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银变色剂、防银变色树脂组合物、防银变色方法、及使用该防银变色剂的发光二极管技术

技术编号:8275022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防银变色剂、将该防银变色剂应用于银部以防止银部变色的防银变色方法等,所述防银变色剂以锌盐和/或锌络合物,优选选自由碳原子数3至20的羧酸锌盐、磷酸锌盐、磷酸酯锌盐和羰基化合物锌络合物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有效成分。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防止镀银部等银部由含硫气体引起的变色。本发明专利技术作为发光二极管用防银变色剂特别有用,通过在发光二极管的镀银部等银部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银变色剂从而包覆银部,可以防止发光二极管的银部变色,从而防止照度的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银或镀银部的防变色剂,特别是涉及发光二极管所使用的银或镀银部的防变色剂、防变色树脂组合物、防变色方法以及使用该防银变色剂的发光二极管。
技术介绍
作为有机锌化合物中的代表性物质,脂肪酸锌化合物(例如,硬脂酸锌)等被称为金属皂的化合物,已知通过发挥其润滑特性而作为合成树脂、片剂成形时的润滑剂或脱模剂的用途。另外,作为芳香族羧酸锌化合物,例如苯甲酸锌,已知作为化合物自身的特性的抗菌剂的用途(专利文献I)。作为脂肪酸锌化合物及芳香族羧酸锌化合物的共通用途,已知氯化乙烯树脂膜等中的稳定剂(专利文献2)、缩合型聚硅氧烷树脂等的缩合催化剂、缩合促进剂(专利文献3)等。另外,近年来,已知使其渗出到加成反应型聚硅氧烷橡胶上部以减轻硬度低的聚硅氧烷橡胶表面的发粘性的橡胶改性用途(专利文献4)等。但是,至今·还不曾知道这些有机锌化合物自身具有防止银变色的效果,特别是防止发光二极管所使用的镀银部变色的效果。发光二极管中,为了向二极管芯片供给电流,引线框多配置在芯片附近或正下方。因此,为了有效地利用从芯片发出的光,引线框自身也要求使用反射率高的金属或镀敷反射率高的金属。其中,银由于对可见光的反射率高,因此作为发光二极管用引线框的镀敷材料使用的示例多。但是,已知银一般为容易变性的材料,特别地与硫元素的反应性高,会产生硫化银而变性为黑色。因此,为了保护引线框使其免受使银变色的含硫气体的影响,一般用环氧树脂等密封后使用。实际上经环氧树脂密封的发光二极管可以抑制银变性,从而在市面上未曾出现问题。近年来,发光二极管也开发出发射约460nm的短波长光的制品并且高辉度化发展,因此发光时大量产热。已经明确,以往的使用环氧树脂的密封材料,由于受到短波长的光和热的影响,密封树脂自身会由于着色而无法使用。因此,最近逐渐多采用耐光及耐热性强的聚硅氧烷树脂(具有柔软的橡胶型和硬质的树脂型)作为密封材料。但是,与环氧树脂相比,聚硅氧烷树脂的透气性非常高,可以轻易地使所述含硫气体透过而使银变色。该透过气体,由于使密封内部的镀银部等变色,因此镀银部的反射率下降。结果,照度下降。因此,作为用聚硅氧烷树脂密封镀银框的问题点,已指出由所述问题造成的耐久性下降。市面上的现状为,为了避免银变色而确保可靠性,不得不改为应用化学稳定性高的镀金。但是,金的价格比银高在经济性方面不利,另外更大的问题是存在由于改为镀金因此光的反射率大幅下降(一般认为最大为几十%之多)的重要课题。使用聚硅氧烷树脂作为密封材料时,期望可以防止银变色并且确保其反射率的耐久性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第2772445号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第3385578号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8-274272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10-4313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发挥并维持防止镀银等的银的表面、特别是发光二极管所使用的镀银部因含硫气体引起的变色的效果的防银变色剂、防银变色树脂组合物以及防银变色方法。鉴于前述现状,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专心研究,结果发现,锌化合物、特别是锌盐或锌 络合物在防止银变色方面有效,并且完成了本专利技术。gp,本专利技术涉及下述的(I)至(25)。(I) 一种锌盐或锌络合物的用途,其用于制造含有锌盐或锌络合物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作为有效成分的防银变色剂。(2)如⑴所述的用途,其中,防银变色剂为发光二极管用防银变色剂。(3)如⑴或⑵所述的用途,其中,防银变色剂为含有选自由碳原子数3至20的羧酸化合物锌盐、磷酸锌盐、磷酸酯锌盐和羰基化合物锌络合物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有效成分的防银变色剂。(4)如⑴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防银变色剂为含有碳原子数3至20的脂肪族羧酸锌盐作为有效成分的防银变色剂。(5)如(4)所述的用途,其中,该脂肪族羧酸锌盐为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锌盐。(6)如(5)所述的用途,其中,该脂肪族羧酸锌盐为选自由2-乙基己酸锌、新癸酸锌、月桂酸锌、蓖麻油酸锌、硬脂酸锌、十一碳烯酸锌和环烷酸锌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7)如(4)或(5)所述的用途,其中,该脂肪族羧酸锌盐为至少具有环戊烷骨架或环己烷骨架中的任意一方的脂环羧酸的锌盐。(8)如⑴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防银变色剂含有磷酸酯和/或磷酸的锌盐作为有效成分。(9)如⑴至⑶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防银变色剂含有乙酰丙酮锌络合物作为有效成分。(10)如⑴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防银变色剂为还含有溶剂,并且在该溶剂中含有O. 005至I重量%的锌盐或锌络合物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作为有效成分的防银变色剂。(11) 一种发光二极管用防银变色树脂组合物,其中,含有锌盐或锌络合物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以及密封树脂,并且相对于该树脂100重量份含有O. 05至10重量份的该锌盐或锌络合物中的至少任意一方。(12)如(11)所述的防银变色树脂组合物,其中,作为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的硬度,以JIS K7215的A型硬度计测定的硬度超过70。(13)如(11)或(12)所述的防银变色树脂组合物,其中,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的折射率超过1.45。(14)如(11)或(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银变色树脂组合物,其中,密封树脂为含有聚硅氧烷骨架的密封树脂。(15) 一种防银变色方法,其中,在银的表面应用⑴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银变色剂。(16)如(15)所述的防银变色方法,其中,银的表面为发光二极管的银的表面。(17)如(15)或(16)所述的防银变色方法,其中,上述⑴所述的防银变色剂为,还含有溶剂,并且在该溶剂中含有O. 005至 I重量%的锌盐或锌络合物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作为有效成分的防银变色剂。(18) 一种防银变色方法,其中,将(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银变色树脂组合物应用于发光二极管的银的表面。(19) 一种发光二极管,其中,在银的表面具有含有锌盐或锌络合物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防银变色剂的干燥膜或固化物覆膜。(20)如上述(19)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中,用密封树脂在防银变色剂的干燥膜或固化物覆膜上进行密封。(21) 一种发光二极管,其中,用(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银变色树脂组合物密封银的表面。(22)如(19)或(20)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中,密封树脂为通过加成反应进行固化,并且固化后形成以JIS K 7215的A型硬度计测定的硬度超过70的固化物的聚硅氧烷树脂。(23) 一种防银变色剂,其中,含有锌盐或锌络合物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作为有效成分,并且以相对于稀释剂100重量份为O. 005至I重量份的比例含有该有效成分。(24)如(23)所述的防银变色剂,其中,稀释剂为有机溶剂。(25)如(23)所述的防银变色剂,其中,稀释剂为聚硅氧烷树脂。专利技术效果用本专利技术的防银变色剂包覆使用银的制品的银部时,可以长期防止银部因硫化氢等引起的变色。例如,将具有镀银部的发光二极管等的银部的表面用本专利技术的防银变色剂包覆时,具体而言,由该防银变色剂的干燥覆膜或树脂固化物包覆的该发光二极管,即使在硫化氢存在下的苛刻试验中也可以长期观察不到银部的变色,可以防止发光二极管的照度下降。另外,用本专利技术的防银变色树脂组合物密封的发光二极管也可以达成同样的效果。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即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田义浩佐佐木智江枪田正人青木静中西政隆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