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2608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在其端部处的未涂覆区域;壳体,容纳电极组件;盖板,与壳体结合;绝缘构件,位于壳体中。绝缘构件包括:第一区域,位于电极组件和盖板之间;第二区域,位于电极组件的未涂覆区域和壳体的内表面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
实施例涉及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与不可充电的原电池不同,二次电池可以被充电和放电。较低功率的二次电池可被制成电池包并用作各种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蜂窝式电话或录像机)的电源。具有很多相互连接的电池单元的较大尺寸电池可被用作例如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辆中的电机驱动的电源。根据电池壳体的形状,可将二次电池制造成包括圆柱型和棱柱型在内的各种类型。可通过将电极组件(具有正极板、负极板及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分隔件)和电解质容纳在壳体中,并将盖板安装在壳体中来形成二次电池。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可连接到电极组件,并可穿过盖板暴露或凸出到外部。
技术实现思路
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二次电池。可通过提供一种二次电池来实现实施例,该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在其端部处的未涂覆区域;壳体,容纳电极组件;盖板,与壳体结合;绝缘构件,位于壳体中,绝缘构件包括位于电极组件和盖板之间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电极组件的未涂覆区域和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第二区域。绝缘构件可与盖板结合。第一区域可包括:端子凸出,位于盖板的盖板端子孔中,端子凸出包括穿过端子凸出的绝缘构件端子孔;结合凸出,结合凸出与盖板的结合凹进结合。第一区域还可包括:排气孔,位于盖板的安全口下方;绝缘构件注入孔,位于盖板的盖板注入孔下方。绝缘构件可形成将二次电池的充电/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引导至排气孔的气体通道。第一区域可包括沿第一区域的侧面向下延伸的厚的边部。第二区域可从第一区域的端部向下延伸。第二区域可包括:第二区域后板,位于电极组件的未涂覆区域和壳体的窄的侧面之间;第二区域侧板,从第二区域后板向内延伸。第二区域侧板可在电极组件的未涂覆区域的侧面和壳体的宽的侧面之间延伸。第二区域可包括位于第二区域后板和第二区域侧板的接合处的加固构件。第二区域侧板的宽度可等于或大于未涂覆区域的宽度。第二区域侧板可延伸以覆盖电极组件的整个宽的侧面。绝缘构件还可包括与第一区域相对的第三区域,第三区域位于电极组件的底面和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第三区域可从第二区域的端部向内延伸。第三区域可包括位于电极组件的未涂覆区域和壳体的底表面之间的第三区域底板。第三区域底板的宽度可等于或大于电极组件的未涂覆区域的宽度。第三区域底板可延伸以覆盖电极组件的整个底面。第三区域可从未组装状态下的与第二区域纵向布置的一个位置折叠到组装状态下的与第二区域垂直的另一位置。绝缘构件可由酚醛树脂、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醚酮、聚甲醛或它们的组合形成。绝缘构件可具有单个的、一体形成的结构。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以上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更清楚,在附图中:图1A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透视图;图1B示出了图1A中的二次电池的剖视图;图1C示出了图1B中的二次电池的局部放大图;图2A示出了图1A中的二次电池的绝缘构件的透视图;图2B示出了图2A中的绝缘构件的剖视图;图3A示出了图2A中的绝缘构件的未组装状态的透视图;图3B示出了图2A中的绝缘构件的未组装状态的剖视图;图4A、图4B和图4C示出了沿图3A中的线4A-4A、线4B-4B和线4C-4C截取的剖视图;图5示出了多个二次电池通过汇流条相互串联连接的状态的透视图;图6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绝缘构件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将把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地示出,可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还将理解的是,当层或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层或元件可直接位于所述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将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元件“下方”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所述另一元件下方,也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此外,还将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作“在”两个元件“之间”时,该元件可以是所述两个元件之间的唯一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图1A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透视图。图1B示出了图1A中的二次电池的剖视图。图1C示出了图1B中的二次电池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A、图1B和图1C所示,根据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可包括电极组件110、第一电极端子120(例如,正极端子)、第二电极端子130(例如,负极端子)、绝缘构件140、壳体150和盖板160。可通过将包括第一电极板111、分隔件113和第二电极板112的堆叠结构卷绕或层叠来形成电极组件110。在实施中,第一电极板111可用作正极且第二电极板112可用作负极,或者反之亦然。另外,电极组件110可具有大致的六面体形状,所述大致的六面体形状具有彼此面对的相对的侧面区域(未涂覆部分或区域)、位于相对的侧面区域上方的顶部区域以及与顶部区域相对的底部区域。可通过在第一电极集流体(由诸如铝箔的金属箔制成)上涂覆第一电极活性材料(由例如过渡金属氧化物制成)来形成第一电极板111,并且第一电极板111可包括没有涂覆第一电极活性材料的第一电极未涂覆区域或部分111a。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分111a可变成第一电极板111和第一电极板111外部之间的电流通路。第一电极板111的材料不限于这里列出的材料。可通过在第二电极集流体(由诸如铜箔或镍箔的金属箔制成)上涂覆第二电极活性材料(由例如石墨或碳材料制成)来形成第二电极板112,并且第二电极板112可包括未涂覆第二电极活性材料的第二电极未涂覆区域或部分112a。第二电极未涂覆部分112a可变成第二电极板112和第二电极板112外部之间的电流通路。第二电极板112的材料不限于这里列出的材料。第一电极板111和第二电极板112可具有不同的极性。分隔件113可防止第一电极板111和第二电极板112之间的电短路,并可仅允许锂离子穿过。分隔件113可由例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的复合膜形成。分隔件113的材料不限于在此列出的材料。第一电极端子120和第二电极端子130(分别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板111和第二电极板112)可与电极组件110的相对的端部结合。电极组件110可与电解质一起容纳在壳体140中。电解质可包括锂盐(例如,LiPF6或LiBF4)和有机溶剂(例如,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或碳酸二甲酯(DMC))。在实施中,电解质可为液相、固相或凝胶相。第一电极端子120可由金属或其等同物制成,并可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板111。第一电极端子120可包括第一集流体板121、第一集流体端子122和第一紧固构件123。第一集流体板121可接触在电极组件110的一端凸出的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分111a。第一集流体板121可焊接到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分111a。第一集流体板121可大致为L形,并可包括在其顶部上的端子孔121d。第一集流体端子122可以装配到端子孔121d中。第一集流体板121可由例如铝或铝合金制成。然而,第一集流体板121的材料不限于在此列出的材料。第一集流体端子122可穿过盖板160(后面描述),并且可向上延伸并凸出预定的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二次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在其端部处的未涂覆区域;壳体,容纳电极组件;盖板,与壳体结合;绝缘构件,位于壳体中,其中,绝缘构件包括:第一区域,位于电极组件和盖板之间;第二区域,位于电极组件的未涂覆区域和壳体的内表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5 US 61/511,264;2012.01.06 US 13/344,8921.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在其端部处的未涂覆区域;壳体,容纳电极组件;盖板,与壳体结合;绝缘构件,位于壳体中,其中,绝缘构件包括:第一区域,位于电极组件和盖板之间;第二区域,位于电极组件的未涂覆区域和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其中,第一区域包括位于盖板的盖板端子孔中的端子凸出,端子凸出包括穿过端子凸出的绝缘构件端子孔,端子凸出从第一区域一体地延伸,其中,第一区域包括厚的边部,所述厚的边部从第一区域的相对的长边向下突出并且沿着所述相对的长边从第一区域的一端连续延伸到第一区域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绝缘构件与盖板结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第一区域还包括:结合凸出,结合凸出与盖板的结合凹进结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第一区域还包括:排气孔,位于盖板的安全口下方;绝缘构件注入孔,位于盖板的盖板注入孔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绝缘构件形成将二次电池的充电/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引导至排气孔的气体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第二区域从第一区域的端部向下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第二区域包括:第二区域后板,位于电极组件的未涂覆区域和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德中金仁
申请(专利权)人:SB锂摩托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