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组件,用于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相连,其包括弹性连接体及塞体。其中,该第二部件上开设有穿孔;该弹性连接体设置于第一部件上并部分伸入到该穿孔中,且界定有一容置空间;该塞体塞设于弹性连接体的容置空间中,将该弹性连接体伸入到该穿孔中的部分撑开,而与该第二部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带有该连接组件的电子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组件及带有该连接组件的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及带有该连接组件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产品/设备的组装都是以人工将螺丝穿过螺丝孔及螺丝柱的连接方式来固定连接的。例如,为了将电子产品中的电子连接器稳定地连接于PCB板上,其利用一盖板压住电子连接器并固定连接于PCB板上,以免电子连接器松动;一般地,在PCB板上设置若干个凸起的螺丝柱,而在盖板相应的位置设置若干个穿孔,接着将螺丝贯穿穿孔并锁合于螺丝柱中,进而来连接锁定盖板及PCB板。然而,这样却增加了锁付螺丝时的组装工时,同时需要较大的劳动人力;另外,长时间或频繁的操作使得该螺丝滑丝而出现无法拧紧的情况,从而影响盖板及PCB板的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易于组装及拆卸的连接组件。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上述连接组件的电子装置。一种连接组件,用于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相连,其包括弹性连接体及塞体。其中,该第二部件上开设有穿孔;该弹性连接体设置于第一部件上并部分伸入到该穿孔中,且界定有一容置空间;该塞体塞设于弹性连接体的容置空间中,将该弹性连接体伸入到该穿孔中的部分撑开,而与该第二部件连接。一种带有连接组件的电子装置,包括第一部件、开设有穿孔的第二部件及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相连的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包括弹性连接体及塞体;该弹性连接体设置于第一部件上并部分伸入到该穿孔中,且界定有一容置空间;该塞体塞设于弹性连接体的容置空间中,将该弹性连接体伸入到该穿孔中的部分撑开,而与该第二部件连接。本专利技术结合弹性连接体及其塞体的配合设计实现了易于组装及拆卸的连接组件,并提供了一种带有该连接组件的电子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电子装置的分解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组装前连接组件的状态图。图3为图2所示的电子装置插入塞体前的状态图。图4为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组装完成的状态图。图5为另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子装置1第一部件10第二部件20穿孔201连接组件30弹性连接体31容置空间310本体312弹性臂314弹性部3140卡勾3142塞体32本体320导入部3200手持部322贯穿孔322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其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其包括第一部件10、第二部件20及将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相连的连接组件30;该连接组件30可将第一部件10及第二部件20快速地组装及拆卸。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1为电子产品的主板,其中,该电子产品可以为手机、笔记本等便携式设备。该第一部件10可以是PCB板,该第二部件20可以是PCB板上的电子连接器装置用盖板。如图所示,该电子连接器装置40设置于第一部件10上,自下而上依次包括下连接器401、上连接器402以及泡棉403。其中,下连接器401可以为手机中电子连接器的母端,其焊接于PCB板上;上连接器402为与下连接器401相对应的公端,其插接于下连接器401上;泡棉403粘贴于上连接器402表面。当然,第一部件10上还可以设置有其他若干个不同的电子元器件(图未示),如电阻、电容等。该第二部件20附贴于泡棉403表面以按压电子连接器装置40,从而固定住电子连接器装置40并可起到防电磁干扰的作用,于是,在泡棉403缓冲力的作用下可尽量避免电子连接器装置40受力不平衡而损坏。那么,该连接组件30用于将该第一部件10与该第二部件20固定连接。该第二部件20上开设有穿孔201;该连接组件30包括弹性连接体31以及与弹性连接体配合的塞体32。其中,该弹性连接体31设置于第一部件10上,并界定有一容置空间310;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设置于第一部件10上的弹性连接体31部分伸入到第二部件20的穿孔201中,接着施加一外力使该塞体32塞设于弹性连接体31的容置空间310中,将该弹性连接体31伸入到穿孔201中的部分撑开,而与该第二部件20连接。于是,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即可快速地组装连接。请同时参阅图2,该弹性连接体3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焊接于第一部件10上,其设置于与第二部件20相对的第一部件10表面。该弹性连接体31包括一圆柱状本体312及自该本体312侧壁向上延伸而形成的两个弹性臂314。故,该弹性连接体31可通过将本体312的底部焊接或粘合于第一部件10表面来进行固定。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该两个弹性臂314环绕该本体312的中心位置对称设置而使其受力均匀,同时该两个弹性臂314围设而形成的容置空间即为弹性连接体31上界定的容置空间310,该容置空间310大致位于弹性连接体31的中部,其垂直于第一部件10表面且其开口相对于第二部件20设置;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臂314可不对称地设置于本体312的侧壁。弹性臂314大致呈片状,其包括弹性部3140及卡勾3142,该弹性部3140自本体312侧壁向上延伸而形成,该卡勾3142自弹性部3140远离本体312的一端侧壁上向外延伸而形成。该两个弹性臂314的两卡勾3142围设而形成容置空间310的开口。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弹性连接体31可包括三个或更多个弹性臂314。塞体32大致为一圆柱状,其包括一本体320及一手持部322,该手持部322用于用户手持操作该塞体32。该本体320的一端为一圆台状的导入部3200,该导入部3200远离本体320一端的直径小于另一端的直径,以便于用户更省力地将塞体32塞设于弹性连接体31中;手持部322凸设于本体320另一端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自该手持部322临近本体320一端的表面上向内凹陷形成一贯穿孔3220,该贯穿孔3220自手持部322前端向后端延伸而构成一穿孔,以便于拆卸时其对应的拆卸工具(图未示)插入该孔3220并施加一外力于该拆卸工具上而拔出塞体32。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该弹性连接体31连接于第一部件10表面,且该弹性连接体31与第二部件20上的至少一穿孔201对应设置。组装前,该弹性连接体31处于自然状态下,该两卡勾3142所围成的外径不大于穿孔201的直径,其所围成的内径小于该塞体32的直径。于是,组装时,该弹性连接体31的两卡勾3142即可快速地自下而上完全穿过第二部件20的穿孔201,接着将塞体32置于弹性连接体31的容置空间310上方并施加一外力于该塞体32上,以使其经过容置空间310的开口向下运动而插入容置空间310中并使该塞体32底部抵触于弹性连接体31的本体312表面的位置;其中,塞体32在圆台状导入部3200的导引下更省力地经过上述开口进入两卡勾3142所围成的内径而插入容置空间310中,并迫使两弹性臂314侧壁发生弹性变形向外扩展而撑开,于是带动两卡勾3142撑开并连接于第二部件20表面。组装完成后,由于两卡勾3142均向外扩展而撑开,故其所围成的内径及外径均增大,此时,两卡勾3142所围成的外径稍大于穿孔201的直径而使得卡勾3142能够卡合于第二部件20表面上。拆卸时,用户握住塞体32的手持部322并施加一外力使其向上移动,在外力的作用下,塞体32渐渐远离弹性连接体31的本体312;当塞体32完全脱离弹性连接体31时,弹性连接体31亦完全脱离塞体32给弹性连接体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组件,用于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相连,该第二部件上开设有穿孔,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组件包括:弹性连接体,设置于第一部件上并部分伸入到所述穿孔中,该弹性连接体界定有一容置空间;以及塞体,塞设于弹性连接体的容置空间中,将该弹性连接体伸入到所述穿孔中的部分撑开,而与该第二部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组件,用于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相连,该第二部件上开设有穿孔,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组件包括:弹性连接体,该弹性连接体一端固定设置于第一部件上而另一端部分伸入到所述穿孔中,该弹性连接体界定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弹性连接体所述一端为一本体及所述另一端为至少两弹性臂,该至少两弹性臂自本体侧壁向上延伸形成并环绕该本体设置而围设形成所述的容置空间,所述弹性臂包括可卡设于第二部件上的卡勾,其中,在组装该连接组件前,该弹性连接体处于自然状态下,该卡勾所围成的外径不大于穿孔的直径;以及塞体,自该弹性连接体的所述另一端塞设于弹性连接体的容置空间中,将该弹性连接体伸入到所述穿孔中的部分撑开,而与该第二部件连接,所述塞体包括一本体及一手持部,所述手持部凸设于该本体的一端,所述手持部临近本体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一贯穿孔,该贯穿孔自手持部前端向后端延伸而构成一穿孔,以便于拆卸时其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开贵,
申请(专利权)人: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