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镀层控制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再结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6842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镀层控制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再结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电镀镀层方法在已产生变形的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器件表面进行镀层处理,镀层为Ni+CeO2,其中CeO2含量为1~10%,镀层厚度10~15μm;将上述镀层处理后的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器件进行合金基体的标准固溶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与无镀层直接固溶的已变形合金样品产生的再结晶对比,再结晶深度明显减小,再结晶所占面积也相应地明显减小,抑制再结晶的发展;电镀过程中不产生残余应力,避免了残余应力产生再结晶的可能。镀层法是抑制再结晶发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再结晶的控制技术,具体是一种镀层控制定向凝固柱状晶和单晶镍基高温合金再结晶的技术。
技术介绍
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叶片都是在较高温度下使用,且叶片主要受离心力作用,而在高温下,晶界的强度不如晶内强度,横向晶界就成了叶片的薄弱环节。为此,人们发展了定向柱晶甚至单晶叶片来消除横向晶界或全部晶界。与传统多晶叶片相比,这些叶片具有更好的纵向机械性能和更高的承温能力。但是,叶片在定向凝固过程中,由于金属与陶瓷铸型、型芯热膨胀系数的差异,铸件会产生变形。随后的校形、喷砂、钎焊甚至服役过程中也有可能产生变形。这样,叶片经 高温处理(固溶处理或服役过程中的瞬时高温)就会产生再结晶。再结晶产生横向晶界,于是又形成了叶片的薄弱环节,严重影响叶片的性能。目前,对于定向凝固叶片产生的再结晶,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控制叶片的变形(如尽量减少机械加工,优化设计铸型、型芯等)来预防叶片产生再结晶,或者建立叶片再结晶标准,严格检测,超过某一程度再结晶的叶片即行报废。由于叶片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过某些工序(如凝固收缩、喷砂等),这些工序所产生的变形就无法避免。由此而带来的再结晶会大幅度降低叶片铸件合格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镀层控制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再结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采用电镀镀层方法在已产生变形的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器件表面进行镀层处理,镀层为Ni+CeO2,其中CeO2含量为1~10%,镀层厚度(2)将上述镀层处理后的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器件进行标准固溶处理。FDA00000793694300011.tif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光张健楼琅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