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滚筒洗衣机及洗涤方法,包括外筒和可转动的内筒,内筒分二层,分别为第一内筒和第二内筒,第二内筒包围在第一内筒的外侧,在外筒和第二内筒之间具有颗粒储存空间;在第一内筒的筒壁上开有若干个供颗粒穿过的第一开孔,在第二内筒的筒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脱水的第二开孔,第二开孔的直径小于颗粒的最小直径;在第二内筒的筒壁上开有供颗粒投放和回收的进料孔和出料孔,进料孔和出料孔与储存空间可选择地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集衣物的洗涤、衣物和颗粒的分离、颗粒的回收和储存、颗粒的自清洁等多功能于一体,不但可以降低洗涤时颗粒与刮片的摩擦损伤,延长颗粒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实现了颗粒的100%投放和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滚筒洗衣机,特别涉及一种使用洗涤颗粒参与洗涤的,属于洗衣机
技术介绍
传统洗衣机的洗涤方法是采用水作为洗涤介质,向洗衣机内加入水和洗涤剂,进行洗涤,洗涤后利用脱水功能将洗衣机内的污水排出,然后重新加入干净的水,继续进行洗涤或者漂洗过程,洗涤全部结束后再将水排出。这种方法只是单纯地将水排出,再重新注入干净的洗涤水,水消耗量非常大。同时,洗涤液里面还含有较多的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而且每次洗涤过程的耗费时间较长,耗电量也较大。为解决上述传统洗涤方法的不足,在现有技术中,有些洗衣机采用有机溶剂作介质进行洗涤,如干洗机等,有机溶剂在洗衣机中是循环使用的,在一次洗涤过程完成后,将含有污垢的有机溶剂收集到容器中,利用过滤蒸馏的方法对有机溶剂进行处理,然后重新送入洗涤桶内,继续洗涤过程。因为有机溶剂本身有剧毒,而且采用蒸馏的方法对介质进行回收的安全系数较低,不适合在家庭中使用。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采用空气洗的洗涤方法,如采用CO2洗,采用这种洗涤方法时需要实现介质在气态和液态两相的变化,利用液态洗涤,利用气态回收。这种方法对结构的密闭性要求较高,同时,对气体进行液化需要很高的压力,需要安装高压装置,安全系数较低,且工艺复杂。针对以上几种洗涤方法的缺点,又出现了一种采用特殊制作的固体颗粒作为洗涤介质的洗涤方法,通过固体颗粒和衣服之间的摩擦,吸附并吸收衣服上的污垢,从而实现洗涤的功能。该洗涤方法能节水80%以上,另外,该固体颗粒洗涤介质可以回收再利用,使用寿命长,无需更换,安全环保。现在普遍使用的滚筒洗衣机,由内筒和外筒组成,外筒为封闭式结构,在外筒上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在内筒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开孔,使水进入内筒内。在洗涤过程中,外筒不动,内筒转动,衣服在内筒内不断地被提升摔下,模仿最原始的棒锤击打衣物清洁的原理进行洗涤。这种结构的洗衣机因无法做到固体颗粒的分离、回收和再利用,所以无法采用上述使用固体颗粒作为洗涤介质的洗涤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实现衣物的洗涤、颗粒的分离、回收、储存于一体的滚筒洗衣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滚筒洗衣机的洗涤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滚筒洗衣机,包括外筒和可转动的内筒,在所述外筒上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内筒分二层,分别为第一内筒和第二内筒,所述第二内筒包围在所述第一内筒的外侦U,在所述外筒和所述第二内筒之间具有颗粒储存空间;在所述第一内筒的筒壁上开有若干个供所述颗粒穿过的第一开孔,在所述第二内筒的筒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脱水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颗粒的最小直径;在所述第二内筒的筒壁上开有供所述颗粒投放和回收的进料孔和出料孔,所述进料孔和出料孔与所述储存空间可选择地连通。 进一步,所述颗粒为高分子表面多孔结构。进一步,在所述第一内筒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向内突出的提升块。进一步,所述提升块的数量为1-3个。进一步,在所述第一内筒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向外突出的刮片。进一步,所述刮片的数量为1-3个。 进一步,所述第二开孔的直径为1-1. 5mm。进一步,所述第一内筒为由经线和纬线交叉形成所述第一开孔的网状结构。进一步,所述第一内筒和第二内筒同轴并分别驱动。进一步,所述第二内筒的轴心位于所述外筒轴心的下方。进一步,所述颗粒储存空间设置于所述外筒与第二内筒之间空间的上半部。进一步,所述进料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内筒一侧靠中央的位置,所述出料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内筒的上方。进一步,所述进料孔和出料孔分别通过控制装置与所述储存空间可选择地连通。进一步,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颗粒回收和储存时,可选择地在所述外筒与第二内筒之间的空间内围成所述储存空间。进一步,所述控制装置为一电动控制可翻折的挡板,所述挡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内筒的外壁上,用于关闭所述进料孔和出料孔,所述挡板向外翻折后,将所述外筒与第二内筒之间空间的上半部与下半部隔开,在所述外筒与第二内筒之间的空间内围成所述储存空间。一种使用上述滚筒洗衣机的洗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适量水、洗涤剂和待洗衣物加入至洗衣机的所述第一内筒内,同时打开位于所述第二内筒上的进料孔,将颗粒从所述储存空间中投放至所述第二内筒内;步骤二 关闭所述第二内筒上的进料孔,驱动使所述第一内筒和第二内筒同时同转速转动,进行衣物的洗涤;步骤三洗涤完成后,打开所述出料孔,将所述第二内筒与所述储存空间连通,驱动所述第一内筒运转,所述颗粒在刮片的作用下进入至所述储存空间,完成所述颗粒的回收;步骤四驱动所述第一内筒高速转动,对衣物进行脱水,完成衣物的洗涤过程。进一步,在完成衣物的洗涤过程后,还包括衣物漂洗步骤,重新加入干净水,对衣物进行漂洗,漂洗后再次脱水。进一步,在完成衣物的洗涤过程后,还包括所述颗粒的自清洁过程,将所述进料孔打开,再次将所述颗粒投放至所述第二内筒内,驱动所述第一内筒和第二内筒高速转动,对所述颗粒脱水,脱水后重复步骤三的过程对所述颗粒进行回收。进一步,在所述颗粒投放过程中,所述第一内筒以100-200转/min的转速运转。进一步,在所述颗粒回收过程中,所述第一内筒以150-300转/min的转速运转。综上内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集衣物的洗涤、衣物和颗粒的分离、颗粒的回收和储存、颗粒的自清洁等多功能于一体,并且降低了洗涤时颗粒与刮片的摩擦损伤,延长了颗粒的使用寿命。另外,本专利技术利用第一内筒外壁上的刮片配合第一内筒旋转,实现了颗粒的100%投放和回收,同时也可以降低颗粒与衣物分离时的噪音。本专利技术中用于储存颗粒的储存空间设置于外筒与第二内筒之间空间的上半部分,可以防止在排水过程中颗粒堵塞外筒下部的排水孔。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内筒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内筒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颗粒投放过程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衣物洗涤过程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颗粒与衣物分离及颗粒回收过程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衣物脱水过程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颗粒自清洁时投放过程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颗粒自清洁时脱水过程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颗粒自清洁时颗粒回收示意图。如图I至图10所示,壳体1,外筒2,第一内筒3,第二内筒4,颗粒5,储存空间6,待洗衣物7,提升块8,刮片9,第一开孔10,第二开孔11,进料孔12,出料孔13,进料控制装置14,出料控制装置15。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所不,一种滚筒洗衣机,包括一壳体1,在壳体I内设置有外筒2和内筒,外筒2是封闭式结构且是固定不转的,内筒可转动。在外筒2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图中未示出),用于洗涤和漂洗过程的进水,在外筒2的下部设置有排水口(图中未示出),用于脱水后的排水。其中,内筒分二层,分别为第一内筒3和第二内筒4,第二内筒4包围在第一内筒3的外侧,本实施例中,第一内筒3和第二内筒4同轴转动,第一内筒3和第二内筒4可以分别由不同的电机(图中未示出)驱动,由洗衣机的控制单元统一控制,也可以通过电机与离合器实现驱动,实现第一内筒3和第二内筒4可以同时转动,也可以单独控制转动。待洗衣物7在洗涤和漂洗过程中,放置在第一内筒3内。在外筒2和第二内筒4之间的空间内具有颗粒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滚筒洗衣机,包括外筒和可转动的内筒,在所述外筒上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分二层,分别为第一内筒和第二内筒,所述第二内筒包围在所述第一内筒的外侧,在所述外筒和所述第二内筒之间具有颗粒储存空间;在所述第一内筒的筒壁上开有若干个供所述颗粒穿过的第一开孔,在所述第二内筒的筒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脱水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颗粒的最小直径;在所述第二内筒的筒壁上开有供所述颗粒投放和回收的进料孔和出料孔,所述进料孔和出料孔与所述储存空间可选择地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政保,劳春峰,马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