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线路的故障指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0634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线路的故障指示器,包括上外壳和下外壳,所述上外壳内装有上铁芯,上外壳内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装设有带动上外壳上下移动的伸缩装置,下外壳内装有主板和具有感应线圈的下铁芯,下外壳外表面装有电源装置,该电源装置与主板电连接,下外壳内设有插槽,上外壳的导向槽活动插入插槽内,下铁芯的感应线圈与主板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性好,指示效果佳,能及时准确的提供故障点信息,能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稳定运行,性能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故障指示器,具体地说是一种配电线路的故障指示器
技术介绍
电网中的线路故障多发生在配电网,直接影响着社会生产,当线路发生故障时,及时准确的定位故障点极其重要,能为检修节省时间,减少损失。当配电线路发生故障时,可通过检测电流和电压突变量,运用各种判据,判断故障状态,并显示故障信息,从而达到故障点的定位目的,便于工人进行维修。此种传统的做法,由于维修前需要人工进行检测和确定故障发生点,从而耗费了时间,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目前配电线路上有安装一种故障指示器,自动检测故障发生位置,提高检修效率,降低损失。然而,现在的这种指示器,普遍存在应用性差、指示效果不佳的缺点,而且有时还会因为失真而带来错误信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性好,性能稳定可靠,对故障指示效果佳的配电线路的故障指示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配电线路的故障指不器,包括上外壳和下外壳,所述上外壳内装有上铁芯,上外壳内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装设有带动上外壳上下移动的伸缩装置,下外壳内装有主板和具有感应线圈的下铁芯,下外壳外表面装有电源装置,该电源装置与主板电连接,下外壳内设有插槽,上外壳的导向槽活动插入插槽内,下铁芯的感应线圈与主板电连接。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导向杆和弹簧,导向杆底部装在下外壳内底面,弹簧套装在导向杆上。所述下外壳内装有一端伸入插槽内的限位器,导向槽下部开设有便于限位器卡住的卡位。所述限位器包括壳体、压缩弹簧、连杆、活动板及限位头,压缩弹簧、连杆和活动板均装在壳体内,压缩弹簧、连杆和活动板从左往右依次安装,限位头一端装在壳体内,连杆一端与压缩弹簧连接,该连杆另一端与活动板连接,限位头与活动板相卡装。所述电源装置为装在下外壳外表面的光伏电池,该光伏电池通过电路管与主板电连接。所述主板上设有天线模块。所述电路管与下外壳为一体成型结构。本专利技术能够将故障信号发射到监测中心,使相关管理人员及时获取信息,能最快程度的确定故障点位置,大大提高了维修效率,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适用性强,能在恶劣环境下长期稳定的运行,性能可靠,具有长期不用维护的特点,适用范围广泛。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视结构示意 图3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意 图4为本专利技术闭合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 图5为本专利技术闭合状态下的限位器的剖开示意 图6为本专利技术打开后处于静止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 图7为本专利技术打开后处于静止状态下的限位器的剖开示意 图8为本专利技术打开到最大程度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打开到最大程度状态下限位器的剖开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附图1、2、3、4所示,一种配电线路的故障指示器,包括上外壳I和下外壳2,所述上外壳I内装有上铁芯5,上外壳I内设有导向槽6,导向槽6内装设有伸缩装置,该伸缩装置带动上外壳I沿着导向槽6上下移动,下外壳2内装有主板7和具有感应线圈8的下铁芯9,下铁芯9的感应线圈8与主板7电连接,下外壳2外表面装有电源装置3,该电源装置3与主板7电连接,下外壳2内设有插槽10,上外壳I的导向槽6活动插装入插槽10内。主板7上装设有天线模块14,主板7上还配置有无线发射模块等,用于将故障信号发送传输到监测中心供管理人员观察分析。所述的主板具有逻辑判断功能,以及该主板上的各元件配置均为现有公知技术,在此不对其的详细结构进行赘述。电源装置为主板提供电源,使其能正常工作。电源装置3优选为装设在下外壳外表面的光伏电池,该光伏电池通过电路管4与主板电7连接,即电路管4 一端与光伏电池连接,电路管4另一端与主板7电连接。另外,光伏电池可设置四组,或者六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定。电路管4与下外壳2为一体成型结构。伸缩装置包括导向杆11和弹簧12,导向杆11底部装在下外壳2内底面,弹簧12套装在导向杆11上。下外壳2内装有一端伸入插槽10内的限位器13,导向槽6下部开设有便于限位器13卡住的卡位15,该限位器13对上外壳I的导向槽6起到限位作用。另外,上铁芯和下铁芯均设计成半圆形,使其能够相吻合。如图5所示,所述限位器13包括壳体1301、压缩弹簧1302、连杆1303、活动板1304及限位头1305,压缩弹簧1302、连杆1303和活动板1304均装在壳体1301内,压缩弹簧1302、连杆1303和活动板1304从左往右依次安装,限位头1305 —端活动装在壳体1301内,连杆1303 —端与压缩弹簧1302连接,该连杆1303另一端与活动板1304连接,限位头1305与活动板1304相卡装。活动板1304随着压缩弹簧1302的拉伸或压缩而移动,从而带动限位头1305移动。限位头1305内壁上可开设有限位槽,活动板上设有齿,该齿在限位槽中运动实现卡合。下面以各工作状态来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4、5所示,上外壳I与下外壳2吻合,使上铁芯5和下铁芯9吻合成一起相形成一个闭合磁路。此时导向杆11上的弹簧12为自由状态,限位器13的限位头1305挤顶着上外壳I导向槽6的中上部外侧面。此时限位头1305受到上外壳I导向槽6的挤压,限位头1305挤压活动板1304,活动板1304挤压连杆1303,连杆1303挤压压缩弹簧1302,使压缩弹簧1302收缩。此时整个指示器处于闭合运行状态。如图6、7所示,上外壳I与下外壳2呈互相打开状态,即上铁芯5与下铁芯9没有吻合在一起形成闭合磁路。由于上外壳I向上移动,使得弹簧12呈压缩状态。限位器13的限位头1305刚好位于导向槽6的卡位15位置。限位头1305没有受到上外壳I导向槽6的挤压,原先呈压缩状态的压缩弹簧1302释放弹力,使连杆1303推动活动板1304移动,从而推动限位头1305移动,使限位头1305卡在导向槽6的卡位15位置。如图8、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由打开静止状态回复到闭合状态的示意图。在外力的作用下,上外壳I继续往上移动,弹簧12继续受到压缩。上外壳I往上移动一定距离时,限位器13的限位头1305受到导向槽6的卡位13下部斜面的挤压,活动板1304受到限位头1305的挤压,活动板1304挤压压缩弹簧1302,该压缩弹簧1302在限位器13的壳体1301内收缩拉拢。此时取消外力作用,由于导向槽6的弹簧12处于压缩状态,该弹簧12释放弹簧压力,从而带动上外壳I向下移动,直到导向槽6内的弹簧12恢复自由状态,此时上铁芯5与下铁芯9又吻合形成闭合磁路,使指示器处于闭合状态,如图4所示。限位器由导向槽的卡位位置转移到导向槽的中上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电线路的故障指示器,包括上外壳(1)和下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壳内装有上铁芯(5),上外壳内设有导向槽(6),导向槽内装设有带动上外壳上下移动的伸缩装置,下外壳内装有主板(7)和具有感应线圈(8)的下铁芯(9),下外壳外表面装有电源装置(3),该电源装置与主板电连接,下外壳内设有插槽(10),上外壳的导向槽活动插入插槽内,下铁芯的感应线圈与主板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线路的故障指示器,包括上外壳(I)和下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壳内装有上铁芯(5),上外壳内设有导向槽(6),导向槽内装设有带动上外壳上下移动的伸缩装置,下外壳内装有主板(7)和具有感应线圈(8)的下铁芯(9),下外壳外表面装有电源装置(3),该电源装置与主板电连接,下外壳内设有插槽(10),上外壳的导向槽活动插入插槽内,下铁芯的感应线圈与主板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配电线路的故障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导向杆(11)和弹簧(12),导向杆底部装在下外壳内底面,弹簧套装在导向杆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线路的故障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外壳内装有一端伸入插槽内的限位器(13),导向槽下部开设有便于限位器卡住的卡位(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平欧阳周明刘树林欧阳松波朱然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北江开关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