的污迹吸掉,以保证清晰的手术视野,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由于医用吸引器的吸头必须靠近手术创口才有足够的吸力,才能能起到较好的吸引作用,因此,不管如何细心操作,都会出现吸头有时触碰到手术创口的神经组织的情况。由于目前医用吸引器的吸头都是采用一直线型金属管,金属管的材质太硬,吸头触碰手术创口的神经组织,会造成神经血管的损伤。·另外,由于金属管难以折弯,难以根据需要调整吸头的吸引角度,一般只能采取平吸的方式,导致手术创口周边某些部位的污迹无法吸出,吸引效果不理想,影响手术视野的清晰度,甚至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而要尽量吸引干净的话,必须对医用吸引器进行手动倾斜,这会导致医用吸引器的吸头更容易触碰到手术创口的神经组织,更容易造成神经血管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吸引器的吸头,这种医用吸引器的吸头能够调整吸引角度,吸引效果更好,并且能够避免损伤神经血管。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医用吸引器的吸头,包括金属吸管,其特征是还包括可挠性管和橡胶软管;可挠性管的一端与金属吸管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橡胶软管的一端与可挠性管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上述可挠性管可以采用塑料管、带有加强筋(金属丝)的硅胶软管、带有加强筋(金属丝)的橡胶软管等。由于吸引器的吸头端部为橡胶软管,因此即使吸头触碰到手术创口的神经组织,也不会造成神经血管的损伤;由于在金属吸管与橡胶软管之间设置了可挠性管,可挠性管可以任意弯曲并固定形状,因此能够任意调整橡胶软管的吸引角度,对手术创口周边的污迹的吸引效果更好,保证清晰的手术视野,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其特征是所述金属吸管与可挠性管之间通过相配合的螺纹连接。金属吸管与可挠性管之间通过相配合的螺纹连接,可挠性管的安装、拆卸相当容易,对于可挠性管、橡胶软管的清洗、更换都相当方便。金属吸管与可挠性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采用插接方式,可挠性管与金属吸管连接的端部,其横截面积自外端往中间逐渐减小,采用插入和拔出的方式,可挠性管的安装、拆卸容易。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其特征是所述金属吸管末端的外壁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可挠性管端部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在金属吸管的外壁开设外螺纹,而可挠性管的内壁的内螺纹可一次性成型,加工更加容易。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的优选方案,其特征是所述橡胶软管的内径小于可挠性管的外径。橡胶软管套在可挠性管的外面,由于橡胶软管的内径小于可挠性管的外径,因此橡胶软管紧束在可挠性管的外面,既实现简单的可拆卸连接,又不易脱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吸引器的吸头端部为橡胶软管,因此能够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由于在金属吸管与橡胶软管之间设置了可挠性管,可挠性管可以任意弯曲并固定形状,因此能够任意调整橡胶软管的吸引角度。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所示,这种医用吸引器的吸头,包括金属吸管I、可挠性管2和橡胶软管3 ;金属吸管I末端的外壁上开设有外螺纹4,可挠性管2端部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外螺纹4相匹配的内螺纹5,金属吸管I与可挠性管2之间通过外螺纹4和内螺纹5连接;橡胶软管3的内径小于可挠性管2的外径,橡胶软管3的一端套在可挠性管2的另一端。由于吸引器的吸头端部为橡胶软管3,因此即使吸头触碰到手术创口的神经组织,也不会造成神经血管的损伤;由于在金属吸管I与橡胶软管3之间设置了可挠性管2,可挠性管2可以任意弯曲并固定形状,因此能够任意调整橡胶软管3的吸引角度,对手术创口周边的污迹的吸引效果更好,保证清晰的手术视野,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金属吸管与可挠性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采用插接方式,可挠性管与金属吸管连接的端部,其横截面积自外端往中间逐渐减小,采用插入和拔出的方式,可挠性管的安装、拆卸容易。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吸引器的吸头,包括金属吸管,其特征是还包括可挠性管和橡胶软管;可挠性管的一端与金属吸管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橡胶软管的一端与可挠性管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头,其特征是所述金属吸管与可挠性管之间通过相配合的螺纹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头,其特征是所述金属吸管末端的外壁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可挠性管端部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4.如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吸头,其特征是所述橡胶软管的内径小于可挠性管的外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吸引器的吸头,包括金属吸管,其特征是还包括可挠性管和橡胶软管;可挠性管的一端与金属吸管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橡胶软管的一端与可挠性管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由于吸引器的吸头端部为橡胶软管,因此即使吸头触碰到手术创口的神经组织,也不会造成神经血管的损伤;由于在金属吸管与橡胶软管之间设置了可挠性管,可挠性管可以任意弯曲并固定形状,因此能够任意调整橡胶软管的吸引角度,对手术创口周边的污迹的吸引效果更好,保证清晰的手术视野,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文档编号A61M27/00GK202699844SQ20122042351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4日专利技术者肖惠璇, 许映娜, 苏燕娟 申请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吸引器的吸头,包括金属吸管,其特征是:还包括可挠性管和橡胶软管;可挠性管的一端与金属吸管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橡胶软管的一端与可挠性管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惠璇许映娜苏燕娟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