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令斌专利>正文

具有开关节流上水功能的陶瓷阀芯及装有该阀芯的恒温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9593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卫浴用品,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开关节流上水功能的陶瓷阀芯及装有该阀芯的恒温阀。所述陶瓷阀芯包括上片和下片,所述上片的正面设置有圆周对称的四个弧形槽;所述下片的正面四个进出水通孔,上片和下片相对旋转的时候,弧形槽与进出水通孔实现不同的位置对应关系,实现打开、关闭、上水功能。该阀芯可以将其设置在冷热水入水端,阀门关闭以后混水腔中没有水,不会冻坏阀芯,同时还在同一阀芯中集成了上水功能,方便安装和使用,有利于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卫浴用品,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开关节流上水功能的陶瓷阀芯及装有该阀芯的恒温阀
技术介绍
目前,洗浴用的恒温混水阀的开关大都设置在混合水的出水端,阀门关闭以后混水腔中充满水,容易冻坏阀芯。另外,传统的恒温混水阀没有上水功能,用在太阳能热水器上的时候还要配一个单柄上水阀,使用很不方便,也增加了施工和安装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在冷热水入水端、不会冻坏阀芯的具有开关节流上 水功能的陶瓷阀芯及装有该阀芯的恒温阀。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具有开关节流上水功能的陶瓷阀芯包括圆柱状的上片和下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的正面设置有第一内弧槽、第一外弧槽、第二内弧槽、第二外弧槽,所述第一内弧槽和第一外弧槽是同心设置的弧形凹槽,第一外弧槽位于第一内弧槽的外侧,第二内弧槽和第二外弧槽分别与第一内弧槽和第一外弧槽圆心对称;所述下片的正面设置有第一进水通孔、第一出水通孔、第二进水通孔、第二出水通孔,第一进水通孔的内侧带有上水凹槽,所述上水凹槽的外侧与第一进水通孔的内侧相通,所述第一进水通孔和第一出水通孔是贯穿下片两面的通孔,所述第二进水通孔和第二出水通孔分别与第一进水通孔、第一出水通孔圆心对称。所述上片和下片同心设置;上片和下片相对旋转时,第一内弧槽的运行轨迹覆盖上水凹槽的运行轨迹,第一外弧槽的运行轨迹覆盖第一进水通孔和第一出水通孔的运行轨迹。所述第一内弧槽的弧度大于第一外弧槽的弧度。所述第一进水通孔和第一出水通孔是截面形状镜像对称的弧形孔,第一进水通孔的弧度是第一外弧槽弧度的1/2-1/3 ;所述上水凹槽为弧形槽,上水凹槽的弧度是第一进水通孔弧度的2-3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恒温阀包括阀体、压盖、拨盘、上片、下片、密封垫、恒温阀芯,所述阀体为圆筒状,压盖、拨盘、上片、下片、密封垫自上而下依次同心安装在阀体的内腔中,拨盘与上片固定连接,拨盘的轴心处安装有拨轴,所述拨轴的上端贯穿压盖,恒温阀芯设置在阀体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和下片是如上所述的陶瓷阀芯。所述恒温阀芯固定连接在阀体的下端,恒温阀芯的轴线与阀体的轴线垂直。所述阀体和恒温阀芯均安装在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冷水入口、热水入口和混水出口,冷水入口、热水入口分别通过管道连通到下片的第一进水通孔和第二进水通孔;阀体和恒温阀芯之间设置有冷水通道和热水通道,所述冷水通道和热水通道分别连接下片的第一出水通孔和第二出水通孔并连通到恒温阀芯的冷、热水入口,混水出口通过管道与恒温阀芯的混水出口连通。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的阀芯,可以将其设置在冷热水入水端,阀门关闭以后混水腔中没有水,不会冻坏阀芯,同时还在同一阀芯中集成了上水功能,方便安装和使用,有利于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陶瓷阀芯一个实施例上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片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下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下片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片和下片组合以后上水状态的示意图。图6为关闭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打开状态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恒温阀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恒温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恒温阀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开关节流上水功能的陶瓷阀芯包括圆柱状的上片2和下片I。如图I、图2所示,所述上片2的正面设置有第一内弧槽3、第一外弧槽4、第二内弧槽5、第二外弧槽6,所述第一内弧槽3和第一外弧槽4是同心设置的弧形凹槽,第一外弧槽4位于第一内弧槽3的外侧,第二内弧槽5和第二外弧槽6分别与第一内弧槽3和第一外弧槽4圆心对称。如图3、图4所示,所述下片I的正面设置有第一进水通孔11、第一出水通孔12、第二进水通孔13、第二出水通孔14,第一进水通孔11的内侧带有上水凹槽15,所述上水凹槽15的外侧与第一进水通孔11的内侧相通,所述第一进水通孔11和第一出水通孔12是贯穿下片I两面的通孔,所述第二进水通孔13和第二出水通孔14分别与第一进水通孔11、第一出水通孔12圆心对称。所述上片2和下片I同心设置;上片2和下片I相对旋转时,第一内弧槽3的运行轨迹覆盖上水凹槽15的运行轨迹,第一外弧槽4的运行轨迹覆盖第一进水通孔11和第一出水通孔12的运行轨迹。也就是说,第一内弧槽3与圆心的距离等于上水凹槽15与圆心的距离,第一内弧槽3的宽度也与上水凹槽15的宽度相当;第一外弧槽4与圆心的距离等于第一进水通孔11、第一出水通孔12与圆心的距离。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内弧槽3的弧度大于第一外弧槽4的弧度,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实际使用中,第一内弧槽3的弧度接近180度,第一内弧槽3与第二内弧槽5之间仅有较窄的隔壁将两者间隔分开。如图3、图4所示,所述第一进水通孔11和第一出水通孔12是截面形状镜像对称的弧形孔,第一进水通孔11的弧度是第一外弧槽4弧度的1/2-1/3 ;所述上水凹槽15为弧形槽,上水凹槽15的弧度是第一进水通孔11弧度的2-3倍。当然,第一进水通孔11和第一出水通孔12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或者其他形状,只要在围绕圆心相对旋转时能够落入第一外弧槽4或者第二外弧槽6的覆盖范围即可。同样,上水凹槽15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外轮廓,只要在旋转时能够落入第一内弧槽3或者第二内弧槽5的覆盖范围即可。如图5-图7,组合使用时上片2和下片I的正面相对贴合在一起。为了表达清楚,图中粗线条代表下片I的轮廓,细虚线代表上片2的轮廓。在如图5的上水状态,第二外弧槽6位于第一进水通孔11和第二出水通孔14之间空档中,第一外弧槽4位于第一出水通孔12和第二进水通孔13之间空档中;此时,第一进水通孔11和第二进水通孔13上的上水凹槽跨接在第一内弧槽3和第二内弧槽5之间,两个内弧槽将两个上水凹槽接通,从而将第一进水通孔11和第二进水通孔13接通。用在太阳能热水器上的时候,第一进水通孔11和第二进水通孔13分别连接冷水管和热水管,第一进水通孔11与第二进水通孔13接通时,由于冷水管压力大,可以将自来水压入热水管,实现太阳能热水器上水。 在如图6的关闭状态,上片2转过一定角度,此时第一内弧槽3和第二内弧槽5分别覆盖一个上水凹槽,两者不沟通;同时,第二外弧槽6覆盖第二出水通孔14、第一外弧槽4覆盖第一出水通孔12,但都没有覆盖进水通孔,第一进水通孔11和第二进水通孔13被关闭,对于太阳能热水器来说,相当于冷水管和热水管同时被关闭。在如图7的打开状态,上片2再转过一定角度,此时第一内弧槽3和第二内弧槽5虽然转过一定角度,但仍然分别覆盖一个上水凹槽,两者不沟通;但是同时,第二外弧槽6同时覆盖了第二进水通孔13和第二出水通孔14、第一外弧槽4同时覆盖了第一进水通孔11和第一出水通孔12 ;第一外弧槽4将第一进水通孔11和第一出水通孔12导通,第二外弧槽6将第二进水通孔13和第二出水通孔14导通,分别将冷水和热水引入恒温腔混合使用。如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恒温阀,采用具有上述结构上片2和下片I的陶瓷阀芯。包括阀体20、压盖21、拨盘22、上片2、下片I、密封垫23、恒温阀芯24,所述阀体20为圆筒状,压盖21、拨盘22、上片2、下片I、密封垫23自上而下依次同心安装在阀体20的内腔中,拨盘22与上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开关节流上水功能的陶瓷阀芯,包括圆柱状的上片(2)和下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2)的正面设置有第一内弧槽(3)、第一外弧槽(4)、第二内弧槽(5)、第二外弧槽(6),所述第一内弧槽(3)和第一外弧槽(4)是同心设置的弧形凹槽,第一外弧槽(4)位于第一内弧槽(3)的外侧,第二内弧槽(5)和第二外弧槽(6)分别与第一内弧槽(3)和第一外弧槽(4)圆心对称;所述下片(1)的正面设置有第一进水通孔(11)、第一出水通孔(12)、第二进水通孔(13)、第二出水通孔(14),第一进水通孔(11)的内侧带有上水凹槽(15),所述上水凹槽(15)的外侧与第一进水通孔(11)的内侧相通,所述第一进水通孔(11)和第一出水通孔(12)是贯穿下片(1)两面的通孔,所述第二进水通孔(13)和第二出水通孔(14)分别与第一进水通孔(11)、第一出水通孔(12)圆心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令斌
申请(专利权)人:薛令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