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带动两块床板转动的同时,使得床板向床架的两侧平移,以增大人体从两块床板之间的落下空间,防止在落下时被两块床板挤压;同时增大床架内容纳人体的空间的防震床。它包括床架,左右床板,翻转驱动机构;平移驱动机构相连;平移驱动机构包括左右床板轴、左右滑块、两个平移油缸或气缸;左右床板分别与左右床板轴固定相连,左右床板轴分别转动设置在可向床架两侧滑动的左右滑块上,左右滑块分别与带动其左右滑动的平移油缸或气缸相连;用于驱动左右床板轴相对于左右滑块转动的翻转驱动机构设置左右滑块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震床。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申请CN101874689A公开了一种防震床,包括床架,在床架上设有两根沿着床架长轴布置且能够转动的床板轴,在每根床板轴上分别固定有一块床板,所述的床架和床板之间设有能使两块床板向着相反方向转动并使位于床板上的人体落入床架内的翻转驱动机构(即其文件中所述的动力机构),且当人体落入床架内后所述的床板能在翻转驱动机构带动下遮挡于人体的上方,所述的翻转驱动机构与控制电路相连接,在控制电路上连接有设置在床架上的压力传感器和地震传感器。当发生地震时,压力传感器和地震传感器检测到有关信号后,通过控制电路使得翻转驱动机构动作,带动两块床板向着相反方向转动并使位于床板上的人体落入床架内,并使得两块床板在翻转驱动机构带动下形成稳固 的三角形遮挡于人体的上方。但是该防震床的问题是,翻转驱动机构只能带动两块床板随床板轴转动,床板轴相对于床架只能转动,这会产生两个问题一,由于两根床板轴的轴距小,人体从固定在两根床板轴上的两块床板之间落下会造成挤压;二,两块床板绕床板轴转动后遮挡于人体的上方,床架内容纳人体的空间较小。另外其也存在两块床板如何在翻转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同步转动的问题。因为,如果两者不同步,两块床板在遮挡于人体上方时,两个床板的侧边缘部就可能不能接触,从而不能组成稳固的三角形,当有重物坠落到两块床板上时,两块床板有可能发生移位,不能保护位于其下部的人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带动两块床板转动的同时,使得床板向床架的两侧平移,以增大人体从两块床板之间的落下空间,防止在落下时被两块床板挤压;同时增大床架内容纳人体的空间的防震床。本防震床,包括床架,两块分体式的左右床板;能够使得两块左右床板向着相反方向转动并使位于左右床板上的人体落入床架内的翻转驱动机构,且当人体落入床架内后所述的左右床板能在翻转驱动机构带动下遮挡于人体的上方,左右床板还与带动其分别向左右两侧移动的平移驱动机构相连;平移驱动机构包括左右床板轴、左右滑块、两个平移油缸或气缸;左右床板分别与左右床板轴固定相连,左右床板轴分别转动设置在可向床架两侧滑动的左右滑块上,左右滑块分别与带动其左右滑动的平移油缸或气缸相连;用于驱动左右床板轴相对于左右滑块转动的翻转驱动机构设置左右滑块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防震床由于同时具备翻转驱动机构和平移驱动机构,翻转驱动机构带动两块左右床板向着相反方向转动,而平移驱动机构能够带动左右床板分别向左右两侧移动,这样,由于左床板向左移,右床板向右移,两块床板之间的距离较大,人体从两块床板落下时不会被两块床板挤压;左右床板转动后遮挡于人体的上方时,左右床板之间的下部的床架内的空间就会增大。上述的防震床,两个平移油缸的有杆腔通过管路相通,两个平移油缸的无杆腔通过另一个管路相通。这样两个平移油缸可以同步动作,带动左右床板同步分别向左右两侧移动。当然,如果把翻转驱动机构与平移驱动机构合二为一,可以简化结构,为此,上述的防震床,它还包括带动床板翻转及平移的动力机构,该动力机构既是翻转驱动机构也是平移驱动机构,该动力机构包括与左右床板分别固定相连的左右床板轴,左右床板轴分别滑动设置在床架上的左右滑槽中,左右床板轴的端部设置左右驱动齿轮,与左滑槽平行的上下两根左蜗杆分别与左驱动蜗轮的上下部啮合;与右滑槽平行的上下两根右蜗杆分别与右驱动蜗轮的上下部啮合;上左蜗杆和上右蜗杆固定在床架上;下左蜗杆与左滑套相连;左滑套与左驱动装置的输出轴通过轴向相滑动的左滑动副相连;下右蜗杆与右滑套相连;右滑套与右驱动装置的输出轴通过轴向相滑动的右滑动副相连。当左驱动装置动作,左驱动装置输出轴转动,带动左滑套转动,下左蜗杆即转动。而上左蜗杆固定在床架上是不动的,因此与下左蜗杆和上左蜗杆均啮合的左驱动齿轮只能转动的同时并沿着上左蜗杆滚动。左驱动齿轮转动,则左床板轴转动,带动左床板转动;左驱动齿轮沿着上左蜗杆滚动,就实现了左床板轴的向床架左侧的平移。也就是说,左床板边转动,边向左侧移动。直到左床板轴与左滑槽的左侧端部接触,左床板轴即停止向床架左侧的平移。同理,当右驱动装置动作,右驱动装置输出轴转动,带动右滑套转动,下右蜗杆即转动。而上右蜗杆固定在床架上是不动的,因此与下右蜗杆和上右蜗杆均啮合的右驱动齿轮只能转动的同时并沿着上右蜗杆滚动。右驱动齿轮转动,则右床板轴转动,带动右床板转动;右驱动齿轮沿着上右蜗杆滚动,就实现了右床板轴的向床架右侧的平移。也就是说,右床板边转动,边向右侧移动。直到右床板轴与右滑槽的右侧端部接触,右床板轴即停止向床架右侧的平移。这时左床板与右床板形成三角形,对床架的人体形成保护。由于左床板向左侧平移,右床板向右侧平移,使得左床板与右床板之间的下部的床架内的空间增大。上述的防震床,左右床板在动力机构带动下遮挡于人体的上方时,形成一个三角形。附图说明图I是本防震床的主视图(保护状态)。图2是本防震床的后视图。图3是本防震床的主视图(平置(正常)状态)。图4是本防震床的左视图(省去左床板,并且右床板处于竖直状态)。图5是同步油缸的连接示意图。图6是本防震床的剖视图(保护状态)(图4的A-A剖视示意图)。图7是另外一种防震床中平移驱动机构与翻转驱动机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I :如图1-6所示,本防震床包括床架1,床架I包括矩形底板11,在底板11的四侧分别固定有床头板12、床尾板13、左侧板14和右侧板。在床架I的床头板12和床尾板13上设有两根沿着床架I长轴布置且能够转动的左右床板轴,在左右床板轴21、22上分别固定有左右床板31、32。左右床板在水平状态时组成一个完整的床板。左侧板14与左床板31侧部通过凹凸结构100相吻合,右侧板与右床板32侧部通过另一凹凸结构100相吻合,左床板31侧部的凹凸结构与右床板32侧部的凹凸结构也相吻合。这部分结构在专利申请CN101874689A中已有详细描述,不再赘述。带动床板翻转及平移的动力机构4包括上左蜗杆44、下左蜗杆45、左滑槽41、上右蜗杆54、下右蜗杆55、右滑槽51、左滑套46、右滑套56、左导向轴47、右导向轴57、减速机400、电机300、左同步油缸(气缸)82、右同步油缸(气缸)92、左行程开关、右行程开关等。左床板轴21的前后端分别滑动设置在床头板12、床尾板13上的所开的左滑槽41中,右床板轴22的前后端分别滑动设置在床头板12、床尾板13上所开的右滑槽51中。 左床板轴21的前端设置左驱动齿轮42,后端设置左从动齿轮43。右床板轴22的前端设置右驱动齿轮52,后端设置右从动齿轮53。上左蜗杆44和上右蜗杆54固定在床头板12上。下左蜗杆45的左端与左导向轴47相连,右端与左滑套46相连。左导向轴47滑动设置在固定在床架上的左支座48中,左支座对左导向轴起到导向、支撑作用,也对下左蜗杆45的轴向移动限位作用(当下左蜗杆45向左移动一定距离后,其左端部451与左支座右端部481接触而不能向左移动)。左滑套46与减速机400的输出轴200通过轴向相滑动(但周向不能相对转动)的花键副相连。下右蜗杆55的右端与右导向轴57相连,左端与右滑套56相连。右导向轴57滑动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防震床,包括床架,两块分体式的左右床板;能够使得两块左右床板向着相反方向转动并使位于左右床板上的人体落入床架内的翻转驱动机构,且当人体落入床架内后所述的左右床板能在翻转驱动机构带动下遮挡于人体的上方,其特征是:左右床板还与带动其分别向左右两侧移动的平移驱动机构相连;平移驱动机构包括左右床板轴、左右滑块、两个平移油缸或气缸;左右床板分别与左右床板轴固定相连,左右床板轴分别转动设置在可向床架两侧滑动的左右滑块上,左右滑块分别与带动其左右滑动的平移油缸或气缸相连;用于驱动左右床板轴相对于左右滑块转动的翻转驱动机构设置左右滑块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锁峰,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市正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