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隐框幕墙的单元排窗,它包括:单元组框,所述单元组框包括横梁,所述横梁上连接有套接件,所述套接件上设有口小肚大的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套接件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套接件设置;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包括卡接部及连接部,所述卡接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端部,所述卡接部对应所述滑槽设置且其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所述连接部可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地与固接在墙体上的钢角码连接,所述卡接部收容在所述滑槽中并与所述套接件卡紧连接在一起。所述紧固件的卡接部从所述滑槽的侧边滑入所述滑槽中,移动所述连接部,就能够在室内将所述单元排窗安装固定在墙体上,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单元排窗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隐框幕墙的单元排窗。
技术介绍
现代建筑上不仅要求保温节能,通风采光及隔音防水性能,越来越多用户对窗户的美观以及对窗户与建筑物的协调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联排铝合金窗户外露的铝合金框线条显得多而杂乱,影响建筑的整体美观。明框幕墙在建筑设计要求立面简洁时不能适用,而隐框幕墙不但外形美观,而且具有较好的空气渗透性能、雨水渗透性能、节能保温性能等,因此,隐框幕墙被广泛应用。由于传统联排的普通隐框幕墙只能采用幕墙形式制作安装,隐框窗幕的安装周期 长等缺点又无法克服,特别是需要从室外安装,遇雨水天气时必然影响安装进度。因此,传统的隐框幕墙安装相当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装方便的隐框幕墙的单元排窗,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隐框幕墙的单元排窗,它包括单元组框,所述单元组框连接在玻璃面板的内表面上,所述单元组框包括横梁,所述横梁上连接有套接件,所述套接件上设有口小肚大的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套接件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套接件设置;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包括卡接部及连接部,所述卡接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端部,所述卡接部对应所述滑槽设置且其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所述连接部可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地与固接在墙体上的钢角码连接,所述卡接部收容在所述滑槽中并与所述套接件卡紧连接在一起。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紧固件的截面形状呈T形状。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紧固件为螺栓。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横梁与所述套接件通过螺钉固接在一起。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横梁的数量是两个,分别设置在玻璃面板内表面的上端和下端。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单元组框包括公立柱、母立柱、第一副框及第二副框,所述公立柱与所述第一副框连接,所述第一副框与一块玻璃面板内表面的左侧边连接,所述母立柱与所述第二副框连接,所述第二副框与另一块玻璃面板内表面的右侧边连接,所述横梁与所述公立柱、母立柱连接。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公立柱与母立柱插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副框与玻璃面板之间、所述第二副框与玻璃面板之间、所述横梁与所述玻璃面板之间连接有结构密封胶。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二副框通过铰链与所述母立柱连接,所述单元组框还包括第三副框及第四副框,所述第三副框连接在另一块玻璃面板内表面的上端,位于玻璃面板内表面上端的横梁通过铰链与所述第三副框连接,所述第四副框连接在另一块玻璃面板内表面的下端,位于玻璃面板内表面下端的横梁与所述第四副框抵接在一起。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公立柱与母立柱插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副框与玻璃面板之间、所述第二副框与玻璃面板之间、所述第三副框与玻璃面板之间、所述第四副框与玻璃面板之间连接有结构密封胶。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玻璃面板为中空玻璃面板。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I.所述卡接部对应所述滑槽设置且其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所述连接部可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地与固接在墙体上的钢角码连接,在安装的时候,只要将所述紧固件的卡接部从所述滑槽的侧边滑入所述滑槽中,然后移动所述连接部,使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套接件卡紧连接在一起,就能够将所述单元排窗安装固定在墙体上,而且上述安装操作在室内就能够完成,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隐框幕墙的单元排窗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2.所述紧固件的截面形状呈T形状,能够使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套接件牢固地卡接在一起。3.所述紧固件为螺栓,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4.所述横梁与所述套接件通过螺钉固接在一起,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5.所述横梁的数量是两个,分别设置在玻璃面板内表面的上端和下端,能够使得单元排窗与墙体的连接更加牢固。6.所述第一副框与一块玻璃面板内表面的左侧边连接,所述第二副框与另一块玻璃面板内表面的右侧边连接,所述单元排窗左右联排,整体性好,特别适用于安装大面积隐框玻璃。 7.所述公立柱与母立柱插接在一起,保证了玻璃面板的平整度。单元排窗能够按长度预先在工厂组装,然后运送到工地后一次性安装完成,极大地缩短施工周期。所述第一副框与玻璃面板之间、所述第二副框与玻璃面板之间、所述横梁与所述玻璃面板之间连接有结构密封胶,保证了单元排窗的密封性能。8.所述第二副框通过铰链与所述母立柱连接,所述第三副框连接在另一块玻璃面板内表面的上端,位于玻璃面板内表面上端的横梁通过铰链与所述第三副框连接,所述第四副框连接在另一块玻璃面板内表面的下端,位于玻璃面板内表面下端的横梁与所述第四副框抵接在一起,实现所述另一块玻璃面板可被开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I绘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隐框幕墙的单元排窗的横向剖视示意图。图2绘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隐框幕墙的单元排窗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3绘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隐框幕墙的单元排窗的另一纵向剖视示意图。图4绘示了本专利技术另一种隐框幕墙的单元排窗的横向剖视示意图。图5绘示了本专利技术另一种隐框幕墙的单元排窗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6绘示了本专利技术另一种隐框幕墙的单元排窗的另一纵向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查阅图I至图3,其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隐框幕墙的单元排窗的第一实施例。所述单元排窗100包括一单元组框10、若干紧固件20及两块玻璃面板30。所述玻璃面板30优选为中空玻璃面板。所述单元组框10用于安装所述玻璃面板30。所述单元组框10包括一公立柱11、一母立柱12、一第一副框13、一第二副框14、一上横梁17、一下横梁18及若干套接件19。请参照图1,所述公立柱11与所述第一副框13通过螺钉I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副框13与一块玻璃面板30内表面的左侧边通过结构密封胶2连接在一起。所述公立柱11与所述下横梁18通过螺钉3连接在一起(所述公立柱11与所述上横梁17也是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所述母立柱12与所述第二副框14通过螺钉4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副框14与另一块玻璃面板30内表面的右侧边通过结构密封胶5连接在一起。所述母立柱12与所述下横梁18通过螺钉6连接在一起(所述母立柱12与所述上横梁17也是通过螺钉连接在 一起)。所述公立柱11与母立柱12插接在一起,确保两块玻璃面板30平面的平整度。请参照图2,所述上横梁17与所述玻璃面板30内表面的上端之间连接有结构密封胶7。所述上横梁17与所述套接件19通过两个螺钉8固接在一起。所述套接件19上设有一口小肚大的滑槽191,所述滑槽191沿所述套接件19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套接件19设置。所述紧固件20的截面形状呈T形状。所述紧固件20包括一卡接部21及一连接部22。所述卡接部21连接在所述连接部22的端部。所述卡接部21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22的宽度。所述卡接部21对应所述滑槽191设置。所述连接部22可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地与固接在墙体40上的钢角码41连接。所述紧固件20优选为螺栓。请参照图3,所述下横梁18与所述玻璃面板30内表面的下端之间连接有结构密封胶9。所述下横梁18与所述套接件19通过两个螺钉8固接在一起。所述连接在下横梁18上的套接件19与紧固件20的连接方式与连接在上横梁17上的套接件19与紧固件20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做重复描述。请参照图I至图3,在安装的时候,将所述紧固件20的卡接部21从固定在所述上横梁17上的套接件19的滑槽191的侧边滑入所述滑槽191中;将所述紧固件20的卡接部21从固定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隐框幕墙的单元排窗,它包括:单元组框,所述单元组框连接在玻璃面板的内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组框包括横梁,所述横梁上连接有套接件,所述套接件上设有口小肚大的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套接件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套接件设置;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包括卡接部及连接部,所述卡接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端部,所述卡接部对应所述滑槽设置且其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所述连接部可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地与固接在墙体上的钢角码连接,所述卡接部收容在所述滑槽中并与所述套接件卡紧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振奋,
申请(专利权)人:莱尔斯特厦门幕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