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压缩机的抽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503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冷压缩机,该制冷压缩机包括壳体(10)和气缸体(11),所述壳体带有抽吸-入口管(15),该抽吸-入口管具有通向该壳体(10)内部的出口喷嘴(15a),与设置有入口喷嘴(22)的进入管(21)结合的抽吸消音器(20)安装到该气缸体上。进入管(21)的入口喷嘴(22)可以与抽吸-入口管(15)的出口喷嘴(15a)相邻设置。在入口喷嘴内部存在负压或者该壳体(10)内部的制冷剂流体流偏转的至少一个情况下,该入口喷嘴(22)允许气相进入并将液相引向壳体(10)的、位于该入口喷嘴(22)之外的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一种可应用于封闭式制冷压缩机的抽吸装置的结构性装置。该装置尤其是指用在举例来说例如冰块制造机的商业用途的制冷系统中的封闭式压缩机的抽吸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普遍用于家用制冷家电中的(小型或中型)封闭式制冷压缩机也可用于其他制冷系统中,举例来说例如冰块制造机中。在这种系统中,制冷系统中蒸发器的周期性除霜是通过从压缩机排出的、加热气体形式的制冷流体本身进行的。在(小型或中型)制冷系统中,由于液体制冷剂的不完全汽化,液体制冷剂在吸入系统中的回流是常见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未在制冷回路中设置液体分离装置,压缩机可 能会损坏。液体回流的最常见原因有制冷系统中过量制冷剂负荷;蒸发器的不充分制冷;和膨胀装置的错误调整。液体回流现象在大容量和低蒸发温度的商用压缩机中更为强烈。某些压缩机(参见图I和1A)具有开放式抽吸装置,即通向壳体内部的、穿过壳体2的壁布置的抽吸一入口管I。利用这种结构,允许到达抽吸一入口管I的、气体形式的制冷剂流体进入压缩机的封闭式壳体2的内部,并且使制冷剂流体从壳体2的内部环境吸到抽吸消音器3的内部,进而吸到压缩机的压缩室内部。在这些已知的压缩机中,抽吸声消音器3设在封闭式壳体2的内部,与上述抽吸一入口管I间隔开并位于抽吸一入口管I上方。该抽吸装置允许气体形式的制冷剂流体在被吸入抽吸消音器3内部随后被吸入压缩室内部之前、存留在壳体2内部期间由于接触压缩机的热元件而被加热。壳体2内部的制冷剂流体的加热不利于降低容积泵送能力以及因此降低压缩机的能效。在JP2008-267365中给出这种结构的实施例,其中通过抽吸一入口管I的出口喷嘴Ia进入壳体2内部的流体流在到达抽吸消音器3的进入管5的入口喷嘴4之前被气缸盖偏转,该入口喷嘴与抽吸一入口管I的出口喷嘴Ia间隔设置。此外还有已知的直吸式压缩机(参见图1B),其中将通过抽吸一入口管I返回压缩机的气体形式的制冷剂流被整体引向抽吸消音器3内部,而不允许进入封闭式壳体2的内部。在这类抽吸装置中,通过抽吸一入口管I和抽吸消音器3使制冷剂流体吸入压缩室,而未受到开放式抽吸装置中压缩机热元件的影响,因此得到压缩机的较高能效。然而,直吸式装置(图1B)只可用于不存在液态制冷剂流体进入压缩机的压缩室内的风险的应用中。然而,在例如用在冰块制造机中的某些制冷系统中,应当通过压缩机操作周期性地进行去除积聚在蒸发器区域中的冰的除霜操作。在这类除霜操作中,在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流体的回路进行反向,因此通过压缩机压缩并加热的制冷剂气体被引向蒸发器进口而不是冷凝器的入口,就像其在常规制冷循环的正常操作期间一样。在制冷系统已经进行循环反向的除霜操作期间,制冷剂流体在蒸发器内至少部分地凝结、转为液相并返回压缩机。该制冷系统在一段时间周期内保持在反向循环中工作,直到已经达到要求的除霜程度。一旦达到除霜程度,该制冷系统以常规方式工作,使通过压缩机压缩的气相制冷剂流体引向冷凝器入口。在除霜操作期间离开蒸发器并且返回压缩机的液相制冷剂流体必须使正常吸气路径转向,以防止制冷液被压缩机气缸压缩进而形成高内压和对阀门、垫圈及压缩机的其他部件的必然损坏。因此,在这些应用上不可能使用直吸。为了防止液体制冷剂流体进入抽吸室,某些压缩机结构(特别是那些用于商业应用并且在操作期间经受液体回流的)具有抽吸消音器3,该消音器配有与抽吸一入口管I的出口喷嘴Ia间隔的制冷剂流体入口喷嘴4,该出口喷嘴Ia通向压缩机壳体2内部。在JP2005-133707给出的方案中,抽吸声消音器提供与抽吸一入口管内端间隔设置的制冷剂流体进入管。进入管提供大体上与抽吸一入口管内端对齐并且一致的制冷剂流体入口喷嘴,以包括限定为使通过抽吸一入口管接收的气体制冷剂流体更好地进入的偏转件。然而,在吸气期间,抽吸一入口管内端和抽吸声消音器的进入管的入口喷嘴之间的间距不足以防止液相的油或制冷剂流体被进一步吸入压缩机内部,因而损坏压缩机。 在冰块制造机或存在液体制冷剂流体回流到压缩室的风险的其它应用中使用的众多封闭式压缩机结构(参见图I)中,根据开放式抽吸装置,抽吸一入口管I与抽吸消音器3中的制冷剂气体入口喷嘴4间隔设置,在壳体2内部大体上彼此对置。在这类安装装置中,尽管消除了液体制冷剂流体回流至压缩室内部的风险,但是由于制冷剂流体的热量,压缩机的能效损失不可避免,因为制冷剂流体在被吸入抽吸消音器3内部以及由此吸入压缩室内部之前进入封闭式壳体2内部。此外在本领域中已知的还有某些抽吸装置,其旨在最小化或者排除液体制冷剂流体(乃至油)回流至抽吸消音器的风险,而不使封闭式壳体内部的制冷剂流体受到不希望的加热。这些装置的实施例可在专利JP2007-255245中查看。在JP2007-255245中给出的方案中,抽吸一入口管包括位于压缩机壳体内部并由下部和上部形成的延伸部,下部与抽吸一入口管对齐用来临时积聚抽吸流中偶然存在的液态制冷剂流体,上部相对于抽吸一入口管抬高从而仅仅引导气态制冷剂流体并且具有相对于抽吸消音器的入口喷嘴轴向间隔的出口喷嘴。该喷嘴包括限定为使通过抽吸一入口管接收的气态制冷剂流体更好地进入的偏转件。应该注意到,设置偏转件是合乎需要的,因为抽吸消音器的入口喷嘴具有与抽吸一入口管的内延伸部的上部出口喷嘴的轴线共面的轴线,但是后者由于空间原因形成有大约直角的二面角以防止到达内延伸部上部的所有液态制冷剂供给到抽吸消音器。在上述方案中,存在半直吸,据此偶然到达液体积聚器的液态制冷剂流体存放于此,直至达到能够触发阀门元件的确定体积,所述阀门元件例如在允许液体在壳体内部排出而不是引向压缩室的积聚液体的压力下打开的铰接盖(articulated cover)。虽然以上讨论的上述方案最小化乃至减少液态制冷剂流体进入压缩机的压缩室,实施也是复杂和艰巨的,要求对一般情况下为具有两个不同出口的辅助件形式的抽吸一入口管结构进行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取决于以上讨论的不便之处以及已知结构性方案中的其它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具有安装在封闭式壳体内部的抽吸消音器类型的制冷压缩机,带有最小化乃至阻止液相制冷剂流体进入压缩机的压缩室内的抽吸装置,而不会使通过压缩机吸入的气相制冷剂流体在封闭式壳体内部受到不希望的加热,这种加热会在正常冷却操作中损害压缩机的能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抽吸装置,该装置降低了成本并且不需要在压缩机内部提供辅助件。本专利技术的抽吸装置可用于制冷压缩机中,这类制冷压缩机包括带有抽吸一入口管的封闭式壳体,该抽吸一入口管具有通向壳体内部的出口喷嘴,包括气相和液相中至少一个的制冷剂流体流通过该出口喷嘴排到该壳体的内部;气缸体,安装在该壳体内部并且限定出具有由阀板封闭的一端的压缩室;抽吸消音器,安装到气缸体上并且在外部包括进入管,具有转向抽吸一入口管的入口喷嘴;和用于制冷剂流体流的出口管,具有通过该阀板与该压缩室保持连通的端部喷嘴。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中,进入管的入口喷嘴可与抽吸一入口管的出口喷嘴相邻设置并设在抽吸一入口管的出口喷嘴的轮廓的轴向投影外部并转向位于出口喷嘴和入口喷嘴之间的壳体区域。在入口喷嘴内部负压或者壳体内部流体流偏转的至少一种情况下,该入口 喷嘴允许气相(如果制冷剂流体流中存在)进入而将液相(如果制冷剂流体流中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西尔维里拉M·皮罗瓦诺C·克尼斯E·R·伯格曼
申请(专利权)人:惠而浦股份有限公司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