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2680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由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组成,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为:锂盐10%~15%、有机溶剂80%~89%、添加剂0.01%~5%混合均匀。其添加剂为提供电子能力强的氧化剂,能够迅速将负极表面沉积的铁元素氧化,阻止电池中铁元素在负极表面还原析出及积累,解决了由于铁枝晶生成而刺破隔膜的问题,有效改善了电池自放电特性,提高电池在使用和贮存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和外壳组成。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伴随着锂离子在正负极活性材料中脱出和嵌入,而电解液则作为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递的媒介。目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一般采用环状碳酸酯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和链状碳酸酯(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甲基乙基碳酸酯(EMC)的混合物作为有机溶剂,用六氟磷酸锂作为电解质,添加剂可有可无。而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途多种多样,有提闻容量、提闻循环性能、提闻首次充放电效率、提闻闻低温放电特性的,以及减少电池产气的添加剂等。 锂离子电池从原材料的生产到电池的生产,再到电池的使用,期间各环节不可避免要混入铁元素,而现有锂电池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不能消除铁元素,导致电池发生自放电以及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锂电池电解液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改善锂离子电池自放电特性、提高安全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由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组成,其特征在于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为锂盐10% 15%,有机溶剂80% 89%,添加剂0. 01% 5%,所述添加剂为氧化剂。所述氧化剂为氯甲酸甲酯、高氯酸铵、过氧化苯甲酰、过苯甲酸特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可以提供电子能力强的氧化剂作为添加剂,能够迅速将负极表面沉积的铁元素氧化。阻止了电池中铁元素在负极表面还原析出及积累,解决了由于铁枝晶生成而刺破隔膜的问题,有效的改善了电池自放电特性,提高电池在使用和贮存过程中的安全性。电解液中各组分配比科学合理,保证了本专利技术取得积极效果。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I : 将质量百分数为O. 1%的过氧化苯甲酰和13%的六氟磷酸锂溶于86. 9%的有机溶剂(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质量比为I. I 1)中,混合均匀后制成电解液。实施例2:将质量百分数为I. 5%的过苯甲酸特丁酯和13%的六氟磷酸锂溶于85. 5%的有机溶剂(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质量比为I. I 1)中,混合均匀后制成电解液。实施例3: 将质量百分数为3%的氯甲酸甲酯和13%的六氟磷酸锂溶于84%的有机溶剂(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质量比为I. I 1)中,混合均匀后制成电解液。实施例4 将质量百分数为5%的高氯酸铵和12%的六氟磷酸锂溶于83%的有机溶剂(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质量比为I. I 1)中,混合均匀后制成电解液。实施例5 将质量百分数为1%的氯甲酸甲酯、2%的高氯酸铵和13%的六氟磷酸锂溶于84%的有机 溶剂(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质量比为I. I 1)中,混合均匀后制成电解液。比较例I : 将质量百分数为13%的六氟磷酸锂溶于87%的有机溶剂(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质量比为I. I 1)中,混合均匀后制成电解液。将实施例和比较例所述的电解液注入IOAh磷酸铁锂电池后,满电常温搁置28天测试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由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组成,其特征在于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为:锂盐:10%~15%,有机溶剂:80%~89%,添加剂:0.01%~5%,所述添加剂为氧化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由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组成,其特征在于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为锂盐10% 15%,有机溶剂80% 89%,添加剂0. 01% 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全肖亮韩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富朗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