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驻极体静电磁疗膜,由驻极体静电薄膜、磁粒、保护层构成,其特征是,将氟塑料加工细化制成微孔薄膜材料,采用驻极体技术处理后加工成规格驻极体静电薄膜,将永磁材料加工制成磁粒,设置在两片驻极体静电薄膜之间热压一体,在膜上设置透气医用胶料,胶料面设有保护层,在驻极体静电治疗膜上设置撕裁线。驻极体静电磁场膜利用静电场、磁疗配合治疗,对骨伤、整容恢复、关节疼痛、骨关节及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等有突出的疗效和良好的康复效果,是一种高新技术医疗用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治疗膜,具体说是一种驻极体静电磁疗膜,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静电场对于人体产生的生物电效应,对治疗骨折、骨质增生、肌肉及软组织损伤具有一定的疗效,磁场具有镇静、止痛、消炎、化瘀、止泄和改善人体生物电的功效。目前用于临床治疗的静电和磁疗产品大多都是采用单一的静电或磁场治疗方法,存在疗效不佳和适用范围小等问题。关于静电与磁场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在机理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采用静电与磁场配合治疗的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还没有定型的医疗产品在临床治疗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驻极体静电磁疗膜,采用驻极产生静电场,磁体产生磁场的共同作用,对症治疗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驻极体静电磁疗膜包括驻极体静电薄膜、磁粒、保护层,将氟塑料加工细化制成微孔薄膜材料,采用驻极技术处理后加工成规格驻极体静电薄膜,将永磁材料加工制成磁粒,设置在两片驻极体静电薄膜之间热压一体在薄膜上设置透气医用胶料,胶料面设有保护层。本专利技术驻极体静电磁疗膜的治疗机理为静电场对人体产生生物电效应,在一定强度和极性的静电场持续作用下,使骨骼、骨膜、肌肉、血管、关节、神经等组织的电解质发生极化,促进局部微循的改善,促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张力减少,组织环境的减性化增强,局部Ca、K、Na、Zn等元素的含量上升,从而提高了成骨细胞的活性,激活了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系统,产生一系列有益的生理反应,不仅有利于骨痂的生成和骨折的愈合,还对骨膜、关节、肌肉等组织具有疏经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特别适用于治疗骨折恢复和各种肌肉及软组织劳损或扭伤、挫伤、骨关节的无菌性炎症和肩周炎、腱鞘炎等症,对类风湿、痛风等病症也有较好的治疗和缓解功效。磁场作用于人体组织影响人体的电流分布,荷电微粒的运动,膜系统的通透性和生物等分子的磁矩取向作用,使组织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改变,引起人体神经、体液代谢等一系列变化,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消炎、镇痛的功效,在一定磁场强度下,采用经络腧空法,对血肿、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胸腔积水、肾炎、水肿,尤其是关节疼痛、关节炎、类风湿、风湿、骨折伤口愈合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静电场与磁场配合治疗,可以使在一定强度的静电场和磁场的持续作用下,使人体组织的电解质和电流分布、荷电微粒发生极化变化,促进局部微循环的改善,促使血管通透性和膜系统的通透性增加,促发组织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改变,提高骨组织细胞的活性,产生一系列有益的生理反映,特别对骨伤治疗、整容恢复、关节疼痛、高血压、骨关节及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具有突出治疗和康复效果,实现了静电场和磁场治疗技术和方法的新突破,为物理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所述的氟塑料是将聚四氟乙烯塑料或全氟代乙丙烯塑料加工细化制成厚度为O. 1-0. 5mm的微孔薄膜材料,微孔数量为每平方毫米1360万个左右,微孔直径为O. l-ο. 5Mm,该直径是水滴直径的1/2000-1/5000,是汗气分子的700倍,采用电晕法或击穿法驻极技术处理后加工成驻极体静电薄膜,表面电位值500-2000V,初始污染菌小于1000cfu/g。所述的永磁材料采用稀土永磁材料,加工制成磁粒,磁场的强度为500-1500高斯。所述的粘贴胶为透气医用胶,加工制成网格状;所述的防护层为塑料薄膜保护粘 贴胶的胶性。驻极体静电磁疗膜的加工方法为将聚四氟乙烯或全氟代乙丙烯加工细化制成多孔薄膜材料,采用电晕法或击穿法驻极技术处理后加工制成驻极体静电薄膜,将众多磁粒设置在两片驻极体静电薄膜之间,采用热压工艺将两片驻极体静电薄膜和磁粒压为一体,在薄膜治疗面设置网格状医用粘贴胶,粘贴胶上覆防护层,采用刃具在驻极体静电磁疗膜上设置撕裁线,即加工制成驻极体静电磁疗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驻极体静电磁疗膜利用静电场、磁场配合治疗,具有灭菌抑菌、镇痛消炎、防感染、防尘防水、透气性能好的特性,对骨伤、整容恢复、关节疼痛、骨关节及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等具有突出的疗效和良好的康复效果,治疗性能和康复效果显著优于现用的静电膜和磁疗贴,是一种高新技术医疗用品。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驻极体静电磁疗膜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驻极体静电磁疗膜撕裁示意图。图中,I驻极体静电薄膜、2磁粒、3粘贴胶、4保护层、5撕裁线。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I、图2所示,驻极体静电磁疗膜由驻极体静电薄膜(I)、磁粒(2)、粘贴胶(3)、保护层(4)构成,所述的驻极体静电薄膜(I)采用聚四氟乙烯或全氟代乙丙烯塑料加工细化制成O. 1-0. 5mm微孔薄膜材料,微孔数量为每平方毫米1360万个,微孔直径为O. l-ο. 5Mm,采用电晕法或击穿法驻极技术处理后加工成驻极体静电薄膜材料,表面电位值为500-2000V,初始污染菌小于1000cfu/g。所述的磁粒(2)采用稀土永磁材料,磁场的强度为500-1500高斯,所述的粘贴胶(3)采用透气医用胶加工制成网格状,所述的防护层(4)采用塑料薄膜材料制成,采用刃具在驻极体静电薄膜上设置撕裁线(5),可将驻极体静电膜撕裁为不同规格方便使用。将驻极体静电薄膜(I)剪裁为规格材料,将磁粒(2)设置在两片驻极体静电薄膜(I)材料之间,采用热压工艺将两片驻极体静电薄膜和磁粒压为一体,在薄膜治疗面上设置网格状粘贴胶(3),在粘贴胶(3)上覆上防护层(4),采用刃具在驻极体静电薄膜上设置撕裁线(5),即可加工制成驻极体静电磁疗膜,本专利技术包括骨伤型、骨刺型、无菌炎症型、跌打损伤型和整容恢复型。实施例1,驻极体静电磁场骨伤治疗膜,采用全氟代乙丙烯塑料加工细化制成O. 2mm多孔薄膜材料,采用电晕法或击穿法驻极技术处理后加工成驻极体静电薄膜,正极表面电位值为1500V,磁粒(2)的磁场强度为1500高斯,将驻极体薄膜(I)剪裁成为规格材料,将磁粒(2)设置在两片驻极体薄膜(I)材料之间,采用热压工艺将两片驻极体薄膜(I)和磁粒(2)压粘为一体,在薄膜治疗面上设置网格状的粘贴胶(3),在粘贴胶上覆上防护层(4),采用刃具在驻极体薄膜上设置撕裁线(5),即加工制成驻极体静电磁力骨伤治疗膜。实施例2,驻极体静电磁场骨刺治疗膜,采用全氟代乙丙烯塑料加工细化制成O. 2mm多孔薄膜材料,采用电晕法或击穿法驻极技术处理后加工成驻极体静电薄膜,正极表面电位值为1200V,磁粒(2)的磁场强度为1000高斯,将驻极体薄膜(I)剪裁成为规格材料,将磁粒(2)设置在两片驻极体薄膜(I)材料之间,采用热压工艺将两片驻极体薄膜(I)和磁粒(2)压粘为一体,在薄膜治疗面上设置网格状的粘贴胶(3),在粘贴胶上覆上防护层(4), 采用刃具在驻极体薄膜上设置撕裁线(5),即加工制成驻极体静电磁场骨刺治疗膜。实施例3,驻极体静电磁场无菌炎症治疗膜,采用聚四氟乙烯塑料加工细化制成O. 2mm多孔薄膜材料,采用电晕法或击穿法驻极技术处理后加工成驻极体静电薄膜,负极表面电位值为1000V,磁粒(2)的磁场强度为1000高斯,将驻极体薄膜(I)剪裁成为规格材料,将磁粒(2)设置在两片驻极体薄膜(I)材料之间,采用热压工艺将两片驻极体薄膜(I)和磁粒(2)压粘为一体,在治疗面上设置网格状的粘贴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驻极体静电磁疗膜,包括驻极体静电薄膜、磁粒、保护层,其特征是,将聚四氟乙烯或全氟代乙丙烯加工细化制成微孔薄膜材料,采用驻极技术处理后加工制成驻极体静电薄膜,将众多磁粒设置在两片驻极体静电薄膜之间,采用热压工艺将两片驻极体静电薄膜和磁粒压为一体,在薄膜治疗面上设置网格状医用粘贴胶,粘贴胶上覆防护层,采用刃具在驻极体静电磁疗膜上设置撕裁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元,
申请(专利权)人:徐国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