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路海英专利>正文

自动化药房以及采用该药房的上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66184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房以及上药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动化药房,包括储药柜、药盒、控制管理系统,储药柜内设有储药单元,储药单元的底端侧面设有出药口,出药口的高度大于药盒的高度;药盒沿纵向在储药单元内叠加设置,储药单元的底端设有出药传送带,出药口处设有集药传送带,正对出药口处设有空药盒传送带,集药传送带位于出药口和空药盒传送带之间,控制管理系统分别与药盒、出药传送带、集药传送带、空药盒传送带通讯;药盒内部通过隔板间隔成药格,每个药格的顶端分别设置小盒盖,每个小盒盖其中的一侧与对应的药格之间通过锁紧装置连接,小盒盖的另一侧与药盒之间通过弹性铰链或合页铰接。本中药房能提高散装中草药存储、发放效率和准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房,尤其涉及一种中草药的自动化药房以及采用该药房的自动化上药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药房的中草药一般是两种包装形式一种是小包装中药饮片,是按照设定的剂量将散装中药进行包装、能直接“数包”配方的中药饮片。小包装中药饮片包装规格一般是常用的剂量,而中药药方针对不同的人和病,同一味药在不同处方中差别较大,小包装中药饮片包装还不能满足差别剂量的需要。生产小包装中药饮片每一小包都使用塑料袋作为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印刷,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增加了对环境的白色污染。另外,药剂师抓药时,需要到多个药箱数药包然后逐个核对,劳动强度大,易出现差错。第二种是散装中草药,抓药使用“手抓戥称”,耗用人工多、效率低、称不准、分不匀、复核难、损耗大,患者取药要等 候很长时间。目前尚没有散装中草药药房的装药、储药、发药的自动化设备。因此,针对医院散装中草药装药、存储、发放,完全有必要设计制造一种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药品存储、发放效率和准确率、降低中草药抓药成本的自动化的中药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能够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自动化药房,其提高散装中草药存储、发放效率和准确率,降低中药房的劳动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包括储药柜、药盒、控制管理系统,储药柜内设有储药单元,储药单元的底端侧面设有出药口,出药口的高度大于药盒的高度;药盒沿纵向在储药单元内叠加设置,储药单元的底端设有出药传送带,出药口处设有集药传送带,正对出药口处设有空药盒传送带,集药传送带位于出药口和空药盒传送带之间,控制管理系统分别与药盒、出药传送带、集药传送带、空药盒传送带通讯;药盒内部通过隔板间隔成药格,每个药格的顶端分别设置小盒盖,每个小盒盖其中的一侧与对应的药格之间通过锁紧装置连接,小盒盖的另一侧与药盒之间通过弹性铰链或合页铰接。同一个药盒内的所有药格盛放相同剂量的同品名的草药。药盒含有多个药格,每个药格的小盒盖可以开合,小盒盖打开,漏出药格,进而实现出药。药盒形状可以是多种,可以是圆柱体、长方体等多种形状。药盒上设有信息存储装置,信息存储装置记载药品的基本信息。信息存储装置可以是RFID卡,用以记录药箱中草药的信息。也可以采用条形码记录。锁紧装置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I.锁紧装置包括锁舌和锁杆,锁舌设置在小盒盖上;锁杆设置在药盒上端内并可沿药盒移动,锁杆的末端设有凹孔型的锁扣;锁杆上与锁舌对应的位置设有锁孔。当盒子关闭时,小盒盖的锁舌被外力压向锁孔,锁舌被锁孔扣住,小盒盖关闭;当需要开盖时,外力使锁杆向锁舌伸出方向运动,导致锁舌无法接触到锁孔,使小盒盖处于可以打开的状态。出药传送带上设有推板,在出药传送带上推板的正对面设有楔形开盖装置。上药时,先将药盒盒盖朝下倒置放置于传送带的推板的前面,并使药盒的锁扣置于楔形开盖装置内,楔形开盖装置插入锁扣时将盒内的锁扣挤压推动,使盒盖处于可打开状态,但盒盖由于受到出药传送带面的挤压保持着关闭状态。其余的药盒依次在第一个药盒上面向上整齐堆放。2.锁紧装置包括电磁锁、无线控制装置,电磁锁、无线控制装置皆设置在小盒盖内,电磁锁与无线控制装置电气连接;药盒上与电磁锁对应的位置设有锁孔。电磁锁可通过无线控制装置的控制,实现其开合。储药单元采用长条形或L型,长条形储药单元的出药口设置在底端侧面,L型储药单元的出药口设置在横向部分的侧面。在L型储药单元的侧面设有推杆装置,当横向部分的药盒中的药储药完毕,可通过推杆装置将新药盒推到出药传送带上。 储药单元的出药口附近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自动感应药盒盒盖打开情况,对于药盒没有打开的情况自动报警,提示人工处理。药盒旁边还可以加装位移传感器,对药盒移动情况进行监控,对药盒移动异常情况自动报警。储药单元内设有垫块,储药单元底端到垫块上表面的高度等于一个药盒的高度,垫块可以有多种动作方式可以是电磁或者气缸推动垫块伸缩,可以是电机带动垫块翻转。储药柜含有多个储药单元,出药口高度比一个药盒底面高度稍大,比I. 5倍药盒底面高度小。垫块采用两对或者多对,且可以活动。两对或者多对垫块两两对称,垫块的上表面与药盒的上表面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两对垫块分别距离药盒的两个底面有一个药盒的距离。出药传送带推板以及药盒处于初始位置时,垫块位于储药单元的侧板内,当药盒向前运动出一个药格时,药箱侧板上的垫块自动翻转或者伸出,与药盒的上表面平行,支撑起第一个药盒上面的药盒,防止了整个储药单元中的药盒因第一个药盒移动发生歪斜。药盒不断前进,其余垫块陆续伸出并与前面伸出的垫块一起支撑起上面的药盒当药盒移出出药口后,控制管理系统控制所有的垫块同时缩进或者向下翻转缩入侧板内,原来位于第一个药盒上面的药盒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储药单元的传送带上,准备继续出药。药盒下落时,楔形装置正好插入药盒锁扣的空隙中,挤压推动药盒的锁扣移动,使盒盖处于可以开启状态。处方信息输入电脑终端后,服务器自动根据处方的剂量,计算出需要哪个储药单元出药和需要该储药单元出多少个药格的草药,将指令传给控制管理系统,控制管理系统控制电机带动传送带转动,进而控制传送带隔板推动药盒前进的距离,进而控制多少个药格的药的盒盖打开并落入到集药传送带中,从而实现将处方所需剂量的草药放入到集药传送带中相应的集药格中。出药时,控制管理系统控制相应的储药单元的出药传送带转动,传送带隔板带动药盒向前运动,药盒的部分药格伸出出药口,伸出出药口的药格的盖子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或者在盒盖弹簧铰链的弹力作用下开启,药格内的草药落到集药传送带上。集药传送带上间隔设有挡板,挡板将集药传送带分割成集药格。每个出药口的下方都和集药传送带相邻,每条传送带上的集药格为长短、大小一样的集药单元,每个集药单元收集一副药的草药。集药传送带依次经过每个储药单元的出药口,相应的储药单元的出药动作机构进行相应的动作,相应数量和品种的草药落入到集药传送带相应的集药格上。集药传送带的宽度比空药盒传送带和出药传送带之间的间隔宽,使草药散落时,始终落在集药传送带的中央。集药传送带还可以含有倾斜侧板,使草药在落下的过程中顺着侧板滑落到集药传送带集药格的中央,防止草药因重量过轻飘落到传送带的两侧边缘,不利于集药。集药传送带上的一个集药单元经过所有的储药单元后,该集药单元就收集完毕一副药。一个处方中先煎、后下、包煎等草药与处方中的其他草药用不同的储药单元予以收集并分开包装。空药盒传送带与出药传送带平行并在一条直线上。药盒出药传送带和空药盒传送带分别位于集药传送带的两边。当药盒中的药格逐一清空时,药盒在出药传送带的带动下逐渐进入到空药盒传送带上,空药盒传送带将空药盒传送到空药盒堆集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自动化药房的上药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将散装的中草药每种药按照最小剂量和常用剂量分别装入不同的药盒的药格内; B.将盛放同种药且剂量相同的药盒依次倒置放置到储药柜的同一储药单元内,盛放不同药品或不同剂量的药盒放置到不同的储药单元;C.将医生的处方输入到控制管理系统;D.控制管理系统做好出药规划,即需要出哪种药以及该药的出药数量,将处方与储药单元中相应数量药盒的药格以及集药传送带上的集药格三者分别对应,将指令传给控制管理系统的动作控制模块;E.集药传送带在每个储药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化药房,包括储药柜(1)、药盒(7)、控制管理系统(9),其特征在于,储药柜(1)内设有储药单元(5),储药单元(5)的底端侧面设有出药口(2),出药口(2)的高度大于药盒(7)的高度;药盒(7)沿纵向在储药单元(5)内叠加设置,储药单元(5)的底端设有出药传送带(6),出药口(2)处设有集药传送带(3),正对出药口(2)处设有空药盒传送带(4),集药传送带(3)位于出药口(2)和空药盒传送带(4)之间,控制管理系统(9)分别与药盒(7)、出药传送带(6)、集药传送带(3)、空药盒传送带(4)通讯;药盒(7)内部通过隔板(75)间隔成药格(76),每个药格(76)的顶端分别设置小盒盖(72),每个小盒盖(72)其中的一侧与对应的药格(76)之间通过锁紧装置连接,小盒盖(72)的另一侧与药盒(7)之间通过弹性铰链或合页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路海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