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室单元以及原子振荡器。
技术介绍
根据铷、铯等的碱金属的原子的能量跃迁而进行振荡的原子振荡器,在一般情况下,被大致划分为利用了通过光以及微波而产生的双共振现象的原子振荡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和利用了通过波长不同的两种光而产生的量子干涉效应(CPT =CoherentPopulation Trapping)的原子振荡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任意一种原子振荡器中,在一般情况下,将碱金属与缓冲气体一起封入在气室内,而为了并将该碱金属保持为气体状,需要将气室加热至预定温度。 例如,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原子振荡器中,在封入有气体状的金属原子的气室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由ITO (Indium Tin Oxides :氧化铟锡)构成的膜状的发热体,并通过通电而使该发热体发热。由此,对气室进行加热,从而能够将气室内的金属原子保持为气体状。在这种原子振荡器中,在通常情况下,调节向发热体被供给的电流,以使气室内的温度成为固定。因此,随着例如外部空气温度的变化,流通于发热体中的电流将发生变化。当如前文所述这样,流通于发热体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由发热体产生的磁场也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室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气室,其封入有气体状的碱金属原子;第一发热电阻器,其通过通电而发热,并对所述气室进行加热;第二发热电阻器,其通过通电而发热,并对所述气室进行加热,所述第一发热电阻器和所述第二发热电阻器隔着所述气室而对置,流通于所述第一发热电阻器中的电流和流通于所述第二发热电阻器中的电流含有相互向同一方向流通的电流成分,从而使随着向所述第一发热电阻器的通电而在所述气室内产生的磁场、和随着向所述第二发热电阻器的通电而在所述气室内产生的磁场,在所述气室内相互削弱磁场的强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6 JP 2011-1637061.一种气室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气室,其封入有气体状的碱金属原子; 第一发热电阻器,其通过通电而发热,并对所述气室进行加热; 第二发热电阻器,其通过通电而发热,并对所述气室进行加热, 所述第一发热电阻器和所述第二发热电阻器隔着所述气室而对置, 流通于所述第一发热电阻器中的电流和流通于所述第二发热电阻器中的电流含有相互向同一方向流通的电流成分,从而使随着向所述第一发热电阻器的通电而在所述气室内产生的磁场、和随着向所述第二发热电阻器的通电而在所述气室内产生的磁场,在所述气室内相互削弱磁场的强度。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室单元,其中, 在俯视观察时,所述第一发热电阻器以及所述第二发热电阻器分别延伸至所述气室中封入有所述碱金属原子的区域的外侧。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室单元,其中, 在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