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甘草附子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炙甘草6份、附子12份、白术6份、桂枝12份。其生产过程包括:超音速气流粉碎、醇水提取、超声波粉碎提取、水煎浓缩、超音速喷雾干燥、纳米研磨、高压乳匀、纳米粒制备等。本发明专利技术注重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所体现出的多协同、多靶向等优点。规模化生产后,可大幅减少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可使药物的靶向性、缓控释性更强。可内外给药并举,可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在四个时间段服用。还可以制备成膜剂、透皮剂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贴在人体不同部位,可通过皮肤直接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甘草附子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本专利技术还涉及。
技术介绍
中药水煎液复方药效化学反应因化学成分太多,暂时还未被揭示其神秘面纱,但中药方剂中一些神秘黑箱药效作用就藏在中药水煎液中,不能一味最求中药西化、中药现代化而只用单体和有效部位。中药水煎浓缩液不能弃之不用!中药方剂用水煎煮时,由于方剂合煎时的高温以及溶液中复杂的化学环境,可能在溶液中发生固有物质间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生成溶液中原来没有的某些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对全方产生增效、减毒或改性等药效作用。加强中药方剂水煎液中新成分形成机制、稳定性及其药效的研究,对提高中药复方和新药水平,逐步缩小中药复方和中药新药与国际间的差距,有着十分 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开发中药新药增加了新途径和新来源。我国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规定,改变剂型作为新药研究来管理。制剂水平的落后不仅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而且导致药品附加值低,直接影响市场竞争和产业经济效益,是造成我国医药工业产品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而产值仅相当于一两个跨国制药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 O新药、新剂型开发水平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医药工业的经济与技术实力。我国口服制剂约占各种全身给药制剂的2/3,加快研制和推广口服缓控释制剂是当前急需要做的工作。甘草附子汤处方来源于《伤寒论》。该方的药物组成为甘草2两(炙),附子2枚(炮,去皮,破),白术2两,桂枝4两(去皮)。功用暖肌补中,益精气。主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本方现代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胸痹、寒痹、久热不退、便血、身体痛、骨节痛、身微肿者,效果理想。方解风寒湿侵入筋骨关节,营卫不利,气血凝涩,以筋骨剧痛拒按,不得屈伸为特征,以甘草附子汤温阳散寒,祛湿止痛。方中桂附同用,既可散寒止痛,又可固表止汗。本证是风湿留着关节,病情更深一层,难以速去,故减附子用量,意在缓行。术附同用,则健脾燥湿,温阳化气。桂甘同用,振奋心阳,治短气、小便不利。药仅四味,实为疗风湿之良方。各家论述1.《内台方议》风则卫伤,湿流关节,风湿相搏,两邪乱经,故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风胜则卫气不固,汗出短气,恶风不欲去衣,为风在表也。湿胜则水气不行,小便不利,或身微肿,为湿气内搏也。故用附子为君,除湿祛风,温经散寒;桂枝为臣,祛风固卫;白术去湿为使;甘草为佐,而辅诸药。疏风去寒湿之方也。2.《医方考》风湿相搏,故骨节疼烦;伤风则恶风,故不欲去衣;小便不利,而大便燥者,为热;今小便不利而大便反快,则湿可知矣。附子之热,可以散寒湿;桂枝之辛,可去解风湿;甘草健脾,则湿不生;白术燥脾,则湿有制。是方也,以桂、附之辛热而治湿,犹之淖潦之地,得太阳暴之,不终朝而湿去,亦治湿之一道也。3.《金匮玉函经二注》周扬俊汗出短气,恶风不欲去衣,邪风袭入而中,卫之正气俱虚也;小便不利,身微肿者,中外为湿所持,而膀胱之化不行也,安得不以甘、术和中,桂、附去邪耶?然此症较前条更重,且里已受伤,曷为反减去附子那?此条风湿半入里,入里者妙在缓攻,仲景正恐附子多则性猛且急,骨节之窍未必骤开,风湿之邪岂能托出?徒使汗大出而邪不尽尔。君甘草者,欲其缓也,和中之力短,恋药之用长也。此仲景所以前条用附子3枚者,分3服,此条止2枚者,初服5合,恐I升为多,宜服6-7合,全是不欲尽剂之意。4.《古方选注》甘草附子汤,两表两里之偶方,风淫于表,湿流关节,阳衰阴盛,治宜两顾。白术、附子顾里胜湿,桂枝、甘草顾表化风,独以甘草冠其名者,病深关节,义在缓而行之,徐徐解救也。临床应用1.风湿痛骠骑使吴谐,以建元元年8月26日始觉如风,至7日,卒起便顿倒,髀及手皆不随,通引腰背疼痛,通身肿,心多满。至9月4日服此汤I剂,通身流汗,SP从来所患悉愈。《谢映庐医案》高汉章、得风湿病,遍身骨节疼痛,手不可触近,近之则痛甚,微汗自出,小水不利。当时初夏,自汉返舟求治,见其身面手足俱有微肿,且天气颇热,尚重裘不脱,脉象颇大,而气不相续。其戚友满座,问是何症?予曰此风湿为病。渠曰凡驱风利湿之药,服之多矣,不惟无益,而反增重。答曰夫风本外邪,当从表治,但尊体表虚,何敢发汗;又湿本内邪,须从里治,而尊体里虚,岂敢利水乎?当遵仲景法处甘草附子汤。I剂如神,服之3剂,诸款悉愈。2.寒痹单用本方治疗寒痹2例,西医诊断为慢性腰骶关节炎继发坐骨神经痛。其中I例已有10余年病史。均获治愈。作者认为,凡属风湿寒痹,即使没有汗出恶风、短气、小便不利等症,用本方亦可取效。3.风湿性心脏病某女,45岁。素患风湿性心脏病、心悸短气、汗出恶风、关节冷痛、痛有定处、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弦。此为风湿相搏,日久不愈,邪从寒化。治宜温脾化湿散寒为主,佐以强心通阳。炙甘草15g、炮附子10g、白术10g、桂枝5g、获考:15g。煎服。I个月后,心丨季短气较前减轻,关节已不疼痛,下肢浮肿消失,小便正常。本专利技术具有实质的创新性和突破性进展是已找出甘草附子汤现代中药新剂型中西医理论相结合的关键点,本专利技术将及时填补国内外在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以中西医结合理论研发“甘草附子汤整合型新剂型”领域的空白,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等优点,国内外无相同或类似的文献报道。研发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通过国际一级查新报告和专利检索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性进步和新颖性。利用国内外数据库进行了查新检索,综合国内外文献阅读、分析对比得到以下结论“联用技术研发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型”项目,其创新点1)采用富含微量元素的中药纳米粉体、药物单体、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群、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等以不同药物载体制备出不同粒径大小的纳米球、纳米囊、聚合物胶束、固体酯质纳米粒、磁性纳米粒、免疫纳米粒、纳米乳剂、混悬剂、囊泡、药质体、微胶囊、毫微粒、毫微球、毫微襄等,然后混匀分别装入软、硬胶囊中同时联合使用并制备成一种整合型新剂型或根据以上方法制备成其他类型的整合型新剂型;2)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中西医结合理论研发“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型”,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缓控释性能强等特点;在国内文献中未见公开报道,该项目综合技术特点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新性。科技查新编号200921c0704948。进一步来看本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是整合了中医、西医的各自优点,以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和注重药物间的协同观念及辨证施治为总战略战术思想,结合现代西方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毒理学、药剂学等理论,注重已证实的中药单一物质单体治疗的有效性和治疗效果,注重中药有效物质、有效部位和有效物质群对治疗疾病所起到的整体作用。注重中药所含的微量元素对治疗疾病所起到的辅助作用。本中药复方所用中药的药物有效成分明确,药物药效已得到现代医学的承认。注重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研制现代中药。这些必将推动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其中该整合型新剂型有效成分的原料及重量配比—— 炙甘草6份、附子12份、白术6份、桂枝12份。其中,所述的各中药富含有机锌、硒等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上述的,其中将药物与载体制备成药物载体原料药,原料药可以是纳米粒、毫微粒、微米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甘草附子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新剂型有效成分的原料及重量配比——炙甘草6份、附子12份、白术6份、桂枝12份。其中,所述各中药富含有机锌、硒等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洪舒,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洪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