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双冷源冷却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69912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1:38
提供一种智能化双冷源冷却通风系统,室外新鲜空气在通风系统内与室内需排出空气显热交换后进入制冷系统入口端,其中制冷系统包括一级制冷系统和二级制冷系统,通过一级制冷系统的室外新鲜空气进入二级制冷系统,经过二级制冷系统的室外新鲜空气被冷却除湿再经过等湿加温后进入送风机,送风机出口端与室内连通,二级制冷系统的出风口处设有温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将感知到的温湿度数值和温度数值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识别后将信号传递给二级制冷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分区细化控制的设计思路,保证了冷却通风系统出风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极端工况参数难以控制的问题,有效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工业厂房制冷通风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双冷源冷却通风系统,专门用于热负荷较大,全年运行中对温度和含湿量要求较高的工艺厂房。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进步,在很多高尖端的机械制造或装配厂房内或者加工食品的厂房内,一年四季中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都很高,现有冷却通风系统很难保证在全年极端工况条件下(严寒和高热地区)达到厂房所要求的温湿度要求,特别是含湿量要求指标,而且不能根据用户的温湿度要求做出智能化调整,因此有必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化双冷源冷却通风系统,通过安装在再热器出风口处的温湿度传感器和蒸发器出风口的温度传感器将感知到的温湿度数值和温度数值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识别后将信号反馈给变流量制冷调节系统,从而确定变流量制冷调节系统的运行区域。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智能化双冷源冷却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系统和制冷系统,室外新鲜空气在通风系统内与室内需排出空气显热交换后进入制冷系统入口端,其中制冷系统包括一级制冷系统和_■级制冷系统,所述_■级制冷系统由定流量制冷调节系统和变流量制冷调节系统构成,所述定流量制冷调节系统承担整个系统制冷量的50%,所述变流量制冷调节系统做为调节全年室外工况变化时的冷量补充,通过一级制冷系统的室外新鲜空气进入二级制冷系统入口端,经过二级制冷系统的室外新鲜空气被冷却除湿再经过等湿升温后进入送风机入口端,送风机出口端与室内连通,其中所述变流量制冷调节系统的出口处设有温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将感知到的温湿度数值和温度数值传递给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识别后将信号反馈给变流量制冷调节系统。其中,所述通风系统包括初效过滤器和中效过滤器,室外新鲜空气从初效过滤器入口端进入,所述初效过滤器出口端与中效过滤器入口端连通,所述中效过滤器出口端与热回收芯体一个入口端连通,同时,室内需排出空气从热回收芯体另一个入口端进入,室外新鲜空气在热回收芯体内与室内需排出空气显热交换后从热回收芯体一个出口端进入制冷系统,室内需排出空气从热回收芯体另一个出口端排出室外。其中,所述一级制冷系统为冷水盘管,在通风系统内进行显热交换后的室外新鲜空气从冷水盘管入口端进入,并从冷水盘管出口端进入二级制冷系统。其中,所述定流量制冷调节系统包括压缩机I、冷凝器I、储液器I、干燥过滤器I、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和蒸发器I,所述压缩机I出口端接冷凝器I入口端,所述冷凝器I出口端接储液器I入口端,所述储液器I出口端接干燥过滤器I入口端,所述干燥过滤器I出口端接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入口端,所述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出口端接蒸发器I入口端,所述蒸发器I出口端接压缩机I入口端;所述变流量制冷调节系统包括压缩机II、冷凝器II、储液器II、干燥过滤器II、电子膨胀阀、蒸发器II、三通流量调节阀和能量调节阀,所述压缩机II 一个出口端接冷凝器II入口端,所述冷凝器II入口端接三通流量调节阀一个入口端,所述压缩机II另一个出口端接再热器入口端,所述再热器出口端接三通流量调节阀另一个入口端,所述三通流量调节阀出口端接储液器II入口端,所述储液器II出口端接干燥过滤器II入口端,所述干燥过滤器II出口端接电子膨胀阀入口端,所述电子膨胀阀出口端接蒸发器II入口端,所述压缩机II第三个出口端接能量调节阀入口端,所述能量调节阀出口端接在蒸发器II入口端处,所述蒸发器II出口端接压缩机II入口端,其中,冷凝器I的出风口处设有排风机,所述冷凝器II的出风口处设有变流量排风机。进一步地,所述干燥过滤器I和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之间串接有视液镜I ;所述干燥过滤器II和电子膨胀阀之间串接有视液镜II。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I出口处和压缩机I之间捆绑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I,所述蒸发器II出口处和压缩机II之间捆绑电子膨胀阀的感温包II。 进一步地,通过蒸发器I和蒸发器II的室外新鲜空气经过再热器后通过送风机进入室内,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再热器出风口处,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蒸发器II出风口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将感知到的温湿度数值和温度数值传递给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将信号反馈给压缩机II、三通流量调节阀和变流量排风机,达到调节压缩机II功率、三通流量调节阀流量和变流量排风机风量的目的。进一步地,经过冷水盘管的室外新鲜空气进入蒸发器I和蒸发器II内。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I、采用双制冷系统循环,故障率较小,调节范围较宽,现有技术采用单系统制冷循环,故障率较高,调节范围较窄;2、制冷系统的50%制冷量做为定流量制冷调节系统,也就是说压缩机一旦开始工作,整个系统的制冷量是一定的,室外工况的变化直接会影响送风参数的变化,从而影响工艺要求,因此该系统采用50%变流量制冷调节系统来补充调节工况变化时的制冷补充,而且系统反应速度较快,且稳定性较高,控制参数容易保证,现有技术仅采用变流量制冷调节,系统反映速度较慢,稳定性较差;3、故障停机的可能性小,现有技术故障停机的可能性较大;4、利用分区细化控制的设计思路,保证了冷却通风系统出风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极端工况参数难以控制的问题,有效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2、3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智能化双冷源冷却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系统和制冷系统,室外新鲜空气在通风系统内与室内需排出空气显热交换后进入制冷系统入口端,其中制冷系统包括一级制冷系统25和二级制冷系统26,所述二级制冷系统26由定流量制冷调节系统和变流量制冷调节系统构成,所述定流量制冷调节系统承担整个系统制冷量的50 %,所述变流量制冷调节系统做为调节全年室外工况变化时的冷量补充,通过一级制冷系统25的室外新鲜空气进入二级制冷系统26入口端,经过二级制冷系统26的室外新鲜空气被冷却除湿再经过等湿加温后进入送风机24入口端,送风机24出口端与室内连通,其中所述变流量制冷调节系统的出口处设有温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将感知到的温湿度数值和温度数值传递给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识别后将信号反馈给变流量制冷调节系统。上述通风系统包括初效过滤器21和中效过滤器22,室外新鲜空气从初效过滤器21入口端进入,所述初效过滤器21出口端与中效过滤器22入口端连通,所述中效过滤器22出口端与热回收芯体23 —个入口端连通,同时,室内需排出空气从热回收芯体23另一个入口端进入,室外新鲜空气在热回收芯体23内与室内需排出空气显热交换后从热回收芯体23 —个出口端进入制冷系统,室内需排出空气从热回收芯体23另一个出口端排出室外。上述一级制冷系统25为冷水盘管20,在通风系统内进行显热交换后的室外新鲜 空气从冷水盘管20入口端进入,并从冷水盘管20出口端进入二级制冷系统26。上述定流量制冷调节系统包括压缩机I I、冷凝器I 4、储液器I 5、干燥过滤器I10、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12和蒸发器I 16,所述压缩机I I出口端接冷凝器I 4入口端,所述冷凝器I 4出口端接储液器I 5入口端,所述储液器I 5出口端接干燥过滤器I 10入口端,所述干燥过滤器I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智能化双冷源冷却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系统和制冷系统,室外新鲜空气在通风系统内与室内需排出空气显热交换后进入制冷系统入口端,其中制冷系统包括一级制冷系统(25)和二级制冷系统(26),所述二级制冷系统(26)由定流量制冷调节系统和变流量制冷调节系统构成,所述定流量制冷调节系统承担整个系统制冷量的50%,所述变流量制冷调节系统做为调节全年室外工况变化时的冷量补充,通过一级制冷系统(25)的室外新鲜空气进入二级制冷系统(26)入口端,经过二级制冷系统(26)的室外新鲜空气被冷却除湿再经过等湿升温后进入送风机(24)入口端,送风机(24)出口端与室内连通,其中所述变流量制冷调节系统的出口处设有温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将感知到的温湿度数值和温度数值传递给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识别后将信号反馈给变流量制冷调节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王久魁付积平王孟林黄顺银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宝成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