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建萍专利>正文

气管切开套管试堵可调帽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7894 阅读:3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根据临床需求,直接套接在气管切开套管外口上,用以准确的调整气管切开套管的试堵面积大小、提高医疗护理工作效率、提升重危救治质量、增加病人舒适度和安全性的气管切开套管试堵可调帽塞。其结构包括试堵管本体,试堵管本体是由套装在一起的内管和外管组成,外管可相对于内管转动,内管的底端与外部的气切套管连通,内管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内管开口,外管的管壁上也设有至少一个外管开口,且外管开口与内管开口的位置一致,在外管相对于内管转动时,通过外管开口和内管开口的配合来调节气切套管的通气量。当外管相对于内管转动时,通过外管开口和内管开口的配合来调节气切套管的通气量,可准确的调整试堵管的面积的大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气管切开套管试堵可调帽塞
技术介绍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治疗和抢救重危病人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道梗阻而采用的重要急救技术,它使得气道开放,有利于通气和补充氧气供应,这对于挽救病人的生命、改善病人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取得重危病人救治成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气管切开后,在病人脱离重危期病情好转,拔除气管切开套管前,医护人员通常需要对气管切开套管进行逐渐试堵,试堵的目的是在于观察病人是否可以脱离气管切开套管,安全顺利的过渡到正 常的口鼻呼吸,最终封闭气管切开创口。试行堵管过程中,常需密切观察24-72h,在病人呼吸平稳,无胸闷憋气、无咳嗽发热症状时方可拔管。试行堵管是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中的一项重要的环节。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用于气管切开套管试堵的规范器械。临床医疗护理专业杂志报导,大多也是医护人员采用自制的软木塞、橡皮塞、棉纤头及利用无菌安瓿、胃管帽等作为气管切开套管试堵器械使用。但是,软木塞或橡皮塞自行制作比较复杂、费时费力。棉纤头易产生棉絮纤维刺激呼吸道引起病人呛咳。以上代用物品都有掉入气管内的危险,既不规范也无法达到无菌的要求,且不能根据需求准确的调整试堵管面积的大小,不利于提高医疗护理的工作效率,存在着医疗护理的差错事故隐患。医护人员常常不得不无奈地面对影响病人舒适度和安全性的护理方法、护理器械,苦于不能得心应手。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气管切开套管试堵方法和器械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根据临床医疗工作需求,直接套接在气管切开套管外口上,用以准确的调整气管切开套管的试堵面积大小,提高医疗护理的工作效率,提升重危救治质量,增加病人舒适度和安全性的气管切开套管试堵可调帽塞。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气管切开套管试堵可调帽塞,包括试堵管本体,所述试堵管本体是由套装在一起的内管和外管组成,外管可相对于内管转动,内管的底端与外部的气切套管连通,所述内管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内管开口,外管的管壁上也设有至少一个外管开口,且外管开口与内管开口的位置一致,在外管相对于内管转动时,通过外管开口和内管开口的配合来调节气切套管的通气量。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的顶部设置有帽盖。进一步的,所述内管开口的数量为2个,分别对应的分布在内管的前后两侧上。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开口的数量为2个,分别对应的分布在外管的前后两侧上。进一步的,所述内管开口和外管开口的形状均为椭圆形。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内底部设有海绵层。进一步的,所述内管开口和外管开口的大小一致。进一步的,所述帽盖设有标示刻度,内管的外管壁上设有标示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外管相对于内管转动时,通过外管开口和内管开口的配合调节气切套管的通气量,可根据临床需求,规范准确的调整试堵管面积的大小,有效的提高了医疗护理工作效率,提升了重危救治质量,避免了医疗护理差错事故隐患,增加了气管切开试堵病人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帽盖可以防止空气中的尘埃和细菌落入气道。帽盖设有标示刻度,外管的外管壁上设有标示线,标示刻度一共有5个刻度线,分别是1、3/4、1/2、1/4和4/4 (全堵),在使用时,与外管壁上设有的标示线配合,分别代表通气量为I、3/4、1/2、1/4和4/4 (全堵),用于密切观察病情,根据病情需要,随时加大或减小、·调整通气量。根据设定的通气量,逐渐达到增加病人适应性的目的,直到可以安全顺利的过渡到正常的口鼻呼吸,拔除气管切开套管。由于在帽盖上设置有标示刻度,在调整通气量时,只需作轻轻旋转,即可规范准确的调整试堵管面积大小,非常直观便捷。所设定的5种通气比例的方案可靠易行。帽塞为一次性无菌物品,在需取下吸痰、清理、更换时均简单方便。帽塞罩盖在套管外口,不用担心落入气管内,其帽状空腔圆塞构造,在手持操作时不易污染内面,更符合无菌操作要求。内管的内底部设有海绵层,使用时,在局部滴注生理盐水,即可使其浸入海绵层,便于湿化进入气道的空气。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气管切开套管试堵可调帽塞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气管切开套管试堵可调帽塞的主视图;图3是沿图I中A-A线的剖面图;图4是帽盖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I、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气管切开套管试堵可调帽塞,包括试堵管本体1,试堵管本体I是由套装在一起的内管101和外管102组成,外管102的顶部设置有帽盖103,外管102可相对于内管101转动,内管101的底端与外部的气切套管104连通,内管101的管壁上设有2个内管开口 105,2个内管开口 105分别对应的分布在外管102的前后两侧上,外管102的管壁上设有2个外管开口 106,2个外管开口 106分别对应的分布在内管101的前后两侧上。前述中,外管开口 106与内管开口 105的位置、大小均一致,并且内管开口 105和外管开口 106的形状均为椭圆形,在外管102相对于内管101转动时,通过外管开口 106和内管开口 105的配合来调节气切套管104的通气量。在外管102相对于内管101转动时,通过外管开口 106和内管开口 105的配合来调节气切套管104的通气量,可准确的调整试堵管的面积的大小。帽盖103可以防止空气中的尘埃和细菌进入气道,帽盖103设有标示刻度107,内管101的外管壁上设有标示线108,标示刻度107 —共有5个刻度线,分别是试堵气切套管的1、3/4、1/2、1/4、和4/4(全堵)面积,在使用时,与外管壁上设有的标示线108配合,分别代表通气量为1、3/4、1/2、1/4和4/4(全堵)。内管101的内底部设有海绵层109,使用时,在局部滴注生理盐水,即可浸入海绵层,便于湿化进入气道的空气。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气管切开套管试堵可调帽塞,包括试堵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堵管本体是由套装在一起的内管和外管组成,外管可相对于内管转动,内管的底端与外部的气切套管连通,所述内管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内管开口,外管的管壁上也设有至少一个外管开口,且外管开口与内管开口的位置一致,在外管相对于内管转动时,通过外管开口和内管开口的配合来调节气切套管的通气量。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管切开套管试堵可调帽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顶部设置有帽盖。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气管切开套管试堵可调帽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开口的数量为2个,分别对应的分布在内管的前后两侧上。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气管切开套管试堵可调帽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开口的数量为2个,分别对应的分布在外管的前后两侧上。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管切开套管试堵可调帽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开口和外管开口的形状均为椭圆形。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管切开套管试堵可调帽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内底部设有海绵层。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管切开套管试堵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管切开套管试堵可调帽塞,包括试堵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堵管本体是由套装在一起的内管和外管组成,外管可相对于内管转动,内管的底端与外部的气切套管连通,所述内管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内管开口,外管的管壁上也设有至少一个外管开口,且外管开口与内管开口的位置一致,在外管相对于内管转动时,通过外管开口和内管开口的配合来调节气切套管的通气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萍黄叶莉黄海燕吴育云谭晓骏田宇红肖宏
申请(专利权)人:黄建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