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腿混合型机械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4508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腿混合型机械马,包括马身机架、外侧板、内侧板、连接架、横杆、导向套、前叉、前轮、转向销、第一摆杆、第一销轴、转向杆、转动圆柱、马头、马身、电机、电机座、第一链轮、第二摆杆、第二销轴、马腿、第一链条、第三销轴、滚子、连杆、第四销轴、曲柄、圆盘凸轮、第一超越离合器、第二链轮、转轴、第二超越离合器、第三链轮、第二链条、钢套管、第四链轮、踏板组件、第五销轴、曲轴组件和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轮-腿混合型机械马采用轮-腿混合型行走方式,既能让腿部实现类似四足动物的步行动作又能保证骑乘时的稳定性,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马,特别是一种能够供人们乘坐的轮-腿混合型机械马
技术介绍
乘马行走不仅是一种非常好的娱乐活动,而且可以起到锻炼骑乘者腰部和背部肌肉的健康增进效果。但是由于受到饲养成本高和所需场地大的限制,在城市中很难饲养足够的马匹供人们骑乘。从节约成本、消除其饲养问题和方便骑乘的角度出发,开发能够供人们骑乘的机械马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机械马装置,其中一部分是那种可以模仿马或者狗等四足动物的行走,但由于其承载能力和步行稳定性的制约而并不具备能供人们骑乘的功能。另一·部分机械马具有马或者狗等四足动物的外形而且具备供人们骑乘这一功能,但其在搭载骑乘者时采用在地面滑行的方式而不是采用四足动物那样的步行方式。非常有必要开发具备供乘坐者骑乘又能模仿四足动物步行方式的机械马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供人们乘坐的轮-腿混合型机械马。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轮-腿混合型机械马,包括马身机架、夕卜侦贩、内侧板、连接架、横杆、导向套、前叉、前轮、转向销、第一摆杆、第一销轴、转向杆、转动圆柱、马头、马身、电机、电机座、第一链轮、第二摆杆、第二销轴、马腿、第一链条、第三销轴、滚子、连杆、第四销轴、曲柄、圆盘凸轮、第一超越离合器、第二链轮、转轴、第二超越离合器、第三链轮、第二链条、钢套管、第四链轮、踏板组件、第五销轴、曲轴组件和卡板; 所述马身机架为框架结构,外侧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马身机架的外侧,内侧板的数量也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马身机架的内侧,该马身机架的前部与连接架的一端相固连,该连接架的另一端与横杆的中部相固连,横杆的两端分别固连一个导向套;前叉的数量为两个且其上部圆柱分别穿过与其对应的导向套且能相对导向套转动,每个前叉的前部均设置两个相互分开的板件,该两个板件之间设置前轮的转轴,所述转轴贯穿前叉的两个板件并能相对其转动;第一摆杆的数量为2,每个第一摆杆的一端均套在与其对应的前叉上部圆柱的末端且相对固定,每个第一摆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转向杆的端部相连接,所述转向杆的中部设置转向销; 马身为内部空心的壳体结构,该马身与马身机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马头的下方固连转动圆柱,所述转动圆柱插在马身前部的圆孔内,马头上固定安装的卡板前端的缺口正好卡住转向杆上的转向销; 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安装在马身机架上,该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链轮;转轴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内侧板,两个圆盘凸轮分别固定安装在转轴上且分布在内侧板的外侦牝每个圆盘凸轮上均固定有曲柄,每个曲柄均通过与其对应的第四销轴与相应连杆的一端相连接,每个连杆的另一端均通过与其对应的第三销轴与马腿的中部相连接;第二摆杆的数量为2,每个第二摆杆均通过对应的第五销轴安装在外侧板上,每个第二摆杆的一端均设置有滚子与圆盘凸轮的凸轮曲线轮廓相接触,每个第二摆杆的另一端通过对应的第二销轴与马腿连接; 在转轴的中部还固定安装有第一超越离合器和第二超越离合器,在第一超越离合器和第二超越离合器上分别固定有第二链轮和第三链轮,在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通过第一链条进行传动; 钢套固定在连接架的下部,曲轴组件中的中间转轴穿过该钢套并能相对转动,所述曲轴组件的中间转轴上固定有第四链轮,该第四链轮与第三链轮之间通过第二链条进行传动,该曲轴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踏板。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本专利技术的轮-腿混合型机械马采用轮-腿混合型行走方式,既能让腿部实现类似四足动物的步行动作又能保证骑乘时的稳定性,安全性好;2)具有人力驱动和电力驱动两种行走模式,可通过人力驱动方式锻炼腿部肌肉,也可选用电力驱动实现其娱乐模式;3)结构简单实用、操作方便和成本较低,发展前景 较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轮-腿混合型机械马的三维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轮-腿混合型机械马,包括马身机架I、外侧板2、内侧板3、连接架4、横杆5、导向套6、前叉7、前轮8、转向销9、第一摆杆10、第一销轴11、转向杆12、转动圆柱13、马头14、马身15、电机16、电机座17、第一链轮18、第二摆杆19、第二销轴20、马腿21、第一链条22、第三销轴23、滚子24、连杆25、第四销轴26、曲柄27、圆盘凸轮28、第一超越离合器29、第二链轮30、转轴31、第二超越离合器32、第三链轮33、第二链条34、钢套管35、第四链轮36、踏板组件37、第五销轴38、曲轴组件39和卡板40 ; 所述马身机架I为框架结构,外侧板2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马身机架I的外侧,内侧板3的数量也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马身机架I的内侧,该马身机架I的前部与连接架4的一端相固连,该连接架4的另一端与横杆5的中部相固连,横杆5的两端分别固连一个导向套6 ;前叉7的数量为两个且其上部圆柱分别穿过与其对应的导向套6且能相对导向套6转动,每个前叉7的前部均设置两个相互分开的板件,该两个板件之间设置前轮8的转轴,所述转轴贯穿前叉7的两个板件并能相对其转动;第一摆杆10的数量为2,每个第一摆杆10的一端均套在与其对应的前叉7上部圆柱的末端且相对固定,每个第一摆杆10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销轴11与转向杆12的端部相连接,所述转向杆12的中部设置转向销9 ;马身15为内部空心的壳体结构,该马身15与马身机架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马头14的下方固连转动圆柱13,所述转动圆柱13插在马身15前部的圆孔内,马头14上固定安装的卡板40前端的缺口正好卡住转向杆12上的转向销9 ;这样在让马头14绕转动圆柱13摆动时能通过转向销9带动第一摆杆10摆动从而带动前叉7和前轮8的转向。电机16通过电机座17固定安装在马身机架I上,该电机16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链轮18 ;转轴31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内侧板3,两个圆盘凸轮28分别固定安装在转轴31上且分布在内侧板3的外侧,每个圆盘凸轮28上均固定有曲柄27,每个曲柄均通过与其对应的第四销轴26与相应连杆25的一端相连接,每个连杆25的另一端均通过与其对应的第三销轴23与马腿21的中部相连接; 第二摆杆19的数量为2,每个第二摆杆19均通过对应的第五销轴38安装在外侧板2上,每个第二摆杆19的一端均设置有滚子24与圆盘凸轮28的凸轮曲线轮廓相接触,每个第二摆杆19的另一端通过对应的第二销轴20与马腿21连接; 在转轴31的中部还固定安装有第一超越离合器29和第二超越离合器32,在第一超越离合器29和第二超越离合器32上分别固定有第二链轮30和第三链轮33,在第一链轮18与第二链轮30之间通过第一链条22进行传动; 钢套35固定在连接架4的下部,曲轴组件39中的中间转轴穿过该钢套并能相对转动, 所述曲轴组件39的中间转轴上固定有第四链轮36,该第四链轮36与第三链轮33之间通过第二链条34进行传动,该曲轴组件39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踏板37。所述两个曲柄27安装在对应圆盘凸轮28上的相位差为180°,以保证两个马腿21交替步行前进。结合图1,本专利技术的轮-腿混合型机械马工作原理如下 所述轮-腿混合型机械马共有两种工作模式人力驱动模式和电力驱动模式。在安装两个超越离合器时,设置第一超越离合器29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腿混合型机械马,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身机架[1]、外侧板[2]、内侧板[3]、连接架[4]、横杆[5]、导向套[6]、前叉[7]、前轮[8]、转向销[9]、第一摆杆[10]、第一销轴[11]、转向杆[12]、转动圆柱[13]、马头[14]、马身[15]、电机[16]、电机座[17]、第一链轮[18]、第二摆杆[19]、第二销轴[20]、马腿[21]、第一链条[22]、第三销轴[23]、滚子[24]、连杆[25]、第四销轴[26]、曲柄[27]、圆盘凸轮[28]、第一超越离合器[29]、第二链轮[30]、转轴[31]、第二超越离合器[32]、第三链轮[33]、第二链条[34]、钢套管[35]、第四链轮[36]、踏板组件[37]、第五销轴[38]、曲轴组件[39]和卡板[40];所述马身机架[1]为框架结构,外侧板[2]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马身机架[1]的外侧,内侧板[3]的数量也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马身机架[1]的内侧,该马身机架[1]的前部与连接架[4]的一端相固连,该连接架[4]的另一端与横杆[5]的中部相固连,横杆[5]的两端分别固连一个导向套[6];前叉[7]的数量为两个且其上部圆柱分别穿过与其对应的导向套[6]且能相对导向套[6]转动,每个前叉[7]的前部均设置两个相互分开的板件,该两个板件之间设置前轮[8]的转轴,所述转轴贯穿前叉[7]的两个板件并能相对其转动;第一摆杆[10]的数量为2,每个第一摆杆[10]的一端均套在与其对应的前叉[7]上部圆柱的末端且相对固定,每个第一摆杆[10]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销轴[11]与转向杆[12]的端部相连接,所述转向杆[12]的中部设置转向销[9];马身[15]为内部空心的壳体结构,该马身[15]与马身机架[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马头[14]的下方固连转动圆柱[13],所述转动圆柱[13]插在马身[15]前部的圆孔内,马头[14]上固定安装的卡板[40]前端的缺口正好卡住转向杆[12]上的转向销[9];电机[16]通过电机座[17]固定安装在马身机架[1]上,该电机[16]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链轮[18];转轴[31]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内侧板[3],两个圆盘凸轮[28]分别固定安装在转轴[31]上且分布在内侧板[3]的外侧,每个圆盘凸轮[28]上均固定有曲柄[27],每个曲柄均通过与其对应的第四销轴[26]与相应连杆[25]的一端相连接,每个连杆[25]的另一端均通过与其对应的第三销轴[23]与马腿[21]的中部相连接;第二摆杆[19]的数量为2,每个第二摆杆[19]均通过对应的第五销轴[38]安装在外侧板[2]上,每个第二摆杆[19]的一端均设置有滚子[24]与圆盘凸轮[28]的凸轮曲线轮廓相接触,每个第二摆杆[19]的另一端通过对应的第二销轴[20]与马腿[21]连接;在转轴[31]的中部还固定安装有第一超越离合器[29]和第二超越离合器[32],在第一超越离合器[29]和第二超越离合器[32]上分别固定有第二链轮[30]和第三链轮[33],在第一链轮[18]与第二链轮[30]之间通过第一链条[22]进行传动;钢套[35]固定在连接架[4]的下部,曲轴组件[39]中的中间转轴穿过该钢套并能相对转动,所述曲轴组件[39]的中间转轴上固定有第四链轮[36],该第四链轮[36]与第三链轮[33]之间通过第二链条[34]进行传动,该曲轴组件[39]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踏板[3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卫军刘奇超王栋纪木兴王冬硕孙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