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后减震摇壁偏心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5996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20:39
一种摩托车后减震摇壁偏心套,包括轴套,所述的轴套沿轴向方向设有偏心通孔,所述的轴套沿轴向方向设有平衡通孔和减轻配重通孔,所述偏心套通过偏心通孔安装在机动车后减震摇臂上。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有限空间内增大摇臂的尺寸,最大限度的减少减震器的摆动,从而提高摇臂的杠杆放大系数,进而提高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书减震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后减震摇壁偏心套
技术介绍
目前摩托车后减震器主要有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直接连接方式,即减震器的上端与车架通过销轴连接,减震器的下端则直接连接到摩托车的后平叉上,采用这种方式结构比较简单,但减震的受力状况不好,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变化很大,减震器相对车架摆动大;另一种是间接连接方式,减震器的下端先连接到一个摇臂上,然后再通过一个拉杆连接到后平叉上,采用间接连接方式的好处是减震器在工作期间相对于车架的摆动幅度很小,因此减震器的受力状况较好,但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使得摇臂较小,造成摇臂的杠杆放大系数较小,而造成减震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后减震摇壁偏心套,通过在摇臂上装配偏心套来取代传统的拉杆,节约空间,增大摇臂的尺寸,最大限度的减少减震器的摆动,进而实现提闻减震效果。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后减震摇壁偏心套,包括轴套,所述的轴套沿轴向方向设有偏心通孔,所述的轴套沿轴向方向设有平衡通孔和减轻配重通孔,所述偏心套通过偏心通孔安装在机动车后减震摇臂上。偏心通孔与机动车后减震摇臂连接,使偏心通孔的运行轨迹符合后减震固定点运行轨迹,保证了后减震动作的顺滑。平衡通孔保证偏心套旋转时减少惯性,减轻配重通孔可以减轻偏心衬套的重量。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有限空间内增大摇臂的尺寸,最大限度的减少减震器的摆动,从而提高摇臂的杠杆放大系数,进而提高减震效果。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I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种摩托车后减震摇壁偏心套,包括轴套I,所述的轴套I沿轴向方向设有偏心通孔2,所述的轴套I沿轴向方向设有平衡通孔3和减轻配重通孔4,所述偏心套通过偏心通孔2安装在机动车后减震摇臂上。偏心通孔2与机动车后减震摇臂连接,使偏心通孔2的运行轨迹符合后减震固定点运行轨迹,保证了后减震动作的顺滑。平衡通孔3保证偏心套旋转时减少惯性,减轻配重通孔4可以减轻偏心衬套的重量。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有限空间内增大摇臂的尺寸,最大限度的减少减震器的摆动,从而提闻摇臂的杠杆放大系数,进而提闻减震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后减震摇壁偏心套,包括轴套(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套沿轴向方向设有偏心通孔(2),所述的轴套沿轴向方向设有平衡通孔(3)和减轻配重通孔(4),所述偏心套通过偏心通孔(2)安装在机动车后减震摇臂上。全文摘要一种摩托车后减震摇壁偏心套,包括轴套,所述的轴套沿轴向方向设有偏心通孔,所述的轴套沿轴向方向设有平衡通孔和减轻配重通孔,所述偏心套通过偏心通孔安装在机动车后减震摇臂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有限空间内增大摇臂的尺寸,最大限度的减少减震器的摆动,从而提高摇臂的杠杆放大系数,进而提高减震效果。文档编号B62K25/12GK102897271SQ20121042070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专利技术者翟正平 申请人:镇江跃进机械厂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后减震摇壁偏心套,包括轴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套沿轴向方向设有偏心通孔(2),所述的轴套沿轴向方向设有平衡通孔(3)和减轻配重通孔(4),所述偏心套通过偏心通孔(2)安装在机动车后减震摇臂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正平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跃进机械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