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曲面桁架天线支撑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展模块及采用该可折展模块的曲面桁架天线支撑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卫星通讯、对地观测、全球定位、宇宙探索等前沿领域,对于能够发射到外太空的大口径、高精度天线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与此同时,由于目前运载设备的搭载空间有限,所以不得不要求天线在发射过程中的体积要小,重量要轻,为解决这一矛盾,能够研制出拥有高收纳率,同时又具备高可靠性和高精度的大型可展开天线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航天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可展开天线发展至今,其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如果按照其反射面的类型进行分类的话,其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充气式展开天线、固体反射面可展开天线、金属网反射面可展开天线,其中由可展开支撑机构和金属反射网组成 的金属网反射面可展开天线因其具有高收纳率、轻质量、可拓展性强等优点,在航天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天线支撑机构是金属网反射面可展开天线的主体结构,现有的天线支撑机构存在加工、制造、装配及精度调节周期长,重量大,展开可靠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天线支撑机构存在加工、制造、装配及精度调节周期长,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展模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基座(1)、下基座(2)、中心杆(3)、第一驱动元件(4)、滑块(5)、两根斜拉索(6)和多个可折展肋单元(7),上基座(1)和下基座(2)均为带有多个第一凸起的基座,且每个第一凸起上均开有一个第一凹槽,上基座(1)和下基座(2)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上基座(1)的第一凹槽位置和下基座(2)的第一凹槽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中心杆(3)穿设在上基座(1)和下基座(2)上,第一驱动元件(4)套装在上基座(1)和下基座(2)之间的中心杆(3)上,滑块(5)为带有多个第二凸起的滑块,每个第二凸起上设有一个第二凹槽,滑块(5)套装在上基座(1)和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展模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基座(I)、下基座(2)、中心杆(3)、第一驱动元件(4)、滑块(5)、两根斜拉索(6)和多个可折展肋单元(7),上基座(I)和下基座(2)均为带有多个第一凸起的基座,且每个第一凸起上均开有一个第一凹槽,上基座(I)和下基座(2)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上基座(I)的第一凹槽位置和下基座(2)的第一凹槽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中心杆(3)穿设在上基座(I)和下基座(2)上,第一驱动元件(4)套装在上基座(I)和下基座(2)之间的中心杆(3)上,滑块(5)为带有多个第二凸起的滑块,每个第二凸起上设有一个第二凹槽,滑块(5)套装在上基座(I)和第一驱动元件(4)之间的中心杆(3 )上,多个可折展肋单元(7 )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可转动设置在上基座(I)和下基座(2 )的第一凹槽内,所述每个可折展肋单元(7)均包括上弦杆(8)、下弦杆(9)、外杆(10)、斜腹杆(11)、上支撑杆(12)、下支撑杆(13 )和第二驱动元件(14),上弦杆(8 )和下弦杆(9 )依次可转动设置在上基座(I)和下基座(2)的第一凹槽内,上弦杆(8)和下弦杆(9)的末端与外杆(10)可转动连接,上支撑杆(12)的一端可转动设置在上基座(I)的第一凹槽上,上支撑杆(12)的另一端与斜腹杆(11)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斜腹杆(11)的另一端与下弦杆(9)的下端可转动连接,下支撑杆(13)的一端可转动设置在滑块(5)的第二凹槽上,下支撑杆(13)的另一端与上支撑杆(12)可转动连接,第二驱动元件(14)的一端设置在下基座(2)的第一凹槽内,第二驱动元件(14)的另一端可滑动设置在下弦杆(9)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宗全,郭宏伟,刘荣强,刘兆晶,田大可,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