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工钢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电工钢薄带热处理过程中有利织构组分生成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电工钢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产品逐步向薄规格高硅品种发展,厚度规格从O. 35mm递减O. 30mm>0. 25mm、0. 20mm>0. 15mm直至极薄带品种,满足各行业“高精尖”产品发展和节能降耗的需求。电工钢产品的功能性与晶体的结构类型密切相关,通常根据不同的目的控制产品(100)、(110)等有利织构组分,并且根据整体性能要求获得相应的大晶粒尺寸。 电工钢薄带组织的形成涉及热处理过程中的各参数控制,温度、速度、保护气氛、张力等均成为有效的调整手段。本专利技术针对热处理过程中的气氛调整,以期获得优异的微观组织及晶体结构类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电工钢薄带生产,在热处理中进行气氛调整及控制,通过气氛改进产品表面微观组织表面能状态,促进有利织构组分生产,同时有利于相应大晶粒组织控制,最终获得优异的电磁性能。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该所述薄带产品的厚度规格彡O. 35mm,其退火温度彡850°C,其特征在于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促进电工钢薄带有利织构生成的方法,所述薄带产品的厚度规格≤0.35mm,其退火温度≥850℃,其特征在于成品退火保护气氛是由按体积百分比计70%~99%的氢和/或氮,以及1%~30%的硫化氢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振宇,金文旭,张智义,罗理,李文权,石良,张仁波,赵健,李亚东,刘文鹏,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